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房價有人看漲,有人看落,差別為何這麼大?

雲端霧茫茫

因為現在的情況就是這麼矛盾。一方面美聯儲加息縮表不斷,人民幣也在承壓,國際經濟形式對於房地產而言不容樂觀,另一方面我國的經濟調結構還未完成,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高,土地財政的現狀短期難以扭轉,房價下跌的根本動力基本上沒有。所以就導致了看漲和看跌的兩撥人。

但實際上到底是漲是跌?槓桿遊戲覺得這個僵持階段將持續一段時間。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先生在一場題為“房地產的下半場,投資美好生活”的主題演講裡說的觀點我很贊同,他說:

“房地產這個行業我感覺絕對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它在今後五年都是波動的,甚至是十年裡,都是在波動裡面,在波動向上。”

其實說白了,現階段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就是貨幣超發,在樓市中發財致富的賺的就是這個錢,就這麼簡單。

為何貨幣總是要超發?往深裡說,幾乎所有現代主權國家都是這個套路,為了經濟的繁榮或穩定,或者解決就業和福利赤字,為一些領導人的瞎搞、經濟動盪擦屁股。

而之於我國,特殊性在於我們還是個欠發達國家,且改革開放後經濟再次匯入世界浪潮,全球性經濟和貨幣週期,我們無法拒絕。我們自身也有穩增長、就業的需求。

社會穩定,且我國高速城市化進程,也是讓房價必然向上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這幾十年,貨幣肯定就是膨脹下去,資產泡沫就是必然。只是每次貨幣週期的轉變、投放細節,確實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譬如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少傷害一些剛需?


槓桿遊戲

明年房價有人看漲,有人看跌這是為什麼?

我認為這很正常,因為每個人看到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表達的觀點當然也不一樣。在早些年在房價走勢的見解上就出現了兩大派,唱空派與看漲派。

以牛刀為代表的唱空派,他歷年都在吹鼓房地產泡沫困,崩盤論,呼籲不要買房,買了房子資產就會貶值,然而現實房價一年比一年高,次次被打臉。那些曾經信他們的人,全款買房到了如今首付都出不起,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信牛刀,住牛棚”

以任志強為代表的就是看漲派,每年都預測下一年房價將繼續上漲,每次都非常準。網友給他送就個“房價預言帝”的稱號。

就在近兩年GJ呼籲“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時,沉寂了多年的唱空派又開始活躍在網絡上,然而他們這次不再像以前那樣鼓吹崩盤論,他們開始以政策調控,房產稅,租售並舉,一二線限購、限貸、限價,租房改革,住房用地改革等等舉證房價必定大跌。他們的論證有理有據,說的也是事實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我個人認為調控是讓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不過快上漲。提高購房門檻是讓購房需求量不聚集在同一時間購買,讓他們分批次把一部分人推後幾年。但是這些人始終會買房。

我堅持認為一線城市的房子是優質的房產,無論是人口,教育,經濟,國際化等等哪方面看一線城市的房子都具備增值的價值。還有在三四線城市我國城市化進程遠遠沒有結束,城市對農村,鄉鎮的吸引力是持續的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人口將在慢慢向城市聚集。

文◆樓市見聞


巴山小魚

2019年的房價已經開始提上討論的日程,為什麼呢?因為2018年的房價上漲已經成為定局。就算調控繼續升級也不可能阻擋一心買房剛需的心情。房價漲得起,需求託不起。



那麼2019年的房價走勢如何呢?漲還是跌?基本不會存在持平的概念。所以這個題目就有問題,非漲即跌。就這兩個選項,有什麼差別大不大的?

那麼走勢如何分析

我想2019年還是會延續2018年以及以前的老路,就是漲。但是增速或許會放緩。因為陸續調控收緊,各地區去庫存任務逐漸完成,再加上大批租賃住宅補充市場,然後很多人有了不同的選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居住策略。

同樣的,2017年賣出去的土地,在2019年剛好經過一年的建設週期,可以上市了,按照辦理手續等時間來算,2019年新開盤的商品房數量應該會很多。在競爭之下,價格的上漲速度會放緩。但是絕不會降下來,因為這些土地的出讓金已經上漲。成本已經增加,讓開發商吐出利潤不可能。所以房價的上漲在2019年依然是主流趨勢。


其實,在我看來不光是2019年往後幾年都是一樣。


房產老J

假如我就是一個地產開發商。那我一開始主要是靠借銀行和其他來路的錢搞開發建設,而自己投入很少一部分資金就可以,關鍵是要有膽量有想法和人脈關係,這叫四兩撥千斤。運營時間久了慢慢的我有了我的一個地產開發建設的專業團隊和企業品牌文化。然後我依然是靠借錢搞開發來滾動,借貸抵押投入再借貸再投入再抵押……。因為我開發房地產常年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壯大整和我的地產公司團隊,因此我的事業就越來越旺盛,公司管理也越來越精細,在國內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也響亮了。這樣我的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我拓寬市場的需要越來越迫切,所以我需要借的錢也越來越巨大,需要開發的項目也越來越多,設計方案也越花樣。市場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就認同我和我的公司,並且要依賴我了,因為我的整體實力積累和規模不得不被市場所接受。另外和我搞開發建設有關的其他方方面面也要和我共贏,要一起發財,自然大家就有意無意的配合起來,想盡辦法的多賺錢,所以在時間和空間的綜合效應影響下在各種條件促成下,並在人為配合的努力推動下,市場房屋銷售定價和價格趨勢就一直按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前行並攀升,這樣我和我公司的實力也跟著突飛猛進,更上一層樓。如此一來市場方方面面也都願意把越來越多的錢借給我來搞開發建設,都希望嫁接我和我的公司來發財,於是我的資金來源有了保障,我開始不停的大舉拿地擴張那一定是自然了。回想起來這一切,我非常清楚當初開始起步的時候是靠關係人脈以及資金渠道市場的資源幫我做起來並慢慢養大我和我的公司,然後我同時把我的團隊培養到更專業更符合我的思維企業文化。直到後來市場業態主動的要長久依賴和認同我和我的公司團隊,因此我也就越做越大……。


longtutengAT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每個人的知識儲備,思考方式,選取的信息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見解,甚至完全相反的見解。

真正去思考這個問題的,選取的角度不同,建立的模型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論。

何況,還有別有用心的;

還有人云亦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