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村莊大變樣

推動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近年來,即墨區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汙水集中處理和農村改廁。當前已啟動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繼續解決農村突出環境問題,讓環境整治效果留得住、留得久。道路整潔、環境優美、人居和諧,已成為即墨鄉村的真實寫照。

即墨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村莊大變樣

智慧環衛管理讓鄉村更美

“以前進城,看到垃圾入桶,路面乾淨,還有專人專車負責垃圾清運,真是羨慕。”先進的環衛設施曾是潮海街道後鋪下村村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短短几年,這個小村莊大變樣,美化、亮化、綠化、硬化全覆蓋,供電、供水、汙水處理等設施完備齊全,先後獲評即墨和青島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

“家家門口擺上垃圾桶,還劃分衛生區域小組,每天巡查清掃垃圾,專門的車輛回收。處理生活垃圾,城區村裡一個樣。”村民們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即墨區大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全區1033個村莊約30萬戶共配備環衛工人4700餘名。同時,落實網格責任,創新“街、巷長”制度,劃分網格4600餘個。2015年5月起,組建區、鎮、企業三級智慧環衛管理平臺,實現了“互聯網+”的智慧環衛管理模式。同時,加強設施建設,取消地埋式垃圾箱、露天垃圾池等老舊設施,實現了桶車對接、密閉化、無撒漏運輸。目前已配備各類容積垃圾桶3.5萬個、密閉式垃圾清運車100餘輛。

面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這個難點,即墨區還不斷建立健全市場化運作機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招標選擇環衛作業公司,環衛主管部門負責監管。“目前,全區所有鎮街環境衛生已委託市場化公司運作,做到了環境衛生日常保潔和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即墨區城建局黨委委員陳天橋表示。

汙水處理變景觀用水

要想農村環境好,垃圾處理是關鍵。就拿汙水處理來說,“別看在村裡,這汙水處理可是高科技啊,達到一級A標準才會流出,處理後的汙水變清了,還沒異味,夏天蓄水池的蓮花開得豔,魚也遊得歡。”在金口鎮鳳凰村,村民杜希義的話道出全村人心聲。讓村莊引以為傲的汙水處理站採用一體化設備,利用厭氧好氧生物膜水處理技術,每日可處理生活汙水40噸。

“鎮上先後建設汙水處理站1座,鋪設管道6500米,建設三格式化糞池176個、戶沉澱井143個,為每戶鋪設汙水管線,廁所水、廚房水、洗澡水‘三水’通過沉澱池直接進入支管,再彙集流入汙水處理站。處理後的水可以循環使用於水系景觀、社區綠化灌溉、衝廁等。”金口鎮園林環衛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鳳凰村的變化並不是個案。2018年,即墨區出臺《城市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更多關注城鄉一體化統籌建設,要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村鎮延伸、輻射,推進基礎設施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區域協調發展。其中明確提出,要抓好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80%村莊的汙水得到有效處置。

無害化衛生間成標配

廁所的改造也是農村環境衛生的一大痛點。曾經,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這便是農村的簡易旱廁。如今,獨立衛生間配上衝水式潔具,汙物被衝到地下化糞池發酵。“乾淨衛生,跟城市一樣。”龍泉街道吳家莊村村主任吳江感觸頗多,改掉旱廁,美麗鄉村建設又邁出一大步。今年,按照省、市部署,即墨區全面啟動農村無害化衛生改廁工作。每改造一座廁所,區財政給一檔、二檔鎮街補助600元,三檔鎮街補助1200元。即墨區專門制定出臺農村改廁工作實施方案,各鎮街根據村莊特色制定具體可行工作細則。

據即墨區環衛一體化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2017年,青島、即墨兩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1億元,改廁11.1萬戶。今年,農村無害化衛生改廁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預計6月底前完成,10月底前考核驗收及整改,年內完成89165座,將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