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這是一位留學生的心裡話,它也是很多留學海歸的心聲。出國唸書,帶來的只有知識的累積和光鮮的一紙文憑嗎?不,留學會徹底改變你!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我在國外留學不久,偶然和高中的朋友重新取得了聯繫。他也是畢業不久,託關係進了一家企業,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他問我:“你畢業了打算做什麼?”

我回答:“可能會讀研吧。”

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回了我一句:“那你到時候都多大了啊?”

我怔住了,許久,回了他一句:“那又怎麼了呢?”

他接下來的言語簡直讓我大跌眼鏡:“我覺得,女孩子還是早早嫁人比較好,等你讀完研,都是個老女人了。”

我禮貌性地回了一句:“可是我不讀研也會到25歲啊。”

​然後,拉黑。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這種做法可能太武斷了,可是也是最乾淨徹底的。我怕自己會和他吵起來,即使聊下去,內容也無非是“女孩子不用太努力,找個人嫁了才是頭等大事”與“追求女性平等與獨立”之間的俗套碰撞。

我不願意用自己的價值觀隨意評價他人。有的人樂意這樣去想,有的人樂意那樣去活,那都是別人的事情,於我何加焉?

所以當我遇到這種冥頑不化、固守封建禮教的老頑固時,我會知道自己觀念的承受邊界,會把這種聲音,排除到我的生活之外。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我在國外待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我深深體會到和出國之前相比,我看待問題的看法跟以前比是有天壤之別的。因此回國之後,我一度很痛苦,無法適應生活方式帶來的衝突。

更圓滑的方式,或許是不和他爭辯,由他去吧,這樣就不會有衝突。可我還是更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不想讓這種聲音,隔三差五地出現在我的生活裡。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前幾天我朋友還問我。出了國感覺有什麼變化。

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思維方式吧。

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以一種你之前無法想象也無法理解的形式相處在一起:

走在英國,我看到膚色各異的人,紋著各式各樣的紋身,打著鼻釘,卻沒有人對他們投以詫異的眼光。

我可以看到兩個男孩子自然地牽手。

我可以看到受人尊敬的副院長揹著一個破爛雙肩包,甚至把短袖穿在長袖外面。

我們教授,一個老頭,白天上課,晚上去酒吧和他的樂隊一起演出。

我們班的西班牙妹子,煙燻妝,大煙嗓,鼻釘,抽菸一樣不差,但是她超級可愛,超級少女心,超級善良,超級體貼。

大家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

我也會慢慢在這種氛圍中變得更加學會怎麼讓自己舒服,也學會不隨意評判他人,變得理解一切、包容一切。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我在英國結交的朋友來自各行各業,有做設計的、有做程序的,有做特殊教育的、有做新媒體的、有開花店的,沒人關心對方各自的成就、能力、前景和收入,我們彼此開心就好。

我不用害怕聽到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沒有人關心你什麼時候談戀愛,什麼時候結婚,沒有人要求一個男孩子在適當的時候擁有房子和車子,沒有也要求一個女孩子把結婚生子當作必要之事,沒有人因為我和別人不一樣就對我給予諄諄教導。

我能感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內心也變得異常平靜。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我也開始健身,學習烘焙,我不能放任自己成為一個不熱愛生活的人,我買了一個花瓶,每隔幾天換一種樣式的鮮花,還偷偷養了一隻小倉鼠,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給它餵食、換窩,學它的動作,我不能允許自己的家成為一個只是用來睡覺的窩。

我可能不會大富大貴,但是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我認識到,追求功成名就和與世無爭只是兩種生活態度而已。

你認為留學以後思維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蘇菲

開始覺得打扮和臭美是一件很重要並且代表了對他人的禮節的東西。

@Amanda Lu

國內國外都有加班,只是國外network就是加班,一切是圍繞實現工作目標。國內是大家加我也加,還要定時定量。

@Chao hu

更注重和親人的聯繫,祖國的榮譽感更強烈,對結婚年齡看得比較輕。

@搖滾櫻桃

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更加清晰性別歧視的概念。

@Ding Dou

不要管別人的生活,別人如果不說你就不要多問,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Carol 夏焱

有人這樣活著,有人那樣活著,都是可以理解的方式,都是自由的選擇。

回到國內以後,我發現最近流行虛偽“佛系”,流行喪文化。在重壓之下的無力感表露無疑。

我們都被關在一個叫做體制的監獄裡,大多數人曾經試圖像《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那樣,為了獲得自由而努力,但最終卻被體制化了,成為了習慣的奴隸。

年輕人的夢想和激情被淹沒在無休止的無用的且看似必要的加班裡,被淹沒在房子車子晉升二胎養老的泥沼裡,怎麼可能佛系?這只是一種“可恥且無用的”逃避罷了,只是一種逃避且被動的接受罷了。

我個人覺得,國外的“佛系”才是真的佛系。因為他們是真的生活在絕對自由的環境裡。不用擔心物質的壓榨,也不用擔心精神的抨擊。

一方面,不得不說,是國外非常完善的社會保險和福利體制,允許他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另一方面,開放、多元、自由的文化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很多留學生,適應了國外自由的環境,再回到牢籠裡,就會極度渴望自由,並且極度痛苦。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如何在被限制的的環境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如何應對不同的落差,恐怕是必修課了。

無論如何,先讓自己行動起來。

會有心理落差,歸根結底,都是不自信。

回國以後,你會有很多忿忿不平的情緒,會焦慮,會迷茫,會覺得自己留學花了那麼多錢,現在卻只能拿著這點死工資:

我都是喝過洋墨水的高材生了,為什麼還要和這些“在背後對新來的女員工長相評頭論足”的人在一起浪費我的時間和精力?我都是海外歸來的人了,為什麼還要受到種思想的約束和限制?

不,你可能真的錯了。

你不是沒有選擇的。

在每件事上,你都是有選擇,可改變的。

對工作有落差,就尋找一份更適合你的工作,做一份讓你有成就感的事業。如果一時找不到,那說明你並沒有想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樣;如果你想明白,只是面試屢屢被拒,那說明是能力不匹配,只要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就好了。

因為真正行動起來的人,是不會焦慮的。

對生活不滿,就學會提升生活質感。

這並不難,一盆喜光喜溼的薄荷就可以裝點你的小窩,買個香薰機,宜家99元的落地臺燈,都可以讓你的生活質感,顯著提升。

對人際交往感到迷茫,就多接觸周圍的人。向有著同樣經歷的學長學姐請教。有著相同的經歷,共鳴和思維的碰撞會讓你思考。

有的改變是激烈的,有的改變是溫和的,找到讓你舒服的方式進行改變,是對自己心理最好的保護。

焦點|回國後的前半年,我真的“痛不欲生”……

對於肖申克而言,逃離是最大的自由。但見慣天大地大後回到原點後,還能擁抱每一種生活方式的人,同樣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