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宁可枝头抱香死,

不随黄叶舞秋风。

5月19日,阳光正好,在吉林省外文书店的书香吉林讲书堂,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同品读了《傅雷家书》,给现场和网络在线的家长和孩子们带来许多的启示。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王勇老师从傅雷一家人、傅雷家书之舐犊情深、傅雷家书之艺术人生、傅雷家书之爱国深情、傅雷家书之赤子情怀、傅雷遗书以及现实意义七个方面分享了《傅雷家书》。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傅雷,1908年4月7日出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属上海浦东新区)。据说傅雷出生时,哭声如雷,族中长者取《孟子》“文王一怒而天下安”,取名傅雷,取字怒安。

傅雷曾评说自己的童年:只见愁容,未闻笑声。

  • 1927年末,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开始学习艺术理论,受到罗曼·罗兰的影响。

    1931年回国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法语、翻译法国文学作品。

    1932年与朱梅馥结婚。

  • 1937年以后,开始翻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著),意在唤醒列强铁蹄下的青年从沉沦中奋起寻找抵抗的道路。

  • 1945年到1946年曾使用"疾风"、"迅雨"、"移山"、"风"、"雷"等笔名撰写文艺政治文章。

  • 1955年2月,译波兰杰维茨基《关于表达萧邦作品的一些感想》。

  • 1956年,写《萧邦的少年时代》和《萧邦的壮年时代》。11月所写《与傅聪谈音乐》一文,连载于《文汇报》。

  • 1958年被上海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傅雷被错划“右派”后,译著一概停出。出版社要他更名出书,傅雷断然拒绝:“要嘛还是署名傅雷,要嘛不印我的译本。”

  • 1961年摘掉帽子,当时“不知感恩”的傅雷说“这顶帽子当时戴的就不对。”

  •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 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在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朱梅馥:1913年,生于上海。

原名朱梅福,缘于出生之时正是阴历元月十五,腊梅盛开。父亲朱鸿,清朝秀才,后来教书为业。曾就读于上海晏摩氏女校,会英语,会弹钢琴。

1927年,她14岁时与傅雷定下婚约,傅雷留学法国。

1932年与傅雷在上海结婚。才子佳人,天造地设。

长子夭折,1934年生傅聪,1937年生傅敏。

杨绛评价:朱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还是傅雷的“秘书”。

傅雷:她在偷偷地望我,因为好多次我无意中看她,她也正无意的看我,四目相触,又是痴痴一笑……

“我对你父亲的性情脾气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疾恶如仇……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和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1961朱梅馥写给傅聪)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傅聪:1934年出生。

三四岁时的傅聪,显露出对音乐不寻常的热爱。七岁半时,开始学习弹奏钢琴。

九岁半时,傅聪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的梅帕器(Mario Paci)为师。梅帕器是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傅聪在其门下受教三年。

1951年夏,再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Ada Bronstein)夫人为师。傅聪刻苦用功,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

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傅聪是唯一的中国选手,经三轮比赛获第三名,还获《玛祖卡》演奏最优奖。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

文革期间,傅敏绝望两次自杀。坚决不当任何“长”,只愿在一线潜心研究教学。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好友楼适夷评价傅雷:

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要为大家所认识,使他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好友杨绛《忆傅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立命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金庸评价说:

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傅雷家书之舐犊情深

像西方人直白地表达对孩子的爱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1954.1.30)

我们之间,除了“爱”之外,没有可说的了。(1954.1.30)

孩子,别了,我们没一天不想念你,没一天不祝福你,在精神上拥抱你!(1954.7.4)

·傅雷家书之艺术人生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应当作为立身的原则。(1954.3.24)

·傅雷家书之爱国深情

你不是抱着一腔热情,想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吗?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是多方面的,并不限于在国外为祖国争光,也不限于用音乐去安慰人家……孩子,一个人空有爱同胞的热情是没有用的,必须用事实来使别人受到我的实质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1955.5.8)

傅雷家书之赤子情怀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1955.1.26)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王勇老师说:“他从怒中来,因刚拂袖去。”

并且,王勇老师总结了《傅雷家书》的现实意义:胸怀坦荡、求真求实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感受家书的魅力;家庭教育的启示。

王勇老师说:“有人说傅雷纯真得像孩子,虔诚得像教徒,比象牙还要无瑕疵,直如竹筒,纯如水晶。朱子曰: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所谓狂狷者,舍傅雷其谁。傅雷想要洁净,想要完美,百般不调和,不融入,宁可自行消解掉。傅雷之傲气、刚烈、清高、不附权贵,注定他将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赤子。”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写在后面:王勇老师的课不仅讲的精彩,而且引来众多共鸣。现场的听书分享环节,几位00后的孩子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悟,深刻而条理清晰,个别的感悟着实震惊到我。后来想想,其实是我们总是自以为他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事实往往与“自以为”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评判事物切勿从“我”出发,而是应:置于高度、放于广度,入于深度,才不至于偏颇或过度失真。

关于傅雷先生和《傅雷家书》,我想说:赤子孤独,亦不孤独,因赤子千万,且心灵相通。

讲书人简介:

赤子孤独 亦不孤独——王勇老师与我们共品《傅雷家书》

王勇,长春工程学院英语教师。教学追求一丝不苟,阅读亦求不拘一格。2018年受书香吉林讲书堂影响,与同事、书友在长春工程学院成立跬园讲书堂,至今已讲五期。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愿做星星之火,传承讲书精神,尽绵薄之力,助书香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