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燕姐妹傾國傾城,寵冠後宮,失寵的班婕妤下場如何?

誘嫵魅的瞬息

班婕妤因美貌和文才成為漢成帝劉驁的妃子,剛入宮時品級很低,是個四百石的少使,“俄而大幸”,很快得到漢成帝的寵幸,連升8級,封為婕妤。

隨著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倆入宮得寵,立馬嫉妒班婕妤在漢宮中的地位。班婕妤是以才侍君,趙氏姐妹專門以色伴君,果然立竿見影。

趙氏姐妹製造許皇后“巫盎”一案,誣陷班婕妤參與了。漢成帝卻聽信讒言,廢掉許皇后,而班婕妤證明了自身清白,然後她主動退出,搬到長信宮侍奉王太后。

在漫長而寂寞的冷宮生活中,班婕妤寫出著名《團扇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她將自己比作被拋棄的秋天扇子,發洩內心憤懣和憂傷,撫慰被受傷的心靈。

《漢書》中有班婕妤的傳記,她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都佚失,僅存《自傷賦》、《搗素賦》和《怨歌行》三篇。

班婕妤一生命途多舛,但她在文壇上的地位卻是很高的,她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班固未完成的《漢書》,是她接著完成的,從這點來,她是古今罕見的才華橫溢女性。

班婕妤早年生育過一位皇子,但數月就夭折了。漢成帝劉驁死後,按照慣例班婕妤只能前往延陵為先帝守陵,從此“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不知過了多少年,班婕妤帶著大半生的遺憾與一身的淒涼,於延陵黯然逝世。


天寧閣

名門才女班婕妤,曾是漢成帝寵幸之妃,更是西漢有名的女辭賦家,史書稱她善詩賦,厚美德,品端莊,貌非常。因而,她被譽為歷史上最完美之女子。



班婕妤生於名將之家,父親是漢武帝的驍將,立下汗馬功勞;而她也是《漢書》的著作者班固和才女班昭的親姑母。出身於此等門第的她天生有一份雍容華貴的氣質以及無與倫比的女子魅力。 自從嫁於帝王家後,班婕妤與漢成帝以禮相待,得寵時不爭寵,不干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正;失寵後卻又能做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稍無妒意,心如止水。

在趙飛燕姐妹二人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而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也是有口皆碑的。 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豔和溫柔所迷戀,漢成帝為了能夠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命人制作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但卻遭到她的拒絕,她說聖賢之君不該如此,只有桀紂這樣的君王,才只顧美人不顧江山。殊不知漢成帝雖不是桀紂之君,但也差不多,很快他就露出貪淫好色的本性,變成了一個昏庸之輩。


隨著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入宮,漢成帝自此得了兩個天下難尋的大美人,自此三人留戀床笫之間,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而班婕妤以及許皇后和其他妃嬪,都受到冷落。雖如此,班婕妤卻不爭不鬧,繼續自己平靜的生活,好似這一切都跟自己毫無關係一般。

但許皇后卻心生妒意,於是在孤燈寒食的寢宮中擺設神壇,請來巫師做法詛咒趙氏姐妹。事情敗露以後,漢成帝一怒之下,把許皇后打入冷宮。趙氏姐妹自此更加跋扈,並且欲對班婕妤加以陷害。此事早就在班婕妤的意料之中,這兩個狐媚之人絕對不會放過自己,在見到漢成帝后,班婕妤從容不迫對漢成帝說:“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一番肺腑之言,令漢成帝感到很對不住這個昔日的愛人,不但沒有聽信趙氏姐妹的話加害她反倒厚加賞賜。


而後班婕妤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漢成帝允其所請。殊不知這正是班婕妤的聰明所在,她知道就算漢成帝放過自己,那對狐媚之人也不會放過自己,只有把自己置於王太后的羽翼之下,那對姐妹才不敢加害自己。自此,她悄然隱退在長信宮的淡柳晨月之中,視宮廷內的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為隔世之事。最終在紛亂的後宮之中,得以善終。


大獅

趙飛燕是漢成帝劉驁的皇后,她的妹妹趙合德是昭儀,兩人進宮後就把漢成帝牢牢地吸引住,班婕妤之前是漢成帝的寵妃,也就成了趙飛燕姐妹的眼中釘,宮斗大戲在所難免。

悅史君在

王世東先生最新上市的《大漢史家:班氏家族傳》一書中發現,關於趙飛燕姐妹與班婕妤的恩恩怨怨,實在讓人嗟嘆:

班婕妤是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出身優越的她不僅貌美傾城,而且才華出眾,漢成帝剛開始對她非常寵愛,兩人還生下一名皇子,可惜幾個月後不幸夭折。

有一次,漢成帝想在御花園與班婕妤“同輦載”,被班婕妤直接拒絕,皇太后王政君因此稱讚班婕妤:“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可漢成帝並非有為君王,他的心思在酒色之慾上。

西漢鴻嘉三年(公元前18年),漢成帝偶爾路過陽阿公主府上,陽阿公主把美豔非常的歌姬趙飛燕送給了他,後來在趙飛燕的介紹下,漢成帝又把她的妹妹趙合德招入宮中,趙飛燕姐妹很快“俱為婕妤,貴傾後宮”。

不久,失寵的許皇后鬧出巫蠱事件,趙飛燕姐妹打擊許皇后的同時,還藉機誣陷班婕妤,漢成帝就把班婕妤召來質問,欲哭無淚的班婕妤從容說道:

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

漢成帝知道班婕妤沒錯,就沒有繼續追究,為了避禍,班婕妤決定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置於王太后的羽翼之下。

到長信宮就相當於冷宮,班婕妤每天除了陪侍王太后燒香祈禱之外,就只能一個人打發時間,再也見不到自己的丈夫漢成帝。

西漢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漢成帝冊立趙飛燕為皇后,同時晉封趙合德為昭儀,獨居長信宮的班婕妤得知後更加傷心,對自己的命運無望。

西漢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死在昭儀趙合德的懷裡,因受到皇太后王政君的巨大壓力,趙昭儀只好自行了斷。

可就在這時,新繼位的漢哀帝劉欣發來詔令,要求作為先帝嬪妃的班婕妤離開長信宮,前去奉守漢成帝的延陵。

班婕妤的日子更加難過,只剩石人石馬相伴,日子越發冷冷清清。

西漢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王太皇太后再次掌握朝政大權,擁立時年9歲的中山王劉衎為帝,是為漢平帝,趙飛燕不甘受辱而自殺身亡。

這時,班婕妤已經沒有了情敵死於非命的快感,因為她自己也即將油盡燈枯。

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班婕妤在孤獨寂寞中去世,死後被埋葬於漢成帝的延陵中,總算與丈夫同眠地下。

班婕妤作為一個妃子有賢德之名,然而,漢成帝的見異思遷,讓趙飛燕姐妹崛起,導致了班婕妤後半生的坎坷和不幸。


歷史這樣說

班婕妤是西漢漢成帝劉驁的寵妃,也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才女,是著名文學家班固和班昭的姑姑,善辭賦。

漢成帝劉驁剛剛即位,班婕妤就選入皇宮做女官,不久之後就得寵了。漢成帝為她的美貌和文采所深深折服。後班婕妤為劉驁生下皇子,但是不久就夭折了,此後再無生育。

後來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入宮,漢成帝被二人的美色吸引,漸漸淡忘了班婕妤。但是趙氏姐妹仍嫉妒班婕妤的才貌,想嫁禍於她,得一石二鳥之計。於是趙飛燕和趙合德借巫蠱事件打擊許皇后,陷害班婕妤。班婕妤因漢成帝的信任,並沒有追究。班婕妤於是身退長信宮去侍奉王政君了,也就是劉驁的母親。

後漢成帝劉驁過分沉迷於酒色,不久就暴斃於趙合德懷中。漢哀帝繼位後,要求班婕妤去給漢成帝守靈,油盡燈枯。即使王太后再次掌權,自己丈夫也沒了,年齡也大了,不久就去世了。

怎麼說呢,班婕妤和漢成帝就是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男人終究抵不住聲色犬馬的誘惑,趙飛燕和趙合德的得寵造成了一代才女的不幸。


消失的月光

漢成帝妃班婕妤是《漢書》作者班固的祖姑(姑奶奶)。初入宮時為少使,很受成帝寵幸而升婕妤。成帝曾按排與其同輦,班婕妤辭曰":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王太后知道後對其大加讚賞。趙飛燕姐妹受寵後誣告許皇后和班婕妤,成帝考問班婕妤,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何以望?使鬼神有之,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成帝覺得有道理,賞百斤黃金。班婕妤為了自保,請求到長信宮侍奉王太后,得到准許。漢成帝死後,搬到陵園居住,死後葬於此,也算得以善終。留有巜自悼賦》《怨歌行》等詩賦多篇,是一代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