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輿情:煤炭供需話題引熱議我國能不能繼續對我哭對我笑對我好

煤炭結構性保供戰或再次打響 發改委九項措施調控市場

近期,全國大範圍迎來高溫天氣,煤價上漲明顯,且市場看漲情緒較濃,煤缺價高成為了輿論探討的熱點話題。據報道,寧夏、重慶等由於去產能推進等原因,煤炭供應存在較大壓力;4月初,福建、廣東、浙江等地重啟進口煤限制措施,4月份煤炭進口同比、環比均下降;同時,國內部分產區煤價、公路運價上漲;上述種種引發輿論關注是否存在煤炭結構性缺貨加重的問題。

5月21日,國家發改委等相關管理部門召開煤電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平抑煤價上漲。22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聯合發佈《關於公佈煤炭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舉報方式的通知》,提出將嚴懲操縱市場價格等三類擾亂煤炭市場行為,以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破壞供求關係。

【輿論觀點】

對於煤炭價格在傳統消費淡季卻持續反彈,《經濟參考報》調研顯示,當前全國煤炭總體供需平穩,但區域性煤缺價高的現象仍然存在。後續隨著煤炭迎峰度夏時節到來,區域供需矛盾或進一步凸顯,相關部門再次打響煤炭結構性保供戰。《每日經濟新聞》《中國能源報》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觀點認為,近期煤價再度走高,主要是水電出力受限、工業生產恢復、居民用電需求快速回升、進口煤政策再度收縮等因素,供需結構比較緊張。

也有業內觀點指出,此輪煤價上漲並非需求推動,而是以情緒推動為主,市場交易心態不夠理性,期貨市場帶動現貨上漲的深層次原因值得關注;同時,需求增長的持續情況還需觀察。業內呼籲國家相關部門未雨綢繆,提前增加有效供應,以應對煤價大幅上漲可能帶來的風險。

對於部分媒體認為要再次打響煤炭結構性保供戰,多位業內人士回應稱,煤炭供應整體平衡。金銀島煤炭行業分析師弭澎琦表示,1月-3月,煤炭供應相對穩定,沒有供不應求。央廣網援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觀點認為,目前煤炭供應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緊張,供需總體還是基本平衡的,有關部門也在做提高鐵路運力、釋放先進產能等工作部署。

【分析研判】

煤價變動、煤電矛盾一直是廣受業界熱議的話題。2017年煤價多次上漲,引發有關部門頻繁出手調控保供。今年2月以來,煤價開始呈現下滑趨勢,一度迴歸至綠色區間。一季度煤炭行業盈利增速有所放緩,但整體行情仍保持景氣狀態;同時,電力企業經營業績也有所改善。煤價處於合理區間對於煤電雙方皆有利,已成為輿論共識。

4月以來,煤價再次出現淡季上漲的現象。發改委等部門再次出手調控。電煤中長協合同、最高最低庫存、調峰和儲備產能、進口煤政策等一系列機制、措施,被認為將有效促進煤炭供需和價格平穩。發改委相關政策調控措施的發佈,對於此前市場上高昂的看漲情緒有一定的平復作用,輿論對於政策措施執行力度及結果保持期待;除了供需等市場因素的作用,期貨市場的炒作因素也引發輿論關注。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加強政策對市場非理性因素的引導與規範,也符合輿論預期。

從輿論反饋來看,業內人士整體傾向於認為,隨著夏季用煤高峰即將到來,煤價將維持一段時期的上漲行情,但政府相關宏觀政策及調節手段也在不斷完備與健全,不會出現2016年那樣的大幅上漲,後期煤價有望回落至合理區間;若煤價繼續反彈,政策力度也將相應加強。

世界級海上油氣處理廠交付巴西 能源央企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再添亮色

5月16日,首次由中國自主集成的世界級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P67在青島成功交付巴西。作為目前中國為國外製造的工程量最大、最複雜、技術要求最高的項目,FPSO的交付將進一步增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同時助推“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步伐。

【輿論觀點】

16日9時許,新華社首發文章《我國首次自主集成的世界級“海上油氣處理廠”成功交付》。文章對P67做出詳盡介紹,並稱P67的排水量、生產能力達到世界級水平,堪稱海上“巨無霸”。

人民網文章援引海油工程董事長、總裁金曉劍的觀點稱,P67的成功交付使得公司海洋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進入南美石油市場後的發展前景也值得期待。未來,公司將繼續秉承國際化發展戰略步伐,不斷建立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海洋工程運作程序和管理標準,以“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為契機,繼續發力高端海工產品製造,為“中國製造”品牌叫響全球市場貢獻更多藍色力量。

中國新聞網文章透露,海油工程在俄羅斯、中東、東南亞、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海外佈局,並相繼成功交付了亞馬爾、Ichthys、Zawtika等十餘個大型知名海外項目。

央視網文章《世界頂級浮式生產儲油輪在青島成功交付 排水量相當於“遼寧號”5倍》介紹,P67是世界頂級的浮式生產儲油輪,這艘船一天要處理15萬桶原油,大概一年要處理1000萬噸的原油,也就相當於四分之一大慶的產量。

【分析研判】

國務院國資委發佈信息顯示,這兩年央企在國際化經營方面,特別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力度進一步加大,國際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能源合作方面,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油、國家電網等央企均在煤炭、電力、油氣等方面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偉大號召,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成果。P67成功交付巴西,在優化中海油海外輿論形象的同時,彰顯了我國能源技術的又一突破,成為我國在世界能源領域話語權提升的見證。

全球容量最大特高壓多端直流輸電工程啟動 多重價值引發媒體聚焦

5月15日,南方電網公司全面啟動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範工程(簡稱“昆柳龍直流工程”)建設。昆柳龍直流工程搶佔技術制高點,創造4項世界第一: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特高壓多端直流輸電工程、首個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工程、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站工程和首個具備架空線路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輿論觀點】

昆柳龍直流工程技術領先,效用巨大,被南方電報網總結為“使南方區域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的綠色工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力東西部攜手奔小康的富民工程;佔領全球特高壓直流輸電領域制高點的創新工程;各方共商共建共享,推進工程建設的多贏工程”。此次開工,立即引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權威媒體報道與《中國能源報》等行業媒體的專業分析。媒體以事實報道為主,評議方面集中於其優化能源結構作用、發揮環保效益與示範意義等方面。

《人民日報》、新華網等介紹,昆柳龍直流工程建成後每年可減少粵港澳大灣區煤炭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和大氣汙染防治,為廣東、廣西的碧水藍天作出積極貢獻。

《南方日報》以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少春對該項目的積極評價“對優化廣東能源結構意義重大”為標題發文,文章指出,該項目不僅有利於滿足廣東“十三五”末進一步增長的用電需求,而且對優化廣東能源結構、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重大意義。

澎湃新聞網認為,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昆柳龍直流工程,具有極大示範意義。其建設將有利於我國佔領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制高點,提升遠距離、大容量、大電源狀況下電網運行的安全穩定和經濟性,從長遠看,將為未來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開發與併網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分析研判】

作為南方電網的示範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引領了行業發展方向,提升了我國電力裝備的國際地位,受到媒體、網民的關注與好評。主流媒體在報道中強調昆柳龍直流工程是落實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舉措,將促進東部地區綠色低碳發展,最終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區域協調發展。

能源輿情:煤炭供需話題引熱議我國能不能繼續對我哭對我笑對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