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生伏:莊稼地裡活出精彩人生

謝生伏:莊稼地裡活出精彩人生

50歲的謝生伏正忙著修農機具,一臉的認真和執著。黝黑的皮膚、佈滿老繭的雙手,是他長期勞作的印證。

謝生伏是平羅縣頭閘鎮正閘村村民。八年前,他用經營農資店掙的收入,在村裡流轉了幾百畝土地,組建了平羅縣生福家庭農場,成為村裡最早一批實現集約化、機械化種植大戶。八年後,他成為全鎮農業經營主體發家致富帶頭人、黨員創業示範戶,年收入20萬元左右。他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著奮鬥的苦與樂。

謝生伏:莊稼地裡活出精彩人生

“種地很辛苦。”謝生伏坦言,曾一度想過放棄。“從沒有為貸款、銷路著急過,但為地裡灌水這件事經常犯難。村裡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白天還好說,可以從其他地方僱人幹。但遇到晚上灌水,必須自己幹。全部灌完要十天時間。”

在謝生伏看來,種地辛苦,而且收入不穩定。“遇到農產品價格不好的年份,成本能收回來就不錯了。”謝生伏回憶說,2015年,玉米價格不好,極大地影響了當年的收入。當年正是他承包土地的第五年,本想著就此退出不幹了。

“你不包我們的地了,我們的地就要撂荒了。”流轉土地的村民一個個找到他,大家商量著,主動提出降低土地承包費。看著村民期盼的眼神,算著自己前期的投入,謝生伏決定再搏一把,繼續種下去。

謝生伏:莊稼地裡活出精彩人生

(資料圖)

“從種植結構找原因,從種植技術找突破,決定了的事就要認真地去對待。”謝生伏主動查找問題的癥結,及時給自己充電,“不懂就要學,到外地學習一下好的經營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思想與時俱進,才能及時掌握市場行情。”

於是,謝生伏及時調整思路,將流轉土地的農民變成產業工人,被聘用的農民按公司生產流程實施生產,實行按崗取薪,形成一條種植、收購、銷售緊密相連的全產業鏈“。這樣既從源頭上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也增強了抵禦風險的能力,拓展了農民的增收渠道。”謝生伏說,每年光人工工資就要支出40萬元左右。

謝生伏:莊稼地裡活出精彩人生

(資料圖)

八年的不懈努力,讓謝生伏在村裡小有名氣。土地流轉達到700多畝;從單純的小麥、玉米種植擴展到了水稻、番茄、莧菜、苦瓜、架豆等十幾個品種。不僅擁有農資店、家庭農場、曬場,他還在致富的路上帶動了周邊農民實現增收。2017年,謝生伏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家庭農場被評為市級示範家庭農場。

“如果不是起初的堅持,現在自己可能就只是一個農資店的經營戶。而如今,在農產品種植方面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謝生伏直言,種地苦歸苦,但還是有收穫。

製作:平羅縣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