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倫,做開源雲計算領域的馬斯克

文/鄭凱

一位南非出生的70後,夢想著將人類送上火星,這樣的故事如果從常理來看無異於天方夜譚。

可是,2018年2月6日,當SpaceX重型獵鷹發射成功併成功地回收了助推器。沒有人再懷疑馬斯克的夢想。“火星計劃”最大的難題就是降低發射的成本,馬斯克的SpaceX就是為此而生的。

陳喜倫,做開源雲計算領域的馬斯克

馬斯克也許並不知道,在遙遠的中國有一位他的忠實粉絲,EasyStack創始人兼CEO陳喜倫一直對馬斯克推崇有加,因為陳喜倫也有相似的夢想:讓EasyStack成為以開源生態為基礎的世界級雲計算企業。

“EasyStack很小,但夢想很大”,陳喜倫,就是開源雲計算領域的馬斯克。

易捷行雲,夢想更近了一步

我記得在2017年初,EasyStack剛剛完成了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時,陳喜倫說,“有偉大的夢想不見得能成功,但是沒有偉大的夢想一定沒辦法成功。”

如今看來,EasyStack似乎裡夢想更近了一步。

首先,陳喜倫在5月15日宣佈,EasyStack完成3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這些資金主要應用於核心技術的研發、雲計算產品化的開發和企業解決方案的生態投入等三大方向,以及在2018年內完成海外VIE架構的拆除,以便未來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陳喜倫說。

其次,EasyStack有了全球統一的中文名:易捷行雲。

正如陳喜倫所說,從成立的第一天起,EasyStack就積極參與國際開源組織和標準的制定,以國際化的標準要求產品,以國際化的水準服務客戶,以國際化的視角來看待公司的發展。

那麼,在我看來在完成了初步的技術和行業積累之後,今後易捷行雲的名字將代表著中國開源雲計算的品牌,響徹世界。

不知道是對馬斯克的崇拜,還是巧合,陳喜倫將EasyStack的成功歸結為企業雲市場“三級火箭”的助推,即開源雲大勢、產品化突圍和生態槓桿。同時,這也決定了EasyStack未來市場的高度。

三級火箭,更像是三個臺階

任何公司要脫離引力的限制,從固有思維邏輯中做到超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陳喜倫,做開源雲計算領域的馬斯克

在2014年為什麼EasyStack會選擇在開源雲計算的方向創業?第一是應用會驅動互聯網變革;其次是IT技術本身也在變革;第三是國內沒有特別成功的基礎軟件公司。正是這三點形成了開源雲的大勢,這也是陳喜倫所說的一級火箭的由來。

如陳喜倫的判斷:“馬克·安德森說過,軟件吞噬世界,而開源則在吞噬軟件。早期開源軟件是以成本驅動,長期博弈壟斷的封閉系統,但現在開源已成趨勢,95%的主流IT部門,都在關鍵任務型IT項目中,大量使用開源軟件。”所以在起初的三年裡,通過技術創新、代碼貢獻和行業步道,EasyStack不僅在全球技術價值網中佔有一席之地,也獲得了增量市場的“頭部客戶”,實現了從開源雲計算產業萌芽期脫穎而出。

可是,最早的開源雲計算其實主要是以OpenStack為衡量標準,採用免費策略的企業很多,但真正沉澱商業場景的很少。造成了一個典型性的缺失就是:缺乏真正優質的產品。“如果不進行產品化突圍,EasyStack就將成為一家開源服務公司,一家雲計算人力資源型公司。”陳喜倫說。

因此在2016年之後,EasyStack就一直在走產品化的道路,這也是如今EasyStack二級火箭的雛形,從那時起,針對不同的客戶,EasyStack提供不同交付形態、不同部署架構、不同功能邊界的產品,其中既有通用場景,也包括各自獨特的適用場景,贏得了大批價值客戶的採納。而產品化也讓EasyStack有了更高的目標,去做到超越OpenStack。

例如在2017年EasyStack發佈了包括開源PaaS平臺ESCloud+,開源行業雲平臺ESCaaS,EasyStack Container Linux,支持GPU和FPGA異構計算的人工智能開源雲平臺ESCould AI在內的多條產品線。做到了向開源雲計算全面的產品化轉型。包括這一次發佈的ECS Stack易捷行雲超融合,也是二級火箭典型的代表。

但有了產品化,並不意味著就與“開源”的理念背道而馳。早在2016年EasyStack就提出了EasyStack萬物生長的生態理念,其特徵就是:物種豐富、開放循環、協同進化。這就是EasyStack的三級火箭,以生態槓桿,來撬動整個開源雲生態。

陳喜倫,做開源雲計算領域的馬斯克

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說,“在軟件定義的大背景下,開源商業價值網中的企業角色正呈現多樣化趨勢。生態中的各種角色相互協同,撬動的不僅是商業市場的規模效應,更能撬動生態網絡的協同效應,從而真正實現生態的‘萬物生長’。” EasyStack希望建立超過1000家合作伙伴的商業價值網。這表示,EasyStack已經進入到快速成長期,向生態要規模。

實際上,EasyStack所定義的三級火箭,我更願意將之看成是三個臺階,第一級火箭是EasyStack打基礎做積累的第一個臺階,而二級火箭是定姿態穩行業的第二個臺階,三級火箭則是生態擴張全面佈局的最後一個臺階。一步一個臺階,三步跨越,海闊天空。

超融合,代表EasyStack無所畏懼

EasyStack宣佈進軍超融合,既讓人意外也讓人驚喜。意外的是,超融合領域可謂是強者雲集,也不乏Nutanix、VMware、 微軟Azure這些巨頭,驚喜的是EasyStack逐漸向開源雲計算主流市場靠攏,做到以用戶的需求出發,而不畏懼任何對手。

陳喜倫,做開源雲計算領域的馬斯克

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TO劉國輝認為EasyStack進入超融合的時機,可謂恰逢其時,“本質上EasyStack是為了幫助客戶簡化雲計算的部署。那麼作為一種理想的承載方式,超融合同時還具備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等特點。”

以ECS Stack為例,是以“雲就緒”為目標,以軟硬一體交付為核心思路,屬於典型的應用驅動型產品。其設計思路更像是“操作系統+APP”,既如操作系統一般支撐跨多雲的運營能力,又如APP一樣,在保證業務連續性前提下,靈活支持微服務粒度的應用升級,以及雲應用交付和管理。

毫無疑問,超融合的下半場是雲計算的軟硬一體交付,不支持多雲的超融合,不支持微服務粒度升級的超融合,不以應用為核心的超融合,進入不了這個市場的核心區,而EasyStack顯然已經通過ECS Stack做到了打開這個超融合的市場。

陳喜倫一直是個夢想驅動型的人,在過去的歷次採訪中,他都會談到夢想。沒有夢想就沒有星辰大海,更沒有開源雲計算無限的想象空間。馬斯克曾說過,“不要害怕新的競技場”,如今的EasyStack正在每一個新競技場中,做到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