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一個高地!習近平鼓勵排頭兵

前兩天在評論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時,“學習大軍”拿最近熱映的電影《復仇者聯盟3》舉了例子,故事中的“復仇者聯盟”是各路精英為了保衛地球和平組成的組織,每個英雄都身負絕技,只有一個託尼·史塔克是個普通人,卻成為整個組織的核心人物,甚至在系列電影十週年的合影中佔據C位(最中央的位置)。故事中的史塔克正是憑藉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才成為最強大的“鋼鐵俠”。5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似乎也從現實角度告訴世人一個真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了這個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有些讀者一定覺得,我國科技已經在一些領域進入領跑階段了,還有必要這樣強調科技的作用嗎?新時代科技發展的方向在哪裡?發展科技的重要意義又是什麼?聽“學習大軍”為您分析:

創新是動力。習近平指出:“要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堅定創新信心,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理解新時代發展理念的一把鑰匙,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包括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等等。在科學技術領域,創新更是題中應有之義。如果說理論、制度和文化在一定歷史時期還需要一定的穩定性、固定性,科技則可以說是以創新為生命。作為先進的生產力,科技的換代更新處在無時無刻的變動中,甚至可以說在眨眼之間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有個笑話說“蘋果”品牌的創始人喬布斯生前,手機掉在地上,絕不會彎下腰去撿,因為浪費一秒鐘就會損失幾十萬美元,“蘋果”產品的核心都來自於喬布斯腦子裡的創意,一秒鐘的停頓都足以讓以創新作為品牌核心的“蘋果”產品陷於停滯。這個有些極端的故事從側面證明了科技創新真是時不我待。習近平高度評價了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界的豐碩成果,但也應該看到我們的前沿技術還沒有絕對的可控權,所以習近平指出:“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強化科技創新體系能力,加快構築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加強對關係根本和全局的科學問題的研究部署,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儘早取得突破。”別看我們生活藉著科技的力量變得十分便利,但在國家科技的一些關鍵領域,還缺乏控制力。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專家撤銷了對華的科技援助,在那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就是靠著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幹勁造就了“兩彈一星”的成功,在國際舞臺上為國家安全增添了自信和底氣。在新時代,我們更是要有這份自信,在更高的層次掌握自主創新的主動權。

人才是基礎。習近平強調,“要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 有人認為科技發展的最高境界是人工智能代替人類,人類就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科技發展再也不需要人力的貢獻了。事實並非如此,科技並不是單純的工業流水線作業,不是依靠材料技術就可以自我完善的。人類的腦子永遠具有機器不可替代的想象力和可能性。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理解,機器只是一種“實體”,並非實踐的“主體”,人才是主體。要實現科技的創新,必須依靠人才。習近平在寧德工作的時候,就很強調人才在地方擺脫貧困的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指出要依靠人才、善待人才、培養人才、關心人才。今天全世界的科學評價體系都有一些弊端,受到機器理性思維的影響,把“人”當作機器,用數據來衡量人才的優劣,用單向度的思維把人“扁平化”了。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很多科技工作者為了基本的生存所需,每天忙的不是攻堅克難,而是不斷填寫表格、貼發票報銷財務。為了評上職稱,把更多精力放在寫論文、申請專利上。人才不能更加專心地百分百投入到事業上。如何能夠有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成果?習近平指出:“要通過改革,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晚清的龔自珍曾經感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習近平化用這句詩和毛主席詩詞,就是想讓新時代的科技人才不再人云亦云地按照一種模式不斷模仿、山寨他人的成果和產品,而是能夠百花齊放、真正創新。說到科技人才,我們常常聽說“兩院院士”,習近平高度肯定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和民族的光榮,就是希望院士給全社會起到榜樣的力量作用。

黨的領導是保證。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政治保證。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萬眾一心為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奮鬥。”科技是一柄雙刃劍,本身並沒有善惡之分,是非對錯掌握在持劍人的手上。世界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挾高科技而為禍蒼生的例子,比如二戰時期德國發明瞭許多高效的機器,集中營卻成為猶太人的悲歌;日本掌握了尖端生物科技,卻演化為細菌戰的活體試驗。這樣的發明可不叫科技創新,而是泯滅人性的人道滅絕。所以習近平要求加強黨對科技的領導,不是在業務上“外行領導內行”,對具體技術橫加干涉,而是要求把握政治方向,讓科技創新為“善”的倫理服務,成為守護和平的力量。中國的科技發展除了造福本國人民,根本上是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了解決全球性的能源危機等問題。高科技是人類征服世界的武器,可以用來造福也可以用來為禍,黨的領導就像給這柄神兵利器帶上了劍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把所有力量都凝聚到劍尖,發揮效力;倘若發現有一點偏差,及時糾正方向,回到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