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能沒有中國”

“特斯拉不能沒有中國”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1期)

5月10日,特斯拉上海全資子公司正式設立,這家美國車企在華“獨資”夢終於實現。

特斯拉在過去一段時間遇到投資人和業界的唱衰,產能不足也成為困擾其發展的難題之一,特斯拉迫切希望找到突破口。

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佔據特斯拉全球近20%的銷量。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勢必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戰場之一,特斯拉中國公司落戶上海,可能意味著其國產化進程正在全力加速。

“特斯拉不能沒有中國”

特斯拉獨資建研發中心

特斯拉的最新財報顯示,其第一季度“燒”掉10億美元,即每日消耗近1200萬美元。Model 3的產量雖然上升到2000輛/周,仍大幅低於5000輛/周的目標。

由於產能嚴重不足,特斯拉在海外建廠早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已於5月10日獲得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註冊資本1億元,股東為特斯拉香港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佣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註冊地為南匯新城鎮同匯路168號。高德地圖顯示,該地址是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國際物流服務中心的所在地。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認為,特斯拉在上海設立的獨資公司,無疑是一個具有先導性、打前站的公司,為特斯拉將來的建廠做準備。“如果不是為建廠做準備,特斯拉沒必要成立上海公司,北京的公司負責商貿進口車及服務等業務已經綽綽有餘。但建廠肯定還需要時間,因為背後涉及很多問題,比如說怎麼進行供應鏈的管理、本地化的研發等,甚至還有涉及國產化的零件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一旦建廠馬上就要進行組裝生產,因此前期的準備肯定不容忽視。”

觀察者網汽車頻道主筆王宇波認為,特斯拉若想落實中國工廠的建設,首先還需要Model 3的穩定表現。“從今年特斯拉一季度的財務報表來看,特斯拉所面臨的現金流壓力依然很大,想要‘良性’地解決現金流危機,最佳的方案莫過於Model 3達到預期產能,即周產7000輛,甚至更多。”

而要在中國生產新能源汽車,必須獲得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業內人士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特斯拉要想實現國產化還有許多路要走。不過,特斯拉距離國產化的“臨門一腳”恐怕不會太遠。

“特斯拉不能沒有中國”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體量佔到全球40%,市場地位愈發重要。特斯拉年報顯示,該公司在中國市場銷售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例從2015年的7.8%增加到2017年的17.2%。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周思力說,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市場,“中國可以沒有特斯拉,但特斯拉不能沒有中國。”

周思力介紹,特斯拉在中國生產,除了節省15%的關稅外(2018年7月1日起,汽車的整車關稅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從美國將車輛運往中國的3600美元的海運成本也將被大幅削減,僅剩陸路運輸成本。

以Model S 為例。2014年在國內上市時, Model S 85車型在中國的售價為73.4萬元(當時約合12.13萬美元)。對此,特斯拉官方當時給出了詳細的定價模型:12.13萬美元=81070美元(美國售價)+3600美元(運輸與裝修費用)+19000美元(關稅和其他稅)+17700美元(增值稅)。按此計算,相關的稅費佔據了特斯拉車型售價的30.2%。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稱,特斯拉汽車的供應商有一半來自中國,在中國生產可以幫助其節約運輸、關稅等成本,有利於在整個亞洲地區提升競爭力。

“大陸的零件、勞動力成本相對便宜,同時特斯拉還能拿到10%購置稅減免和獎勵新能源的補貼。中國市場的生產可能會使得特斯拉可以降低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因而獲得更加廣闊的市場份額。”周思力說。

此外,得益於汽車整車進口關稅降低的政策,目前特斯拉已經調整了Model S和Model X中國大陸在售車型的價格。特斯拉官方表示,所有未交付車輛,將會按照新關稅下的車價交付,無論車輛何時清關;同時,少量準現車同時享受調整後的價格。

不過,根據特斯拉之前的供貨策略,會按照先美國、後歐洲、再亞太的順序供貨,大陸地區的Model 3樂觀估計也得2019年才能開始到貨,初期可能均為昂貴的高配版。而若特斯拉國產化,預計2019年就會有上海工廠的車輛投入銷售。

業內人士認為,若特斯拉上海建廠完成,短期看車輛的售價和供貨都要比單純靠美國進口要佔優勢;長期看,有助於為亞太地區穩定持續地提供特斯拉在售產品。

上海有很好的金融和融資環境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臨港管委會黨組書記陳杰表示,上海市政府很支持創新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很看好特斯拉在全球以及中國的發展。特斯拉非常認可上海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及各項優勢。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雙方都希望盡力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近日特斯拉獨資在上海註冊成立的公司,是特斯拉在中國正常的業務發展需求。

周思力介紹,特斯拉計劃在華建廠的地區擁有世界上最健全的汽車供應鏈體系。“上海周邊分佈有博世、採埃孚、德爾福、德國大陸等頂級零部件供應商,汽車產業配套相當完整。相較於缺乏汽車工業基礎的硅谷,這裡能夠提供強大的供應鏈支持。而且,長三角區域物流配送效率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地區活躍的資本市場、開放的全球融資環境,也為特斯拉在亞太地區的佈局提供了非常好的金融環境。

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六、中國內地第一。業內人士稱,各類外資銀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占上海金融機構總數近三成,這應該是特斯拉非常看重的。

特斯拉最近財報顯示,其目前擁有27億美元現金,並不算少。但按彭博社的計算,特斯拉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其現金在年底之前就將耗盡。

5月2日,特斯拉財報電話會上,CEO馬斯克重申,特斯拉未來無須進一步融資,但僅過了5天就被自己公司“打臉”。5月7日,特斯拉最新報告顯示,特斯拉再次融資可能無法避免。“如果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我們可能需要採取一種或者多種替代方法,例如減少或延遲投資或資本支出、出售資產、再融資或者通過攤薄來獲得額外股本。”

還有哪些外企車商或來華建廠?

然而,不僅是特斯拉,中國市場在全球各大車企眼中,都是必須爭奪的重要市場。

本田汽車稱,2018年將推出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專屬電動汽車;通用汽車宣佈,到2020年前在中國推出10款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福特汽車的戰略規劃顯示,其2020年前將在全球投資45億美元用於電動汽車開發,並計劃推出13款電動汽車,屆時該品牌在中國所銷售的車型中將有70%為新能源汽車。

此外,沃爾沃汽車也表示2019年將在中國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大眾汽車近日也透露,正籌備明年與江淮汽車在中國聯合生產電動汽車。

不難看出,眾多外資品牌大部分選擇在2020年前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

標緻雪鐵龍集團高層人員坦言,外企都視2020年為重大機遇期,因為2020年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會收緊,所有的企業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真正靠產品競爭。

對此,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曾提醒中國車企,2016年很多國外車企已經逐步將研發投入轉向新能源汽車,預計2020年補貼退坡後跨國公司會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屆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會異常殘酷。

不過,周思力認為,對目前國內某些電動車企業來說,衝擊雖不可避免,但外資車企短時間內很難撼動中國本土汽車市場。“一個原因是相關補貼雖然已經在逐步退出,但國家的購車補貼仍會存在;第二個原因在於,相比海外而言,中國國內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優勢並不是市場想象得那麼明顯,對特斯拉等車企在中國國產化的利好相對有限。”

也有業內人士稱,特斯拉入駐中國,就好比在魚池裡放一條鯰魚,可以加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進而加快迭代進度,對中國市場而言很有意義。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