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長壽之道

文 / 程振華


母親的長壽之道

我母親的生日是1921 年農曆二月初一,按照中國人的算法今年98 歲了。母親至今身體健康,胃口好,思維清楚,生活能自理,在別人攙扶下能上下5 層樓,體檢各項指標基本正常,只是患有骨質疏鬆,近幾年近期記憶力減退了。許多人常常問:你母親有什麼健康長壽秘訣?

母親是舊時代過來的人,是小腳女人,不識字,沒有正式工作,生養了我們姐弟6個,在家操持家務,幫助我和姐姐看護了4 個孩子。我父親在53 歲因病去世,母親飽嘗生活的艱辛,一輩子粗茶淡飯,生活節儉。粗想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健康長壽的秘訣。但是,細想起來,也有一些健康長壽的因素。

我母親身體素質好,遺傳了我姥姥的基因,姥姥活到91歲。母親年輕時患有哮喘病和胃十二指腸潰瘍,到老了這些病也沒了。母親因患有骨質疏鬆,從75歲到去年96歲共發生過4次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前3次我母親都靠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堅強的毅力,臥床休養挺過來了。去年腰椎壓縮性骨折,做了骨水泥填充術,很快就痊癒了。

母親的長壽之道

母親一輩子勤勞。在我記憶中,母親以前每天很早起來,為家人做飯,白天照看小孩,做手工活補貼家用,晚上縫補漿洗衣物,很晚才入睡。直到人老了,依然幫助我們料理家務。我們怕母親摔倒受傷,勸她不要幹活了,可是老人家一有機會就幫我們洗菜、掃地、抹桌子、整理房間。她說:“不讓我幹活,難受。”

母親樂觀善良,性格開朗,說話直率,遇到煩心事和親朋好友傾訴完了,一般就過去了,屬於人們常說的“沒心沒肺”的那種人,到了老年更喜歡和人聊天。我父親屬於性格內向的人,有事憋在心裡,壓力大時,晚上睡不著覺。記得母親常常寬慰父親:“沒有爬不過的山,沒有邁不過的坎”。遇到困難,母親都咬牙挺過。母親信菩薩,和別人交往特別真誠,實心實意,願意幫助別人。從小我母親告誡我們:不許說謊、不許拿別人的東西,不許做傷天害理的事。

母親愛清潔。小時候我的家境和當時的大多數人家一樣不富裕,但是家裡一定收拾得整潔乾淨。母親從不允許我們孩子們蓬頭垢面出門,即使衣服破了,也縫得整整齊齊,洗得乾乾淨淨。母親自己出去也整理得乾淨利索。到了老年,母親洗澡已經吃力了,但是,一直堅持經常擦澡、沐浴。

母親的長壽之道

母親飲食上從不挑剔。除了對牛奶不耐受外,幾乎沒有不喜歡吃的東西,每天早餐吃一個雞蛋,喜歡吃肉、喝粥。

我是母親42歲生的,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有5個姐姐。我結婚時,母親已經70 歲了。母親還有一些傳統觀念,認為兒子家才是自己的家。我們結婚後,母親一直和我們住在一起,近30年了。母親一直幫助我們照顧兒子。母親年紀大了,我夫人給母親洗衣服、洗澡、剪髮,婆媳之間從未紅過臉,吵過架。母親經常誇媳婦比女兒還好。在青島居住期間,我家還被評為“五好家庭”。直到前年,母親第四次腰椎骨折治癒後,才由我姐姐們從北京接回青島老家,輪流照看。逢年過節、過生日,幾十口人聚在一起,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刻。

母親的長壽之道

我母親經常說:現在社會好,自己趕上了好日子,吃得好,穿得暖,房子寬敞,真是享福了。她常常回憶起,解放前自己帶著我大姐從縣城到鄉下探望我姥爺姥姥的經歷。她說那時候兵荒馬亂,走在路上擔驚害怕。解放後,走路不再害怕了,也敢走夜路了,碰到解放軍戰士,還幫助抱孩子,甚至把你送回家。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醫療衛生條件、遺傳因素、家庭關係、性格和生活習慣等都是影響健康的因素。較高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和睦的家庭關係,特別是樂觀開朗的性格和正確的生活行為方式會促進人的健康和長壽。從我母親的經歷中您是否能體會到健康長壽之道?

祝願我母親健康幸福活過百歲。

祝願天下的母親和人們健康長壽,長命百歲。

歡迎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