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都想“搭便車”?求求你別禍禍孩子們了,行嗎?!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沒有能力承受博弈失敗的後果 —— 很多流行疾病毫無治癒的辦法,唯一的方案只有接種疫苗。在這一場博弈中,我們輸不起,因為沒有哪一種資本,比我們的“時間”和“生命”更重要,更有限......

對中國人來說,“三個和尚”的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山中小廟,本來只有一個和尚,他就自己挑水自己喝;後來又來了一個和尚,為了公平,兩人商量一起抬水喝;不久,第三個和尚來了,每個人都不樂意自己受累吃虧,指望另外兩人去挑水,最終結果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都渴死了。

有趣的是,我們能找到博弈論 (Game Theory) 經濟學中類似的故事,即“智豬博弈”。先別笑……這也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案例:豬圈裡有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它們都在同一個食槽進食,根據豬圈的設計,必須有一隻豬到豬圈的另一頭觸碰一個控制豬食供應的按鈕,才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

打疫苗都想“搭便車”?求求你別禍禍孩子們了,行嗎?!

假設兩隻豬都是“理性”的豬,那麼當其中一隻豬碰觸按鈕時,另一隻就會趁機先去吃落在槽中的食物。而且,由於從按鈕到食槽有一定距離,先碰觸按鈕的豬吃到的食物必然會減少。如此一來,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如果大豬先去觸發按鈕,小豬等在食槽旁,小豬進食慢,但由於大豬耗費了時間,所以最後兩隻豬的進食比例正好是5:5;

第二種:如果小豬先去觸發按鈕,大豬等在食槽旁,那麼等小豬趕來吃,大豬已經把所有食物都吃光了,所以最後兩隻豬的進食比例是10:0;

第三種:兩隻豬都不去碰觸按鈕,等著對方先去,那麼兩隻豬都無法進食,最終的進食比例是0:0。

所以,對於兩隻都非常聰明的豬來說,小豬最理性的決策就是等在食槽旁;而對於大豬,既然無法指望小豬去碰觸按鈕,要能吃上飯,大豬隻能選擇來回奔波,小豬的最優策略就是“搭便車”,坐享其成。

在生活中,大豬奔波,小豬搭便車的情形隨處可見:實力雄厚的大品牌對某一類產品花了血本去推廣,等到我們去市場一看,發現在這一類別中,冒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品牌,大家都想借力,不花錢就享受推廣後的福利;在股票市場中,“大戶”花了很多時間和成本去搜集相關信息,對行情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所以各位“散戶”的理性選擇就是跟投 —— “抱大腿”;在職場上,“能者多勞”和“不勞而獲”的不公平情況就更多了。從“智豬博弈”的角度看,搭便車的人,其實很可能是那個人理性的選擇 —— 當然,現實場景中的“食槽”和參與者彼此較量、鬥智鬥勇的情形,可比博弈論中的這個案例要複雜得多。

打疫苗都想“搭便車”?求求你別禍禍孩子們了,行嗎?!

在“免疫接種”這個關乎我們每個人,每個孩子生命安全的問題上,“智豬博弈”中的“搭便車”的心態也非常典型:“等他們都接種了,大家都不會生病了,那我不接種也可以很安全啊”。

這種僥倖心態,往小了說,我們可以將之視為貪小便宜,往大了說,可以被看做“害人害己”。這種心態,真的要不得!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於疾病防控的理論:“群體免疫”,也就是說,對於病毒不同,傳播力也因此不同的流行病,要想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直至根除一種流行病,對人群接種率是有基本要求的,比如,對於麻疹、百日咳等傳播力極高的疾病,需要的人群接種率要在95%以上,才能形成免疫屏障,保護好大家的安全。如果達不到,未接種的人群便處於感染風險中,更不要說根除這種疾病了。接種疫苗雖是個體的權利,也需要共同分擔責任,共同參與才能形成有效的群體性免疫,不接種疫苗,原本消除的疾病就有可能捲土重來。

1955 年,喬納斯·索爾克(Jonas Salk)研發出的滅活脊髓灰質炎疫苗(IPV)上市;阿爾伯特·薩賓(Albert Sabin)研發的減毒脊髓灰質炎疫苗(OPV)於1961年獲得許可。在此之後,每年曾經感染近百萬人的脊灰病毒傳染病例快速降低,然而,到了1988年,全球範圍內仍然約有35萬起小兒麻痺症病例。由於世界各國持續的共同努力,直至2016年,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三個國家:阿富汗、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報道了共計37起小兒麻痺症病例。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消滅小兒麻痺症項目負責人傑·溫格說:“只要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還存在一例脊髓灰質炎病毒,那麼小兒麻痺症便有可能捲土重來。有些小孩子會在乘坐飛機的時候感染,入境後使得整片區域受到感染。如果當地的小孩又沒有接種疫苗,那麼脊髓灰質炎病毒又將會再度蔓延。”

打疫苗都想“搭便車”?求求你別禍禍孩子們了,行嗎?!

也就是說,只要沒有徹底根除,任何一種曾經肆虐的流行病,就很可能在全球化的今天,蔓延全世界,並造成極大的破壞力。

人類唯一根除的疾病,迄今為止,只有天花這一種 —— 這得益於天花疫苗在全球的普遍接種。可見,我們前方的路還有多遠,多漫長。不要讓無數人為之付出畢生努力的工作付之東流,不要讓“悔之晚矣”成為我們的宿命。

用索馬里人阿里(世界上最後一位感染天花的人)的話說: “現在,每當我遇到不願意給小孩接種小兒麻痺疫苗的家長,我就會把我因為怕疼而錯失接種天花疫苗的經歷講給他們聽,告訴他們接種小兒麻痺疫苗的重要性,告誡他們不要和我一樣做傻事。”

—— 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被排除在免疫接種計劃之外。

此外,還有一個嚴峻的事實是:隨著人類開闢這個世界的腳步大幅邁進,無數之前潛藏在大自然和動物界深處的新病毒正伺機侵害人類,所以,眾多疫苗研發人員工作的重點是讓疫苗研發與製造的速度趕上病毒變異或者新病毒誕生的速度。而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時接種,祈禱疫苗的研發和製造者能贏得與病毒的賽跑,切莫等到追悔莫及,才明白疫苗如此重要。

與其受困在“智豬博弈”中,以僥倖心理揣度他人,耗費心神,不若積極接種,這是我們抵抗流行疾病的,唯一理性的選擇 —— 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沒有能力承受博弈失敗的後果 —— 很多流行疾病毫無治癒的辦法,唯一的方案只有接種疫苗。在這一場博弈中,我們輸不起,因為沒有哪一種資本,比我們的“時間”和“生命”更重要,更有限……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