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吃了這種感冒藥怎麼聾了呢?”央視的兒童用藥公益廣告上線,怎麼看?

生活對我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了一天,也糾結了一天,到底怎麼樣才能解釋清楚這件事,到底我該站在什麼角度去衡量這件事呢?



第二就是哪些藥可以安全使用,我想說這樣的藥沒有,但凡是藥三分毒,並且按照藥理書所定義的是,藥物副作用與生俱來。所以沒有哪種藥絕對安全。藥物使用風險還和個人體質有一定關係,所以用藥一定要有專人知道,嚴密觀察。



周麻20180131

"媽媽,我吃了這種感冒藥怎麼聾了呢?"央視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視頻中,無聲的手語演澤,看哭了多少人。

用藥不當的後果

因為用藥不當,我國每年大約就有30000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多麼嚇人的一個數字。這個數字也代表著,每年都會有這麼多的兒童,他們的世界將會失去聲音,他們的世界將會徹底的安靜。就像視頻裡小浠諾說的:"我的世界很安靜,沒有一點點聲音。"我知道聲音就在我身邊,我很努力聽,可是就是聽不見。"無聲,無色。

因為用藥不當而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更是難以計數

兒童要用兒童藥

我國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製劑中,兒童專用的僅僅只有60多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給孩子最好、最貼心的呵護。衣食住行,面面俱到。捧在手心怕摔,含在嘴裡怕化。但在兒童最需要專屬的藥品,我們卻忽略太多太多了。

很多家長都認為:只要"對症下藥",定會藥到病除。只對"症",卻不看"藥"。但是家長們要清楚: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藥。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個不在意,而導致孩子昏暗的一生。


對於給兒童用藥,特別是農村地區,醫理知識不完全,只能說是半懂不懂。不會去看是否能喂,孩子感冒就吃感冒藥,發燒就喂發燒藥,最多就是孩子減半。

想想都覺得害怕,因為貌似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


兒童用藥的誤區

很多父母在給兒童喂藥的時候,為了喂藥方便,苦了加糖,吞服不了碾碎等等。

編後

最後,獻上一則"用藥三步曲",祝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以上圖片皆截圖於網絡)


夜話閒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63fe2ba62cabe0d8314edaf46c1bfb6\

小葵花媽麻課堂

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我國每年有約30000名兒童因用藥不當陷入無聲世界。另據統計,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為成人的2倍,新生兒高達24.4%,為成人的4倍。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兒童患病數量佔患病人數的19.3%,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只有60多種,僅佔總數的1.7%。

專家們也多次在講座和採訪中提醒家長,一定要注意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的用藥安全。

孩子不僅體型小,器官也還未發育成熟,藥物毒性對他們的影響會更大。聽力下降、耳聾、腎功能衰竭、藥物性肝損……家長的一個不留神,就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臨床上,兒童專用藥並不多,有些藥物會在說明書上寫明兒童能否使用,有的會寫明孩子的年齡和用量。但大部分藥物可能沒有那麼細緻的說明,只寫了“尚不明確”。

專家針對孩子的一些感冒、發燒常用藥,給父母兩個忠告:

2歲以下的孩子不能使用複方感冒藥

不推薦2-4歲的孩子使用複方感冒藥

什麼是“複方”?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藥裡面有好幾種藥物成分。家長選擇藥物時,要多留意說明書。

嬰幼兒能用什麼藥?單一成分的藥物更安全。感冒最常見的症狀是,流鼻涕、咳嗽、發燒、過敏。針對這些症狀,都有一些藥物可以選擇。

近日流感來襲,發燒的寶寶特別多。兒童能使用的退燒藥有兩類: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布洛芬的最小適用年齡為6個月,6個月以下患兒不建議使用。3到6個月的寶貝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

但對於3個月以下的寶寶,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另外,家長千萬記得,不能用大人的“退燒神藥”給孩子服用,尤其是安乃近、阿司匹林等。

曾經,安乃近一度成為發燒“標配”。可安乃近的副作用強,不僅孩子不能用,大人也不建議用。

至於阿司匹林,有研究顯示,若兒童被流感病毒感染且發燒時,用阿司匹林有引起瑞氏綜合徵的風險,嚴重的可致死亡。

兒童用藥誤區多是一個急需改變的現狀。到底有哪些誤區?

1. 吃大人的藥

2. 藥物開封時間長

藥物在開封前和開封后的可用時長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一些兒童用藥,比如粉劑、糖漿,與空氣接觸後容易變質。一般開封后的藥只能用半年,有些甚至更短,具體要諮詢醫生或藥師。

建議家長在開封后標註日期。

3. 過量、減量用藥

過量用藥可能是因為藥物沒有存放好被孩子誤服。同時,家長也需注意不要減少藥量,最好還是遵醫囑或參照說明書,不要自行決策。

4. 牛奶、果汁、礦泉水喂藥

孩子怕藥苦,很多家長就用牛奶、果汁和著藥物讓孩子吃。但是果酸、礦物質等成分可能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降低藥效。

5. 強行灌藥或靜臥喂藥

孩子哭鬧時強行灌藥,最容易造成誤吸。藥物進入氣管,嚴重可致窒息。

趁孩子睡著喂藥也不是明智之舉,除了誤吸之外,藥物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經,還可能會引起喉部痙攣。

6. 剝掉膠囊用藥

家長可能認為孩子難以吞嚥膠囊,便把膠囊掰開,用水和著粉末給孩子吃更方便。

可有些膠囊就是要起到“緩釋”作用,有些則是腸溶片,剝去膠囊,就讓本來計劃在腸道中才釋放的藥效直接在胃裡面釋放。

既然做成膠囊,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剝去膠囊服用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也可能影響藥效。

覺得實用請點ZAN!


瀋陽晚報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327865275970486786, "media_id": 6035256873, "neardup_id": 3034269128368138804, "vname": "\\u4e0d\\u5f53\\u7528\\u836f.mp4\

MYGIFT美吉家族

兒童用藥安全,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重點和痛點。

孩子生病的無奈,家長的焦慮,加劇了兒童用藥的不安全性,為了能挺過這次難關,不管了,先用著試試看吧,只要有效果……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生病的時候,都會陷入焦慮和恐慌,尤其是當病情反反覆覆發作,高燒不斷的時候,家長們很可能因陷入“用藥危機”而只看用量和次數,而不仔細看清楚說明書,導致錯誤用藥。


1.自行配藥,為求效果,多種藥物混合使用

例如,嬰幼兒常用的藥物中,媽咪愛、活菌製劑就不宜和抗生素一起使用。

2.搗碎了喂,求快捷方便,一勺全部喂下去

例如,有些藥物為什麼要特殊加工?就是為了保證藥物慢慢釋放,所以不推薦壓碎了吃。

3.孩子怕吃藥,加很多水,稀釋了慢慢喝

4.孩子生病難受,為求療效,濫用消炎藥

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類是不能隨意吃的。如果孩子從來沒有用過這類藥物,即使孩子不打針,吃這類藥物之前,也應該先做皮試。

曾經用過這類藥沒有過敏,隔很長時間再用這類藥物時,也要小心,對於過敏體質的孩子更為重要,如果孩子身上出皮疹了,一定要馬上停止口服,並迅速就醫。

我小時候,就是那個先用頭孢沒事,後來突然過敏的孩子,還好醫生髮現及時,沒有釀成大錯。

5.抗病毒藥物不要根據經驗自行使用!

孩子常用的藥物中,利巴韋林、抗病毒顆粒等抗病毒藥物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不宜輕易使用。抗病毒藥物是兒童常用的藥物,不少家長看到孩子感冒,憑藉經驗知道是病毒感染,可是如果在不給孩子查血常規的前提下使用,非常危險。

不少孩子病毒感染本身會導致孩子的白細胞減少,如果此時再服抗病毒藥物,如同雪上加霜,會引起“白細胞減少症”,白細胞是人體的“防禦士兵”,白細胞減少,細菌長驅直入,容易繼發非常嚴重的細菌感染。

【溫馨提醒】

所有藥物都有它的配伍禁忌,家長在用藥之前一定要先看說明書,看清藥物的服用方法,儘量避免多藥連用。岔開時間吃藥(比如隔開半小時以上再吃另一種藥物),是相對安全的一種方法。吃藥前要遵醫囑,不要私自用藥。


吧啦小精靈


“近日,一則小兒退燒藥“尼美舒利”存在巨大不良反應風險,有上千例不良反應並引起小兒致死的消息引起家長廣泛關注,昨日國家藥監局表示正在對該藥的風險進行論證。藥監局有專家表示該藥的不良反應並非來自藥物本身,而是使用不當。”

(以上內容摘自網絡的2011年“尼美舒利”事件後)



“兒童用藥不安全”造成的嚴重後果,是讓人極為痛心的事情!自從2011年出現的 “尼美舒利” 事件後,也給很多家長敲醒了“兒童用藥安全”的警鐘。在這裡提醒廣大家長朋友,一定要增強兒童“安全用藥”的意識。

兒童正處在生長髮育期,其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發育還都不完善,尤其是肝、腎的排毒功能尚不健全,最容易受到藥物的傷害,所以用藥一定要科學地去使用。

最後想提醒的就是一定要到正規場所給孩子買合格的藥品,切莫拿孩子身體開玩笑!


退燒小常識】兒童發燒不宜急於用藥物來退燒。這是因為發燒是人體的一種防禦性反應,退燒藥只能降低體溫,不能消滅造成發燒的根本原因。所以兒童體溫不超過38.5℃時一般不要急於給孩子退燒,特別是沒有確診斷之前,可以給孩子多喝開水,多休息,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用物理降溫法退燒。如果發燒時間過長或發燒溫度超過38.5℃,這時必須使用退燒藥物。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兒童安全,一直是家長心頭上一道傷疤,揭不開碰不得,不管不問也在隱隱作痛。

2017年11月17日《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在北京發佈,一組組數據觸目驚心,更為社會和家長敲響了警鐘!

我國的兩部與醫藥相關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當中,居然沒有兒童藥品的特殊規定。

約佔80%以上的藥品說明書標註“酌情用藥”,酌情是什麼?酌情就是“你看著辦”的意思。每年因用藥不當致兒童耳聾3W名;



成人藥品兒童用。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12.9%,新生兒不良反應率高達24.4%,

兒童專用藥物只有60種(包括中成藥),佔所有藥品總數的1.7%;專業兒童用藥製造商只有10餘家。95%以上藥品沒有兒童用藥安全包裝,沒有專用量器。



家長們難過嗎?難過!

想我泱泱中華,在兒童用藥上存在這麼多問題的確心痛。每次我家孩子生病我都如臨大敵,生怕有一丁點兒的閃失。

期待國家完善法律法規,期待更多醫藥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期待藥檢部門執法更嚴格,期待每一位家長少點擔驚受怕!

兒童常見禁用或慎用藥物圖表:





爸爸不講理

細思極恐! 孩子感冒有時候也買藥給吃,只要是不太嚴重,似乎也沒當回事兒。現在看來一身的冷汗。

看到央視的廣告,覺得是巨大的振動,慶幸孩子還健康,慶幸沒有出事兒,慶幸我們逃過一劫。



然後是後怕! 兒童用藥是這麼的少,而且醫生的知識更新也慢,尤其是鄉村診所的醫生,估計很多還在用一些副作用大的老藥。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成本? 因為利潤?還是觀念上壓根就不重視?




還是我們的健康醫療宣傳滯後,不管怎樣,現在必須要行動,這是關係到很多兒童的健康和未來,我們要上心,應該主動的去做。



保護兒童,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生活對我說

看視頻看哭了,在大眾的認知裡,感冒藥並沒有多大的危害,很多年輕的家長隨手就在藥店裡買來給生病的寶寶服用。實際上,這是家長的一個致命誤區。

家長常把孩子當“縮小版的成人”。殊不知,兒童的生理特點與成人不同,兒童身體各組織器官尚未發育完全,特別是肝、腎等藥物代謝器官尚未成熟,解毒、排洩功能較弱,很多成人能用的藥物,即使在減小劑量的情況下,兒童也不宜服用。

1、感冒伴有高熱,體溫在39℃以上,同時伴有寒戰、食慾不振或是呼吸困難等症狀;

2、感冒遷延不愈,伴有咳嗽、咳痰的現象,持續10天以上;

3、感冒伴有咳嗽,咳嗽時寶寶看起來伴有胸部不適,疼痛,或是出現呼吸困難,咳血等症狀;

4、感冒不僅伴有寶寶食慾不振,同時還拒絕水或奶的攝入及其他試圖給寶寶補充體液的措施;

5、感冒伴有鼻塞、流涕。遷延2周以上,無任何好轉跡象;

6、感冒伴有耳痛、耳鳴、雙眼紅腫、眼角有膿性分泌物;

7、感冒伴有精神萎靡。

在討論家人照顧不當的前提下也應該討論一下就醫的問題:


現在的醫生,孩子感冒了就讓住院輸液,導致每次孩子生病都不敢去看醫生了。

如果醫生的醫德和醫技多提高點,對患者耐心點。那樣我們對醫生的信任度增加,將不會存在自行用藥的說法,風險也會降低。

還有國家應該加大對藥品的監管力度,別什麼藥都能通過質檢,毒害孩子。

因此,不想亂用藥,需要讓孩子遠離疾病的困擾,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是關鍵。

首先,不要時刻把孩子保護在無菌的環境中,這樣看似不會生病,但是他的抵抗力也永遠不會太強。

因為人體抵抗病菌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地與病菌鬥爭的過程中獲得的。

其次,預防接種,通過接種疫苗,來“模擬生病的過程”,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除此之外,保證營養均衡、鼓勵孩子不挑食不偏食,豐富每餐進食的種類;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保證情緒愉快,生物鐘運行正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促進新陳代謝等方法,都對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有一定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