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業難?那你真的應該多讀讀他們

很多人都說作為一個資深的草根,創業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難了,那我想請問,你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不難,你想要好的結果,卻不想付出應有的努力,這可能實現嗎?

同樣是草根出身的他們,值得我們深思!

“國民老乾媽” ——陶華碧


草根創業難?那你真的應該多讀讀他們

陶華碧,女,漢族,1947年1月出生,籍貫貴州省湄潭縣,老乾媽麻辣醬創始人。

現任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貴陽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常務委員、貴陽市南明區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貴陽南明春梅釀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1947年1月,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陶華碧由於家裡貧窮,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時,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

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

經過幾年的反覆試製,陶華碧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原來就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捨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陶華碧親自揹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過一週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很快就脫銷了。
草根創業難?那你真的應該多讀讀他們

1997年6月,“老乾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

1997年8月,“貴陽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陶華碧派出去的管理人員陸續回來後,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學化管理的道路。

“ 全球捐股第一人”——牛根生

草根創業難?那你真的應該多讀讀他們​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選“影響中國生活方式10大人物”。

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

1958年1月25日生於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

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從基層幹起,直至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中國冰淇淋大王”;

1999年離開伊利,創立蒙牛,後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蒙牛集團被全世界視作中國企業頑強崛起的標杆,“蒙牛現象”成為經濟界最熱門的專有名詞之一。

蒙牛產業鏈上聯繫著百萬奶農、千萬股民、數億消費者,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並被評為首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風清揚”——馬雲

草根創業難?那你真的應該多讀讀他們​馬雲,男,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

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1964年9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馬雲的爺爺抗戰時做過保長,解放後被劃為“黑五類”,取名為“馬雲”,就是希望馬雲以後乖巧懂事,少惹是非。12歲時,馬雲買了臺袖珍收音機,從此每天聽英文廣播,對英語開始感興趣,13歲起,馬雲因為打架記過太多,曾被迫轉學到杭州八中。之後馬雲參加中考,考了兩年才考上一所極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數學只得了31分。

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首次落榜,數學只得了1分。馬雲充滿了挫敗感,之後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應聘服務生,結果表弟被錄用,自己慘遭拒絕,老闆給出的理由是馬雲又瘦又矮,長相不好。後來馬雲做過秘書、搬運工人。馬雲高考落榜,父親馬來法見他意志消沉,讓他蹬三輪給雜誌社送書。

1983年,馬雲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數學提高到了19分。馬雲的父母勸他死了上大學的心,好好學門手藝,之後馬雲又開始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穿梭於杭州的大街小巷。

1984年,馬雲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數學考了89分,但總分離本科線還差5分。由於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部分英語優異者獲得升本機會,馬雲被杭州師範學院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進入大學後,馬雲變成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憑藉出色的英語穩坐外語系前五名。之後馬雲當選學生會主席,後來還擔任了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雲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1995年3月,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準備創業。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他們現在的光彩奪目,卻忽略了他們曾經的痛苦與磨難。真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付出不代表一定會成功,但不付出,你一定不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