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產品策略和產業鏈優勢,讓叮咚總是做到獨一無二

文/鄭凱

一向不溫不火的智能音箱市場,似乎正迎來最好的時代。

2017年可謂是智能音箱市場戰火紛飛的一年,先是蘋果公司在推出了智能家居產品HomePod後,正式進入智能音箱領域。隨後在國內市場,阿里推出天貓精靈,小米推出了小米智能AI音箱,今年初騰訊也推出了“聽聽”。

對於中國智能音箱的先行者京東叮咚音箱來說,激烈的市場競爭到底意味著什麼?從2014年起,就深入耕耘中國智能音箱產業鏈,從芯片的研發到相關元器件的標準化,再到入口級的智能生態,默默的投入了3年,直接推動了智能音箱行業的繁榮。不誇張地說,叮咚種下了這一片“林蔭”,讓後來者縮短了讓智能音箱單品直接走向消費端的時間。

多元化產品策略和產業鏈優勢,讓叮咚總是做到獨一無二

面對今天的市場環境,叮咚音箱負責人,靈隆科技CEO魏強博士坦言,並不畏懼競爭,反而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各大巨頭對智能音箱的投入,對整個產業鏈的成熟會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

所以,在5月10日,叮咚正式推出叮咚PLAY,和叮咚mini2小體積家庭助手,前者以業界首創的8寸大屏塑造了高端技術的標杆,而後者以79元的價格進一步推動智能音箱走向普及。這條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叮咚何以如此自信?

都想做中國的領導者,但只有叮咚的生態更具價值

市場競爭的加劇,對叮咚這樣的行業先行者來說,的確是好事。

魏強回憶說,“叮咚在2014年立項之後其實是遇到了產業鏈當中的很多困難,比如2015年時研發的芯片是按照平板電腦的芯片來改造的。當時市場上沒有更多可選擇的解決方案。但到了2018年,僅在芯片方面我們就有了三種以上可選擇的空間,這正是產業鏈發展的結果。可以更快的把市場培育成熟。”

儘管,中國有很多做智能音箱的公司都喊出了做中國Echo這樣的口號,但多數只能做到形似,而難以做到神似,根本原因就在於生態的差距。

在美國智能音箱市場中,亞馬遜Echo佔領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相比於Google的追趕,Echo之所以能夠保持領先,就在於先發優勢和其背後的Alexa形成的生態系統。反觀國內市場,叮咚智能音箱也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智能設備,同樣在生態上的提前投入,讓叮咚有了很多難以超越的積累和優勢。

第一,早在2013年京東就做了京東微聯,幾乎市場上所有的智能產品都進入了這個生態,這是叮咚生態最初成長的基礎,也是京東對叮咚的資源背書。

第三,叮咚很早就接入了第三方服務,比如打車,外賣,快遞等,同時可以通過京東商城實現新的語音購物體驗。

在我看來,叮咚的生態優勢,其實就是先發優勢的集中體現,而除了生態優勢之外,叮咚全方位的優勢,是確保叮咚始終處於行業領導者地位的關鍵。

全方位對比,這五項優勢讓叮咚立於不敗之地

總結來看,市場的競爭雖然激烈,但叮咚仍然有五個核心優勢作為領先的保證。

多元化產品策略和產業鏈優勢,讓叮咚總是做到獨一無二

第一,是技術優勢。我們知道,靈隆科技是京東和科大訊飛的合資公司,而科大訊飛在全球中文語音智能技術上都是領先的。魏強也證實,“科大訊飛會會向叮咚開放所有的核心技術,以保證叮咚在語音技術上的領先。”

第二,是供應鏈優勢,叮咚依託的是京東集團的體系,無論是產品性價比還是從設計到到發佈上市的速度都可以做到業界最高標準,“通常來講,現在一款傳統音箱從設計到上市需要8-10個月的時間,而叮咚的智能音箱可以做到4個月左右即可走向上市。”魏強說,這就是叮咚供應鏈能力的體現。

第三,是平臺優勢,以Alpha智能服務平臺和東智能雲語音服務開放平臺為例,目前第三方的開發者人數是業內最多的,這從側面證明叮咚更早投入市場所獲得的先發優勢。

第四,是產品定製化服務。我們知道,很多互聯網公司拿出了標準化的語音雲服務,可以快速的製作出一款智能音箱的產品,這也導致了市場上的產品都是標準版,缺乏個性化服務。但魏強認為,“智能音箱的核心在於‘AI’的功能,它應該是有很多擬人化的交互,所以叮咚可以做到很多個性化的定製,比如方音定製,喚醒詞定製等等。”

第五,是京東的戰略支撐。劉強東明確提出了“積木理論”,將京東自身資源和能力模塊化,以“整合+組合”的形式開放給合作伙伴。在積木理論的指引下,叮咚早已經成為京東實現多場景、多終端的核心智能商業戰略產品,通過連接技術、內容、服務、商品等領域為京東與各合作伙伴之間帶來了新的合作形態。

市場爆發,需要多元化的產品策略

市場的爆發需要時間,但前提是有足夠多樣化的產品可以選擇。

魏強認為,音箱與屏幕產生聯接是一個產品必然經歷的演化過程,“最初做叮咚時的想法就是幫用戶解放雙手,那麼語音的確實現了一部分。但在某些場景下,純語音沒法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比如查詢種堅果的類型,如果是純語音回覆就很難理解,但語音結合圖片,就會縮短理解的時間。”

在我看來,任何智能產品的實現目的都是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原則。所以,為智能音箱裝上屏幕和攝像頭也會成為一種多元化交互的選擇。叮咚也在今年的CES上展出了叮咚PLAY。

叮咚PLAY不愧是中文智能音箱的高端標杆,不僅擁有前置鏡頭,可以進行視頻通話,同時在音質方面,機身兩側的是有對稱式分佈的揚聲器。並且同樣採用了訊飛8麥克風陣列,均屬行業頂尖的元器件。它還具備人臉識別功能,可以讓叮咚PLAY更好的“認識”用戶,在自定義設置中也能夠添加多個用戶的信息,在面對不同的使用者時,會有不同的反饋信息。

多元化產品策略和產業鏈優勢,讓叮咚總是做到獨一無二

可見,在產品多元化的思路上,叮咚其實已經有了長遠的佈局。魏強說,“京東會推出更多樣化產品形態,以高中低檔的價位進行區分,讓用戶有更多選擇。”比如mini2的推出就是一個明顯的標誌。

試想一下,未來的智能音箱完全可以通過應用場景來進行劃分,比如客廳的音箱,臥室的音箱,廚房的音箱等等。這也為智能音箱未來的成長空間平添了許多想象力。

實際上,智能音箱和很多智能產品一樣,也有精品和普通產品的差別。很多第三方平臺都宣稱有智能語音解決方案,但這兩年來我們發現很少有平臺能孵化出好的產品。因為平臺輸出的技術一般是通用技術,是標準化的技術,最高只能做到70分。而精品是需要深入研究客戶需求,進行精細化的打磨,才稱得上是精品。所以做到100分的精品之路,是叮咚音箱選擇的路,也是叮咚推動中國智能音箱行業走向市場爆發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