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鬥士”如何影響伊拉克未來政局?

傷心在所難免

美國在2003年推翻薩達姆政權後,對伊拉克的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造,建立了一套仿效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在這套制度框架下,伊拉克三大族群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分享國家權力。按照人口所佔比例,什葉派出任總理、遜尼派出任議長,庫爾德人出任總統。在議會制民主制下,總理和其領導的內閣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發揮關鍵作用,這也意味著什葉派的力量成為伊拉克政治體系中主導者。

伊拉克此次大選是在打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後舉行的首次大選。按照常理推論,現任總統阿巴迪領導的政黨聯盟可以藉助這一勝利,在選舉取得優勢。然而,結果並非如此。此前以反美著稱的伊拉克什葉派宗教人士薩德爾領導的“行走者聯盟”在大選中成為最大贏家,獲得了伊拉克國民議會329個議席中的54席。他領導的武裝力量“馬赫迪軍”曾和駐伊美軍發生過正面交鋒,並取得優勢,迫使美國承認了他的政治地位。此次,薩德爾在大選中打出了反腐、民生和獨立自主三面大旗,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伊拉克社會中左右翼、多教派的力量,在伊拉克社會中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支持。

首先,腐敗問題是伊拉克的頑疾,已經到了“無處不腐”和“小腐不算腐”的地步。有伊拉克官員就表示,6000萬美元以下都不能算作腐敗,而且各個政黨都有腐敗存在。其次,也正是由於腐敗問題的存在,加之社會安全狀況遲遲未能得到改善,民眾生活水平幾乎沒有提高。因此,民眾對現政府的執政能力有諸多質疑,抱有強烈不滿情緒。第三,薩德爾倡導伊拉克未來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各國外勢力都要撤出,其堅定的反美立場沒有變化,只是表達的更為溫和。更值得關注的是,他也反對伊朗力量在伊拉克的擴張。

未來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伊拉克各政黨聯盟將會就組建新政府問題進行磋商。薩德爾領導的政黨聯盟作為贏得議席最多者在這一過程中享有主動權,但薩德爾本人沒有參加議員選舉,未來不可能出任政府總理。但他領導的政治聯盟可能會參與新政府中,並在關鍵職位人選、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等方面發揮影響力。

實際上,反美鬥士薩德爾領導政黨聯盟的勝選可能會給目前的伊拉克政治權力架構帶來一些改變,使伊拉克新政府自主性得到一定程度加強。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特聘專家、以色列海法大學亞洲研究系博士後 叢培影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反美鬥士薩德爾是什葉派出身,其父親是伊朗什葉派的“九袋長老”,因此在伊拉克百姓心中地位極高。如果薩德爾可以上臺,未來伊拉克可能會有以下幾點變化:

1.外交上獨立自主,薩德爾實行伊拉克第一,不親伊朗同時也不疏遠沙特,未來伊拉克不會涉足什葉派和遜尼派爭鬥。

2.國內薩德爾提倡經濟改革打擊貪官,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想要富起來也是很快的事情。至於貪官大多是上任總理阿巴迪的班底,爬的而想要上臺還需要聯合阿巴迪,因此打擊貪汙力度短期來看可能會不算很好。

3.團結國內各方勢力,什葉派各個派系、遜尼派、庫爾德人都是其團結的對象。只是這種矛盾短期內可以被共同目標淡化,但是長期來看很有可能是一個埋下的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