小腦痿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手機用戶96183122206

大家可能不太瞭解,小腦萎縮實際上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神經影像學的表現。其具體由哪些因素引起?下面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小腦萎縮既可見於一些遺傳性、變性性疾病,也可見於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腦炎的後期及某些藥物中毒等,甚至某些臨床無症狀的人,影像學檢查也可見到小腦萎縮,尤以老年人多見。其共同特徵是神經影像學檢查發現小腦的容積減小,腦溝增寬。可分為侷限性和廣泛性小腦萎縮。由於小腦主要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的調節,因此小腦萎縮患者臨床多出現步態不穩,共濟失調,言語不清等症狀。

病因分析

1.遺傳性:如脊髓小腦變性(SCA)、Friedreich型共濟失調、齒狀核紅核蒼白球路易體萎縮症等。
2.變性性:多系統萎縮小腦型(MSA-C)。
3.缺血缺氧性:一氧化碳中毒。
4.藥物中毒:苯妥英鈉。
5.炎症性:急性小腦炎後遺症。
6.酒精中毒:酒精性小腦變性。

7.其他:神經副腫瘤綜合徵。

預防方法

1.積極防治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禁酒戒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使用對腦組織有損害的藥物;避免思慮過度,保持安靜平和的心態,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如此;勞逸結合,適度鍛鍊。
2.調整飲食,飲食宜清淡而富含營養,少食肥甘滋膩之品,以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注意營養均衡。

3.對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有腦萎縮遺傳性家族史的患者,更有必要在50歲左右選擇運用延緩衰老的中藥調理,以改善腦細胞衰老的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