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征伐高麗,隋煬帝為什麼失敗了?

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的御駕親征,可是,讓人奇怪的是,按理說,御駕親征,最後的結果應該是大勝而歸才是,可是,這種情況卻很少卻發生,真是讓人看不懂中國歷史。

我們先看隋朝時期,當時,隋煬帝三徵高麗,不僅損兵折將, 而且終因窮兵黷武引發內亂,以至於江山易主。唐太宗以盛唐雄兵,也曾經御駕親征,討伐高麗,卻坐困於“東方小夷”,不得已班師而還。

公元 611 年,隋煬帝決定備兵討伐高麗,準備化“蠻夷之鄉”為“冠帶之地”。

次年,天下雄兵如期集結,當時,隋煬帝問後來官至太史的庾質對戰局的看法。庾質說:“ 戰之必勝,但是隻有一個條件,皇帝不能親征。”隋煬帝聞之不悅,悻悻地說,你要是害怕,可留此。遂決意親征。

中國歷史上第一征伐高麗,隋煬帝為什麼失敗了?後來,庾質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隋煬帝率領大軍進渡遼水,在遼東城下,隋煬帝臨戰下了兩道詔書,一曰:“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庸專擅”,這就相當於奪了將軍的兵權,違背了“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的統兵原則;另外一個詔書曰:“高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這是擺高姿態:我王者之師,弔民伐罪,非為殺戮。

就是這兩道詔書鑄就了高麗人的護身符:隋軍如攻城甚急,高麗人就宣稱投降,諸將便不再進攻,先馳奏隋煬帝,等詔令傳來呢, 城中守禦設施也重新搭建完,高麗人再度抵禦隋軍進攻。如此幾次,隋煬帝始終不悟。

最後,隋煬帝出兵30萬人,班師回朝時只剩下二千多人。 失敗慘重。隋煬帝敗在他的過度掌控,他把自己的觸角滲透到每—個角落,將軍們噤若寒蟬,動輒請示,不能隨機應變、便宜從事,又怎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勢?隋煬帝把自己的干預視為 遙定勝利的關鍵,實際上卻是失敗的根源。

中國歷史上第一征伐高麗,隋煬帝為什麼失敗了?御駕親征是否一定導致失敗?從史料來看,這樣的例子很多。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寫道:“苻堅不自將以晉,則不大潰以啟鮮卑之速;竇建德不自將以救洛,則被擒而兩敗以俱亡;完顏亮不自將以窺江,則不挫於採,而國內立君以行弒”,基於此,王夫之得到結論, “天子討而不伐”。當然,御駕親征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失敗的例子僅僅能呈現出御駕親征的某些弊病,給我們現代人一些啟發。

對領導者而言,如果對下級干預太多,甚至大包大攬,權力向上面集中,責任向下面分散,下級就跟隋煬帝手下的將軍一樣, 失去自主,結果反而沒有效率。“討而不伐”是一種胸襟,更是一種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