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以後,後宮裡面的宮女妃嬪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鄧贏

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與清朝商談退位條件時許諾:新成立的國民政府仍然允許皇帝在紫禁城居住,並且每年還會向清朝皇室支付400萬大洋作為日常開銷。因此,清朝滅亡後的一段時間內,紫禁城內儼然成了一個國中之國,溥儀仍然每日照常上朝。

在這段時間內,皇宮內的宮女、妃嬪仍然住在皇宮之內。

因為相對而言,這些人都是一些“小人物”,我在文獻庫裡搜索了半天也沒有找到相關的研究文獻。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有家人,所以被遣散後應該都各自回家過正常人的生活了吧。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上邊曾提到一部分孤苦無依的太監曾經在北京的某個寺院度過了餘生。據此來推測,一些沒有家的宮女、太監也有可能以共同生活的方式度過餘生。

儘管沒有查到宮女、太監以及一些妃嬪確切去向,但查到了一個鐵帽子王拉車的故事,接下來簡單給大家講一講。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克勤郡王晏森,話說這個人也夠“倒黴的”,才繼承王位兩年多就趕上了溥儀退位。此時溥儀自身難保,晏森也只能自謀生路。起初,他仗著家底豐厚,日子過的還可以。

不過只出不進,這豈能長久?於是乎,這位王爺開始變賣家產,最後一家子產業徹底敗光。沒過幾年,家裡連下過的米都沒有了。晏森只好千起了拉洋車的買賣,由於是前清的王爺,所以最初大家都懷揣著好奇心去坐他的車。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習慣了,覺得坐他的車也沒有啥“延年益壽”的功效,漸漸也就見怪不怪了。

據說,溥儀知道這件事後,覺得有損皇室尊嚴,曾召他去東北謀個一官半職。不過等晏森真去了東北後,備受日本人的冷遇,沒辦法,只得回來繼續當自己的“車王”。

今天的文章僅供大家娛樂,有了解真實情況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文 by 歷史文齋


文齋君是一個喜歡正經講歷史(還有軍事史)的歷史愛好者,討厭一些自媒體的胡編亂造,希望能夠從歷史中收穫真正的知識。當然文齋君不是一個老古董,也喜歡蒐羅一些歷史上的趣事將講給大家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方便以後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