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鏡頭不會選?這裡給你建議

在每個人的攝影之路中都會有一個主角,風光、人文、微距等,每一個分支都有很多的學問,許多人覺得拍微距就是整天對著花花草草、昆蟲之類的,沒有多大的意義。

其實他是不瞭解微距的拍攝,真正進入這個世界,你會為之著迷,這裡面的世界真的很大。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許多人當初看到尼康微距四兄弟的時候,都是兩眼發光,當初好酷好靚的105mm/2.8D Micro,如今已經換成了新款的105mm/2.8G VR,你會更加的著迷。

怎麼才算微距鏡頭

很多人初次接觸微距是因為單反相機模式轉盤上的小花標識。不止一次有人問老狼,為什麼切換到這一檔,還是不能近距離對焦拍攝呢?

呵呵,這是個常識性的錯誤,它只不過通過大光圈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罷了,真要玩轉,必須得買個微距鏡頭。

所謂微距攝影鏡頭是指無需安裝近攝鏡、近攝接圈等近攝附件就能用來近距拍攝的鏡頭。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很短,像開頭提到的尼康105VR,就只有0.31m,分辨率相當高,畸變像差極小,且反差較高,色彩還原佳。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不同放大倍率下,拍攝的照片差異

有人把它理解成為放大鏡,這也是沒問題的。一般來說,鏡頭的放大倍率要達到1:2甚至1:1,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微距鏡頭。

這裡冒出了一個新的名詞“放大倍率”,其概念與影像的複製比率有關,複製比率是被攝物體實際大小與影像大小之間的數字關係,如果一枚鏡頭的放大倍率是1:1,那麼25px的拍攝對象,就會在感光元件上形成25px的影像,我們稱為等倍,如果放大倍率是1:2的微距鏡頭,那麼25px的拍攝對象,就會在感光元件上形成12.5px的影像,影像被縮小了,反之會放大,像佳能65mm/2.8微距鏡頭的放大倍率就達到5:1,已經接近顯微攝影的門檻了。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微距鏡可達1:1的放大倍率,即感光元件上的成像與真實物體一樣大

標準微距鏡頭焦距通常在50-60mm,適合拍攝環境微距,由於視角廣,對背景的選擇很考驗使用者的功底,買的人並不多。

中焦微距鏡頭焦距一般在90-105mm,不長不短,不輕不重,較容易把控,適用題材廣,還能充當人像鏡使用,所以深得用戶的青睞。

長焦微距鏡頭焦距在180-200mm,也算是大“炮”級,有更多工作空間,但視角窄,景深淺,適合拍攝昆蟲等難以接近的物體,必須使用腳架配合,機動性幾乎為0。

需要特別備註的是,像騰龍70-300mm/4-5.6 DI這樣的鏡頭,焦距在180-300mm時,通過切換“微距開關”,雖說也能實現1:2的放大倍率,但有點玩票的性質,光圈太小,穩定性難以保證,而且畫面銳度低。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這個不起眼的標記,其實是感光元件的距離基準位置,以前你不知道吧

還有兩個參數得多看幾眼。

最近對焦距離是指從感光元件到被攝物體間的距離,你可以拿起你的單反相機,看看右肩上是不是有一條穿過圓圈的橫線,這就是感光元件的距離基準位置。最近工作距離是從鏡頭最前端到被攝體間的距離,在實際使用中它更有指導意義。

通常售價較貴的內對焦微距鏡頭這兩個參數是相同的,而伸出式對焦鏡筒能伸很長,一不小心就會碰到被攝物體,買UV鏡頭的錢千萬不能省。

微距無弱旅

微距無弱旅這句話可不是我說的,而是各位攝影界的前輩總結的,但凡用過就會發現它是各種類型鏡頭中成像最銳利的,沒有之一。

由於更新換代的速度明顯沒有其它類型的鏡頭快(基本五年以上),所以廠商們對旗下微距鏡頭的每一絲改進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算得上是精品之作。

微距鏡頭的價值在於它能使極其細小的物體纖毫畢現,通常各鏡頭廠商會根據自己的光學設計經驗打造自家產品,在技術上可以說毫無保留。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老而彌堅的尼康AF 200/4D,很期待升級版能解決對焦速度慢的問題

像尼康的105VR,就擁有同時擁有Nano水晶鍍膜、超低色散(ED)玻璃和內部對焦(IF),並帶有SWM、IF和VR系統,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從拍攝效果來看,色彩還原真實,邊緣銳度極高,VR防抖實用,是難得一見的微距好頭,5000元的身價也印證了這一點。

佳能百微脫胎換骨終於修成L身,用過幾次,解像力和銳度都達到了令人驚異的高度,最難能可貴的是F2.8大光圈下銳度也很滿意。

在佳能原廠兵器簿中,既有像65mm/2.8這樣放大倍率5:1的異類,也有使用三片UD鏡片校正色差的180mm/3.5L,而尼康AF 200/4D在趙嘉《頂級攝影器材》那本書裡,是為數不多的看家頭,出生於1993年10月,古董級,能熱賣到今天,靠得也是出色畫質,就是自動對焦有些慢,還沒有防抖,最好是三腳架加手動。

副廠有好貨

迷上了微距攝影,是不是就開始鬱悶,口袋裡的銀子不夠多呢?沒喊你分期付款。不否認佳能的新百微、尼康的105VR都是鏡頭中的上品,但如果換成了適馬、騰龍或其他副廠微距鏡頭,在畫質不錯之餘,價格卻只有原廠三分之二,你能接受嗎?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副廠鏡頭普遍都有對焦速度慢的硬傷,對焦困難時,鏡頭會拉風箱式的伸縮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佳能40D+騰龍SP90老款拍攝的微距效果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尼康D600+適馬150mm/F2.8 OS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尼康D7100+騰龍SP180

首先推薦的是老狼正在使用的騰龍90mm/F2.8 DI VC USD N,我也叫它新SP90,有20多年的歷史,經歷多代升級,二手市場的熟面孔,新款一改過去對焦速度慢,拉風箱的硬傷,加入防抖系統,色彩一如既往的出色,收1-2檔光圈,畫質不比原廠差,售價3700元,老款SP90並沒有停產,售價3000元不到,適合拍靜物和人像,昆蟲還是算了吧,焦對準了,蟲子也飛了。

第二款是騰龍 SP60,APS-C畫幅微距鏡頭中最大光圈首次達到F2,體積不大,擁有銳利的表現力和柔和的虛化效果,硬傷仍然是對焦速度慢,不是一款以抓拍和高速見長的鏡頭,才賣2980元。

第三款是適馬的150/2.8,世界上第一支實現放大倍率1:1的高速長焦微距鏡頭,雖然焦段特別了點,但自動對焦速度快太爽了,F5.6是這枚鏡頭的最佳光圈,無論是畸變控制,還是邊緣解像度都是最佳的,賣3400元真是厚道呀。

在180mm這個焦段,我還是會推薦騰龍,雖然SP180對焦奇慢,噪音特大,拉起風箱沒完沒了,但看在售價只有6700元的份子上都能忍了,畫質和色彩表現幾乎接近原廠,新的濾色鏡控制環,即使添加了遮光罩後,依然允許用戶方便的對濾色鏡進行旋轉操作,對於常備CPL和漸變鏡的用戶來說,這個設計很貼心。

還有一條不外傳經驗偷偷告訴大家,那就是二手副廠微距鏡頭性價比極高,即便成色不錯,也能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七五折,即便日後出手,損失也很小。

也許砸在微距鏡頭上的錢很有限,但想要拍好微觀世界需要砸大量的時間,要有足夠的耐心,還要有創意,千萬不要小看附件的力量,也許一個噴壺,一個手電筒,一張白紙,會讓你有事半功倍的感覺。

TIPS:反轉標頭那些事

在鏡頭前加裝近攝鏡實現微距拍攝,沒什麼難度,就不廢話了。如果我告訴你反轉標頭也能有一樣的效果,你信不?買一個58mm反接環,將標頭反裝到機身上,即可進行微距拍攝。雖然光圈全開,不能手調,對焦很困難,景深太淺,但微距效果槓槓的。沒事你也可以試試。

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微距镜头不会选?这里给你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