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為界的巨頭戰場,vivo永遠不做跟隨者

文/鄭凱

喬布斯曾有一句名言:“質重於量,一支全壘打比兩支安打有價值得多。”這句話的含義,就是精品戰略。一款極盡完美的產品,會最大程度上吸引用戶的關注,並贏得市場認可。

如今用這句話來形容,表現驚豔的屏幕指紋手機vivo X21似乎再合適不過了。

創新為界的巨頭戰場,vivo永遠不做跟隨者

根據賽諾最新公佈的數據,vivo X21從上市起就延續了vivo X系列的爆款態勢,在3000-4000元中高端線下市場,上市第三週就超過了目前國內同價位段的所有機型,其中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超過52%。

而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智能手機行業整體性的低迷,5月2日,IDC發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3.361億部,同比下降2.4%;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跌破1億部。

這說明,用戶在變得更“聰明”和理性,會更多的去選擇品質更好,科技含量更高的產品。市場也將再次洗牌,銷量則會向頭部品牌集中,一場以創新為界的比賽即將分出勝負。

市場冰火兩重天,巨頭戰場要靠什麼決勝?

從GFK公佈的整體銷量數據看,整個2017年度智能手機線上加線下的總銷量增長率僅為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最新的2018年截至目前的銷售情況則同比下降了8%。

由此可見,智能手機市場基本趨於飽和,且很難出現比較猛烈的換機潮。這意味,蛋糕就那麼大,如何去爭奪存量市場的用戶,成為了決勝的關鍵。

創新為界的巨頭戰場,vivo永遠不做跟隨者

再來看IDC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依據品牌銷量份額變化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三強被華為、OPPO和vivo牢牢佔據,各自擁有24.2%,18.9%和16.3%的市場份額,小米、蘋果市場份額的佔有率為15.1 %和11.3%。顯然,用戶的選擇向頭部的品牌集中的趨勢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華為、OPPO和vivo三大品牌佔據了59.4%的市場份額。如果加上小米和蘋果,前五大品牌拿走了中國市場85.8%的份額。不難看出,智能手機行業集中度將更加快速地向品牌力、創新力、供應鏈整合力的優等生進行聚合,同時小品牌的生存空間被擠壓的越來越小,重新分割市場的機會也基本喪失。

所以,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就是:未來智能手機的競爭,將是巨頭戰場。我曾在一篇《後智能手機時代未來10年將會如何走?》的文章中,分析過後智能手機時代的特徵。第一,產業鏈集中度很高;第二,品牌密集度更高。如今看來,這些預判都在成為現實。

那麼,什麼樣的品牌才稱得上是巨頭品牌?除了市場份額之外,還有幾項關鍵的因素。

第一是好的口碑,在互聯網盛行的時代,好的口碑就意味著在用戶換機的時候,會有更多的心理傾斜。以vivo X21為例,賽諾詳細的統計數據顯示,這款手機的好評率達到了99%,幾乎達到了行業最高的標準。

第二是用戶忠誠度,在手機產品琳琅滿目的時代,忠誠度意味著用戶會不僅會接受產品的設計,還會接受品牌的文化和理念。同樣在賽諾的報告中,vivo品牌的忠誠度,超越了OPPO、蘋果、華為和小米名列第一。

在我看來,智能手機的市場競爭就像是一次長跑,vivo是憑藉著對創新的一絲不苟,對產品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對用戶需求的專研,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地位。

領導者與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

“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這是喬布斯當初對蘋果公司的定義。但隨著蘋果對創新的乏力,新一代的iPhone X也飽受爭議。

還記得在去年,有一位狂熱的手機愛好者,拿某品牌新發布的手機背殼,對LOGO的位置進行了很微弱的“篡改”。有趣的是,當他將這些市場上的主流手機品牌LOGO替換之後,卻發現這些手機並沒有什麼不同。這就是今天所謂的“千機一面”,手機同質化的真實寫照。

尤其是前兩年,大多數缺乏核心研發與技術趨勢判斷的手機企業,選擇了所謂的“跟隨”策略,造成產品同質化加劇,這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用戶對新產品的失望,並間接引發了市場的低迷。

vivo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沈煒曾表示:“vivo將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除了大力佈局5G和AI之外,2018年vivo也將推出世界級創新的產品,從供給側引領消費需求的增長”。

這也是為什麼vivo在年初的市場表現被人誤解的原因,vivo並不願意選擇“跟隨”,也不會拿半成品或是同質化的產品,來冒充“新品”。所以才有了vivo X21發佈後的熱銷,和爆發式增長的戲碼。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vivo自演自導的好戲,我更想說,如果這是一幕戲,則是用戶自發托起瞭如此高的票房。毫不誇張地說,vivo X21的屏幕指紋手機就是今年,在技術創新上唯一能超越蘋果的手機。數據顯示,有11.1%的iPhone換機用戶選擇了購買vivo X21,就是最為寫實的證明。

創新為界的巨頭戰場,vivo永遠不做跟隨者

我們知道,屏幕指紋技術有著諸多的限制於難題,如受玻璃蓋板厚度影響,光線在穿透過程中會發生比較嚴重的折射和散射,從而導致無法清晰地在光學指紋芯片中成像。vivo創新研發“準直層”技術,保證感光面積最大化,解決了光學指紋本身諸多限制,最終做到了厚積薄發。

實際上,堅持走創新之路在vivo整個的產品規劃中都可以得到體現。在剛過去的2018年Q1,vivo在產品創新上越發精進。1月份發佈屏幕指紋版X20 Plus;3月份發佈搭載AI個人助理Jovi的屏下指紋手機X21;再到驚豔MWC2018的概念機Apex,vivo不斷在向市場傳遞驚喜。據我瞭解,vivo在國內外已成立了六個研發中心,其中美國研究中心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相信除了產品的設計創新之外,vivo還會在人機交互和智能化創新上為用戶奉獻更多的好產品。

三大優勢到長遠佈局

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始終佔據前三名的位置,並穩居頭部陣營。vivo的成功之道,值得很多中國品牌學習。

創新為界的巨頭戰場,vivo永遠不做跟隨者

第一是將創新作為生產力。據瞭解,vivo對於科技創新依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產品線流程。“預研一代,開發一代,量產一代。vivo的概念機,最終一定會轉化為下一代產品身上,實現量產,而不是純粹的概念機,甚至可以說vivo的概念機已經具備量產的能力。”我認為,創新並不是某個細節的設計,而是對市場預判,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對產品生產和落地,以及營銷能力的集中體現。

第二是戰略上的遠見。還記得2017年的X20嗎?當時vivo提前押注全面屏,大獲全勝。嚐到了甜頭的vivo又在今年拿出了屏幕指紋手機X21,再次收割了市場。再比如對5G的提前佈局,比如2017MWC上,vivo宣佈計劃2019年年底以前推出首款5G手機。vivo還加入了中國移動“5G終端先行者計劃”,中國移動牽頭的GTI終端白皮書制定、中國移動的5G終端規範,vivo都積極參與制定和提交技術建議。

第三是堅持長跑,不計較一時之得失。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對AI的投入,我們知道AI是公認的未來,但AI對應用的落地在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受益。vivo是下決心投入和建立自己的AI團隊,並在X21上率先推出了Jovi,這實際上是vivo的人工智能助理,主要通過AI算法為vivo用戶提供各類垂直應用服務。我認為,Jovi將會是vivo長期的戰略投入。

vivo的成功,其實驗證了市場上不存在“成功學”一說。每一款爆款產品,每一次技術創新,都是不斷堅持,不斷重複,不斷否定自我之後拿出來的成果,市場表現是最後的晴雨表,用戶的心是最終的標準,而這也是vivo內心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