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1975年出土於旬邑縣後掌鄉西原村附近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舉世聞名。該化石為一完整的黃河劍齒象遺骸,身高4.3米,體長8.45米,據推測體重約7—8噸。此劍齒象化石形體碩大,保存完好。它的出土,為研究中國黃河中游及黃土高原的古地質、古生物、古氣候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根據。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龍骨長期遭盜挖 每斤10元賣給藥材商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現場發現的盜洞

據當地村民介紹,這些來自寧夏的盜採團伙約20多人,分為兩組,全天候24小時輪流盜採。山上的盜洞已有幾百米深,有膽大的村民曾經進去發現,洞內猶如盤絲洞般交錯複雜,如果沒有專業設備,在裡面很容易迷路和發生危險。近幾年,隨著人們對生態和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當地村民開始阻止盜挖行為,就在今年春節期間,有村民為阻止盜挖龍骨還被盜挖者打傷。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散落在地面的動物化石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盜挖團伙修築的小路

疑似劍齒虎化石被盜挖 快手直播戰利品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直播軟件上,盜挖者正在從洞內向外運土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盜挖者在直播平臺上展示盜挖的疑似劍齒虎化石

古生物化石難界定 相關部門均稱監管難

王隊長說,旬邑縣面積1811平方公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家,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8處,但稽查隊目前實際在崗人員只有2人,其他7人均有扶貧任務,因此在監管上有一定難度。對於網友提到的今年春節當地村民與盜挖者發生衝突一事,王隊長稱自己對此事知曉,並於3月23日與底廟鎮政府、底廟鎮派出所、旬邑縣刑警隊聯合執法,在現場帶走7名盜挖者,沒收了盜挖者工具若干、龍骨60斤左右。但隨後,公安部門將這幾名盜挖者放回,原因是無法證明其盜挖的是古生物化石,無法給這些人員定一個準確罪名。採訪中,王隊長強調說,雖然旬邑縣政府將古生物化石的保護責任歸到文物稽查大隊,但對於古生物化石的保護,主體應該是國土資源局管轄。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文物稽查隊沒收的盜挖工具

咸陽旬邑龍骨常年遭盜採 多部門均稱監管難

公安部門沒收的龍骨

那麼,咸陽市旬邑縣底廟鎮被盜採的古生物化石是否有科研價值,該由哪個部門監管?對此,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