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京大屠殺》中,十幾個日本兵押著千餘名戰俘上刑場,為什麼沒有人反抗?

17371935827

《南京大屠殺》這一段場景確實是寫實,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孤立,也不但是存在於某個特定的國家和某個特定的民族,全世界皆如此。

當年在蘇聯的西伯利亞,有300多萬的德國戰俘,60萬日本戰俘,看管這些戰俘的大部分都是蘇聯女性。當年在德國的集中營,有數百萬的猶太人關押,看管他們的納粹士兵並不多,還經常強迫又猶太人自己跳進挖好的坑裡。


這些戰俘有的是平民,有的是被俘虜的士兵,也有的是投降的士兵,其中不乏年輕力壯之人,但一般情況下,很少會有人反抗。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談一下一個現象吧。一個團隊出臺了一個政策,可是這個政策嚴重損害了底層人員的利益。會有個別人去抗議這個政策,然後這個人就被處理掉了,剩下的人基本的不會出聲。這個現象是不是很常見?


題目中所表達的現象和這個有類似的情況,但是也不一樣。戰俘被押上刑場,意味著要被處決,意味著會失去生命,開始的時候肯定會有反抗,但是當日軍把帶頭反抗的人折磨再殺掉之後,剩下的人都會默默無聲。

都是要死的,還是老實一點,少遭罪。逃未必會逃得掉,雖然看守的士兵只有十幾個,但是這片區域肯定已經完全被日軍佔領了,周圍肯定還會有大量的軍隊在附近,反抗逃跑一旦被抓,同樣是死路一條。

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大分戰俘基本上已經失去了求生的意志,和行屍走肉沒有區別。


小鎮月明

在電影《南京大屠殺》中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十幾個日本兵押著一隊隊中國人走向刑場,其中有不少青壯年甚至被俘軍人。很多人會想,這些人真傻啊,那麼多人為什麼不反抗呢,大家一哄而上難道還打不過十幾個日本兵嗎?

有人認為是中國人受儒家思想,逆來順受,認為是中國人太懦弱了。其實不盡然。這種場面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其他國家也有,二戰期間猶太人也是成隊成隊地被驅趕到自己挖好的坑裡埋了。

一場戰鬥,打輸了,意志垮了,人們就會變得無比順從,抱著僥倖心理,希望能夠保全一條性命。抗日戰爭初期,由於《日內瓦公約》的存在,很多中國人還是對日本人抱有幻想的,認為他們不會殺放下武器的俘虜和手無寸鐵的百姓。當日本兵將這些俘虜和百姓用繩子串成一串時,人們都認為只是轉移和集中管理的需要。人在極端的逆境中容易產生美好的幻想,大家心裡都在想:“沒事的,熬過這一關就沒事了。”

十幾個日本兵,不是十幾個日本兵,他們身後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日本軍隊。即便反抗幹掉了這十幾個日本兵就能逃出生天嗎?並不是,由於整個南京城都被佔領了,你往哪逃?相反,人們害怕如果激怒了日本人會遭到更殘酷的報復。這就好像兩個人打架,弱的一方往往不敢出狠招,因為怕對方出同樣的招數自己會更疼。

就算知道是上刑場,又有幾個人反抗呢?在那種情況下,能多活一分鐘就一分鐘吧,如果先出頭,馬上就會死。並且死有不同死法,如果順從僅僅就是槍殺,如果帶頭反抗未得到大家呼應,受到的可能就是生不如死的酷刑了,作為普通百姓能夠接受哪一種?在必死的命運面前,大家也都是希望能夠少點痛苦了。人就是這樣悲哀,當所有希望都被剝奪的時候,還可以期待一個痛苦少點的死亡。

大家都低著頭默默走著,所有人的腦子都是空白的,如同行屍走肉般跟著前面的人。理智沒有了,情感沒有了,在那種極端的環境下,不去想那些可怕的事就能少點痛苦,多點從容。這就是從眾和迴避心理,當巨大的痛苦將要來臨,就讓自己的大腦停止思考,好像被抽離了靈魂一般。


萌叔觀世界

南京大屠殺是

每一箇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疼痛。當時佔領進駐南京的日寇在一週內就屠殺我平民以及戰俘達30萬人之多,有記錄顯示甚至5個鬼子就能押著2000人,而這2000人甚至都沒被捆綁。有很多網友都問過,為何中國人不奮起反抗,哪怕死100人乾死一個鬼子,這些禽獸恐怕也會投鼠忌器吧?

1937年12月,南京被攻陷後,日軍在南京進行了瘋狂、血腥地大屠城。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中國軍民個人自發的抵抗非常少。有人批評中國人缺乏血性,其實這是不客觀的。面對軍隊的暴力,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平民,以及放下武器的戰俘,都是這樣的。

二戰時,法西斯德國可以用一個登記通知,就關押了數百萬波蘭猶太人。甚至押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猶太人去毒氣室,沒有一個反抗的。

在蘇聯衛國戰爭初期,蘇聯紅軍遭到了重大損失,有380萬蘇軍被俘,光是被俘的將軍就有80餘人。這些數百萬蘇軍戰俘也沒有反抗的,很少量的德軍就能將他們押送到後方的戰俘營。

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美軍在菲律賓戰敗,很少量的日軍就可以押送美國俘虜

進行巴丹死亡行軍,在日軍集中營裡的成千上萬美軍戰俘做勞役,也是由一小隊鬼子看守著,沒有一個反抗的。

1945年,我國東北獲得解放,幾個有武裝的中國人,或者少量蘇軍,也一樣能押解成百上千的日本鬼子。日本戰敗後,五十萬日軍戰俘被押到西伯利亞做苦力,也是幾十個、幾百個人在一起,被個位數的蘇聯士兵押解著。如果科羅廖夫那時候也在東北,手握一支步槍,估計也能押解好幾百鬼子。可以打賭,沒有一個鬼子膽敢反抗。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戰士劉光子在第五次戰役中,一個人就活捉了63個全副武裝的英國兵,這些英軍士兵都隸屬於英國著名的皇家第29旅格羅斯特團,也就是擁有赫赫威名,曾經在二戰時期打的德國佬抱頭鼠竄的皇家雙徽團。當時被俘的英國軍人,沒有一個膽敢反抗的。

所以,個人是無法對軍隊這樣的暴力組織的,我們也不能個人去對抗,建設一個更強大的軍隊組織,才是保護本國平民和個人的最好措施。不要脫離實際去要求那些南京死難民眾,如果我們當時在那裡,也是一樣,並不能比他們多出多少勇氣和血性。


科羅廖夫

有網友問:在電影《南京大屠殺》中,十幾個日本兵押著一隊隊中國人走向刑場,其中有不少青壯年甚至被俘軍人。很多人認為是太傻了,不敢反抗,有人認為是儒家思想造成的懦弱心理。

其實,當時的俘虜不反抗和這些沒絲毫關係。因為,很多人都是靠自己的想象,還有電影電視劇得出來的結論。還是讓我們看看當時在南京的日軍是怎麼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景吧!

首先在南京參加大屠殺的主要是日軍第6,第9和第16師團,這些都是四單位師團,有十萬人,而且根據日軍回憶錄我們也可以看到,日軍是將所有人以20人為一隊進行捆綁的。

日軍熊本兵團戰史,也就是第6師團戰史記載,第6師團在執行所謂的“南京城內之掃蕩要領”和“關於實施掃蕩之注意事項”時,其所屬第47,第23和第45步兵聯隊,專門負責搜索,押送和警戒。

而步兵第13聯隊專門負責殺人,比如,在下關,第6師團的上崎猛男少尉就記錄下了一次屠殺過程在12月13日凌晨5點,聯隊開始出發,當時周圍漆黑一片,日軍在正面架起機槍,在側面也架設了輕重機槍。

而正面就是揚子江,整個聯隊都加入到屠殺當中,1個小時以後6000人或是死於槍口,或是在揚子江溺水死亡。日軍只有鹿兒島人津田若則伍長死亡,另外數人負傷。3個聯隊搜索押送,1個聯隊動手,對方全副武裝,我國全部人員都20人為一個單位被捆綁住。

要知道1個聯隊有3000-4000人,被屠殺的6000國人根本就跑不了。第6師團戰史也記錄在南京消耗了25.5萬發機槍子彈(不包括,步槍子彈,炮彈,手槍子彈以及其他師團消耗的彈藥),第6師團在南京,自己傷亡1190人。


深度軍事

很顯然的是,日本人不會告訴戰俘們是去死,就帶著你走,作為戰俘,看著凶神惡煞的日本鬼子,身邊充滿恐懼的戰友,聽著整座城市悲慘的哭嚎,沿途充斥著同胞的屍體,你也不知道會被送到哪裡,在這個情況下,基本上大腦都一片空白了,就機械地跟著走。

戰俘們也不是沒反抗過,在日軍第13師團山田支隊屠殺的時候,被圍的上萬名中國戰俘以及平民在日軍即將開火前瞬間明白了一切,他們集體衝向日軍,但仍然被日軍機槍全部屠殺。在整座南京城裡,零散的奮起反抗很多很多,極為壯烈,只是最後都被淹沒在日軍的炮火下。

一名戰俘走在隊伍裡,心裡總會抱著一絲僥倖心理,想想自己已經放下武器,日本鬼子再壞,不見得把我們都殺了吧!要麼就是把我們帶到哪裡關起來,過一陣就放了,或者把我們拉去做苦力,這樣也好,保命要緊。在僥倖心理的作用下,戰俘是沒有任何抵抗意志的。

即使到了屠殺場,成千上萬人面對幾十挺黑洞洞的機槍口,大多也不會想到是屠殺,總歸想著是太君是不是要來訓話,或者是勒索錢財。直到日軍即將開火,大家明白過來的時候,不管是否反抗,都來不及了。

為什麼德國納粹的集中營暴行、日軍屠城的罪行一旦被世人知曉,往往舉世震驚、任何一個正常人類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文明”國家軍隊做得出來的事情?大家想不到,南京城裡的軍民估計也想不到,打仗攻城總會死人,總覺得自己應該能活下來,哪裡想到日本鬼子這是要滿城殺光呢!

網上有言論會認為這是勇氣和血性問題,我不認同,人如果知道自己要死了,肯定會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這是人之常情。日軍怎麼可能告訴他們,我準備槍斃你們,那戰俘們還不得反抗!赤手空拳也要上,我們無需對他們的勇氣擔心。

士兵們就這樣成了冤魂,但我們仍然同情和欽佩他們,還有,勿忘國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這段歷史,我們要始終銘記,並不斷努力強大我們的國家。


雲中史記

我是大山。

看了這個問題有很想聊一聊的衝動,是啊!二戰期間,我們常常會看到勝利者押著一隊一隊的俘虜去屠殺,但很少看到反抗的情況。每當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們會大聲呼叫喊“為什麼不殊死一搏,魚死網破呢?”

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意志喪失

動物世界裡常常為爭奪地盤、取得交配權而拼命廝殺。結果,失敗者要麼逃走要麼屈首稱臣。這種現象動物學家稱為“動物的本能”。敗者,也就喪失了抵抗的意志。同樣,人的堅強、毅力都是這一意志的反應。有網友說,這是中國受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影響。其實與那絲毫沒有關係。動物的本性都是一樣的。


二,遭受迷惑

前面網友談到,敵人在屠殺前不會告訴你,這很有道理,他們不想提前發生騷亂。帶到目的地進行屠殺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甚至他們認為這是在正常的俘虜轉移。

三,殘存一絲幻想

這是人死之前的正常心理,直到他們真正的遭受屠殺的那一刻這種幻想還一直存在。人在極度恐懼之時,大腦會極度的興奮,在不停的幻想著各種各樣奇蹟的發生。他們會幻想是不是有別人能提前暴動?是不是會突然有人來解救他們?是不是敵人真的敢撕毀《日內瓦公約》?甚至,是不是天會突然降大雨?是不是敵人會良心突然發現?會不會自己還能在死人堆的倖存下來?會不會突然接到停止行刑的命令。。。。。。



四,難以團結

求生的慾望也會讓人想起反抗,但他們總盼望著別人先站出來。他知道首先站出來就有位意味著首先死亡。在這種心狀態下又缺乏信息溝通。很難形成一致的爆發力。直到他們死亡的那一刻,才會絕望地呼喊爆發出來。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影視劇當中。戰犯會拖著沉重的腳步,乖乖地前行,死前拼命掙扎、瘋狂吶喊的場面。


但也並不是沒有戰俘暴動的事例。

二戰中,蘇軍數名俘虜就引爆了德軍火藥庫與德軍同歸於盡。

另外,在中國戰場也發生過幾次暴動事例。

日軍第13師團一名33歲的輜重兵,戰後披露了發生在烏龍山麓的難民反抗。在兩萬名已經有一個星期沒有進食的難民中,有一大群人突然發生暴動。

這名輜重兵寫道:“我們接到上級軍官的命令去鎮壓暴動的人群,當時認為他們一個星期沒有進食。體力消耗很大,只帶兩個小機槍隊就足夠了,在機槍掃射中,他們心中的怒火突然爆發出來,人群高聲吶喊,像雪崩似的衝向機槍小隊,我們兩個小隊轉眼間被全部擊垮”。據說這批暴動的難民中很多都是被俘的守軍,暴動中打死七名日軍。

另據日軍步兵第65聯隊長“兩角業作″戰後回憶錄記述,發生在12月17日夜間幕府山俘虜暴動的事情。參加暴動的2000名俘虜中大部得以逃脫。據他寫道:“2000來人一下子猛衝過來,拼命的亂竄,怎麼也制止不住,不得以開槍射擊,竭盡阻止他們逃跑。但因為天黑,大部分向陸地方向逃去,一部分跳進揚子江。”在這次暴動中,日軍第65聯隊共有七人死亡,日軍一名軍官被刺身亡。


大山校長

有人說中國人逆來順受,實在是太懦弱了。

為什麼他們不反抗?

幾百萬軍隊都被日軍擊潰,一個國家的首都都無法防禦。一場南京守衛戰輸了,軍人的意志垮倒了,這些放下武器的戰俘們已經完全失去了抵抗意識。認為只有投降就可以繼續活下去。

因為他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抵抗過日軍了,還是實力懸殊。

因為他們都是來不及撤出南京的軍人,被軍隊拋棄的軍人。

槍打出頭鳥,誰也不敢第一個反抗。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即將走向死亡;

因為他們手無寸鐵,他們是放下了槍的軍人;

因為他們知道第一個反抗的人的下場就是死;

因為他們覺得身邊十幾個日軍代表的是在南京的20萬日軍;

因為他們覺得國家都即將滅亡了,自己再去抵抗又有什麼用呢?

種種的無奈,導致他們不會反抗也不敢去反抗了,只能祈求日軍大發慈悲能放了他們。

這個國家的積貧積弱不能給人民更大的信心,他們對這個國家絕望了。

這是人之常情,不能怪他們。更要緬懷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這是不可磨滅的!致敬!!!

風水輪流轉

無獨有偶,1945年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60萬的日本關東軍被蘇聯軍隊分批押往西伯利亞上千個戰俘營做苦力。

他們每天從事12小時以上的體力勞動,稍有不慎就會被蘇聯人拳打腳踢。

缺衣少糧和疾病奪取了關東軍的生命,短短几年就有5萬關東軍因此喪命。

世界和平才是世界人民的心聲。


扒哥歷史

【文史知識局03期·歷史小組】

這是誤區!這是誤區!這是誤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大部分人都認為南京大屠殺期間,中國人幾乎沒有抵抗,這是不對的。

集體被俘的中國人會有瀕臨死亡的覺醒,很多人進行了反抗、暴動或試圖逃跑。

比如,在烏龍山邊日軍第十三師團山田支隊的屠殺場,就有萬餘名被圍中國人在日軍機槍開火一剎那集體衝擊敵軍的行為,但最後仍為外圍日軍部隊全部殺害;

在幕府山附近,被押的數千名俘虜進行反抗,並襲擊了押送士兵,約一千餘名俘虜被打死,其餘全部逃跑;

部分中國士兵放火燒燬了日軍繳獲的煤炭倉庫;

一批中國士兵襲擊了日軍軍官宿舍,殺傷了12名正在睡覺的軍官;

在草鞋峽大規模的屠殺過程中,被關押軍民冒著密集的彈雨,高喊:“奪槍!奪槍!”赤手衝向敵人,遭到了日軍的無情屠殺;

一批中國士兵被日軍圍困在司法院四樓頂層,他們自知不是被推下樓摔死,就是被日軍縱火燒死,因此都奮不顧身地去奪日軍手中的武器,他們雖然全部犧牲,但也當場拼死了多名日軍。

當然,我們也必須得承認,上述反抗非常零散,在整個大屠殺期間所佔比重不大。

在唐生智撤退令下達之後,城內守衛部隊的任務即轉變為保存有生力量轉移。

此後,除了擔任掩護任務或者爭奪和保衛撤退通道的部隊負有阻敵前進的任務,其餘部隊不會再滯留城內進行巷戰,也未見到有資料顯示中國軍隊高層有明確的繼續巷戰命令。

另外,自城破到日軍完全佔領南京時間不到一天,也足以證明中國殘餘守軍並未進行任何

有效的巷戰。

對於普通的南京市民來說,在南京淪陷以前,他們的應急反映可分為三種:

一是隨著中央政府機關陸續撤退,有錢的居民逃難遷往大後方;

二是沒錢的小戶平民避往鄉下或暫時出城躲避戰火;

三是因許多原因不便離家的居民(有老人、孩子、病人及眾多不便外出不能離家者),只能躲在家中祈禱“菩薩保佑”,忍受戰火帶來的一切。

對於日本的大軍壓境,他們感到絕望而無奈,甚至有一些市民懷著對戰爭麻木的情緒,認為戰爭與他們無關,認為只要自己沒進行什麼反日的活動,日軍就不會對他們施暴。

當時,除了有條件出走的婦女外,南京在淪陷前幾個月內,有大量的青年女性選擇了提前結婚,她們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更可靠的保護,避免或減少日軍到來時受凌辱的可能。

後來,聽說有安全區,紛紛湧入,但主要接收婦女和兒童,數量也非常有限。

大量的市民因為不願拋棄自己的房屋財產,直到最後一刻還留在家中。他們中的大多數雖然都感受到了戰爭即將到來的恐怖氣氛,但對於如何應對這場戰爭卻不知所措,只能聽天由命。

當日軍的暴虐行為傳遍全城之時,南京居民除了更加恐慌、或奔逃四散、藏身於暗室、床

底桌下之外,很少有人想到要進行抵抗。

甚至,在被大量集中關押的過程中,也少有集中暴動來反抗日軍的屠殺。

很多時候,當日本軍隊在衝砸家門時,有些南京市民還出來開門,他們的動機是很純樸的,認為只要向日本人說清楚家裡沒有外人,來者也不會危害自己。

但是,野蠻而兇惡的日軍進門後,見青年壯丁就殺,見婦女就姦淫。

在日軍最先佔領的城南地區受害最重,民居基本被燒光,大火數日不息。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很複雜,首先就是因為南京國民政府因淞滬戰敗陷入混亂狀態,最高指揮層對於南京保衛戰戰略目標定位模糊,還大量宣傳能夠守衛成功,導致南京市民毫應變不足。

其次就是南京政府當局撤退時,只想著自己,根本不顧市民死活,屬於典型的失職。

再者,日軍在破城之前也做了大量虛假的和平宣傳,麻痺了南京市民。

最後,就是中國人“聽天由命”的慣性思維和宋以後“尚武”精神的喪失。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讀史品生活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中會是這樣,應該說,只要你是人類,遇到這種情況,都是極少有反抗的,這是基於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兩大本性決定的,具體則表現為以下三點。



一,人的利己性和排他性。當遇到危險時,人都會本能的退縮而希望別人去以身涉險,好讓自己脫離險境。如果遇到這類反抗,誰上去擋住日軍士兵可能射出的子彈呢?說實在的,誰也沒有這麼偉大,自己去堵槍眼,讓別人趁機拿下士兵,然後逃亡。



二,無法設定逃脫的計劃,目的性非常不明確且成功的可能性極其渺茫。雖說看著自己的日軍也許很少,很快就能拿下,但附近呢?周圍呢?有多少日軍,我們並不清楚,即便我們熟悉附近的地形,也害怕在反抗過程中因為響動引來更多日軍的圍剿,那時候就真是白白送死了,除非我們能做到悄無聲息的幹掉眼下的鬼子,又知道往哪裡藏匿或者去哪裡逃出生天,否則最後仍然難逃一死,還可能遭到報復,與其瞎折騰,還不如老實點的好。人都會算計利弊得失而採取最優的方案,哪怕是面對死亡,也會選擇讓自己死的少痛苦的方式。



三,既是組織行動,但難以形成組織行為。既然是人多欺負人少,就是大夥一起上,這就是個組織行為,組織必須有領導來指揮,沒有紀律的一哄而上,日軍士兵只需向天開一槍,就全爬地上了,還何談反擊逃亡?這就好像一堆監獄犯人逃跑,後面警察只需一槍,絕對全都不敢再跑了。這就是沒有組織,沒有分工,各自為戰的嚴重後果。如果有了組織,你就知道你該幹什麼,周圍同伴再幹什麼,分工協作成功幾率就會大大提高,因為人有了集體作為依託,行為上就是組織行為,其力量就會大出好多倍,增加成功概率。但要組織一群鬆散的戰俘,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戰爭中就經常出現幾個士兵看好幾千戰俘的情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


史書上冬眠的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並不稀奇,也不是中國的特例,全世界都是這樣。



首先,被押解的是戰俘,而不是還在作戰的軍人。

既然是戰俘,就已經是放棄武器投降了,一沒有武器二沒有鬥志。對他們來說,一千個日本兵看守他們和一萬個日本兵,沒什麼不同。

人性就是這樣,不管哪個國家的人都有委屈求生的想法。

不要說中國人,強悍的蘇聯戰俘被德國人折磨死幾百萬。同樣強悍的德國人,戰俘也被蘇聯折磨死無數。

搞笑的是,日本兵也是如此。六十萬關東軍被押解到西伯利亞,折磨死了十分之一,也沒見到幾個反抗或者逃走的,其實看守他們的很多都是女兵。



其次,只是幾十個日本兵押解,不代表周邊就只有這幾十個人。

以南京為例,南京周邊日軍不下20萬,日軍只是派出幾十個日本兵押解你而已。

如果你將這幾十個日本兵殺死,當然是可能的,但你仍然會面對無數日本兵,肯定死路一條。

再次,絕大部分戰俘並不知道會被處死

事實證明,南京大屠殺中,一旦知道會被處決,大部分戰俘都是奮力反抗和求生的。

只是在押解的路上,戰俘沒想到會被處死,最多是逃走,沒有人會隨便反抗的,畢竟已經投降了。

最後,從眾和畏懼心理

一旦人群遭遇事件,挑頭的就很重要。

比如喀什劫機中,男性乘客一擁而上,將幾個恐怖分子打倒,自救成功。

原因是因為有人喊了一嗓子“你們還是男人嘛?都他媽上啊”。其實,喊著嗓子的,就是正好乘機出差的十幾名警察。

如果沒這些人領頭,這批普通乘客是不敢和宣稱有炸藥的恐怖分子對抗的。

戰俘也是一樣,沒有人敢於隨便挑頭,因為這必死無疑。

電影《兄弟連》中,少校讓一個美國大兵押解7個德軍戰俘會後方,只給他一發子彈。

顯然,7個戰俘如果拼命,這個美軍大兵打死一人,然後就被被群毆致死。

但誰願意做被打死的這個人呢?根本沒人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