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電影中中國人的形象古老又傳統?

夢境先知



談起這個問題,有必要從當時在西方掀起的“傅滿洲熱潮”講起。如今,李小龍,成龍和李連杰代表著西方人心中的中國人形象,但在60年代以前,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國人則是以傅滿洲為代表。他身穿清服,留著髮辮,蓄著特別的鬍子,身材削瘦,顯得既古老而又傳統。同時他行蹤神秘,面目猙獰,一看就是大反派的代言人。



傅滿洲最早出現於19世紀的小說《他的啟示生涯》當中。後來的《福爾摩斯遭遇傅滿洲博士》則讓世人再度關注起了這一人物。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傅滿洲被電影,文學作品加工塑造成了一個聰明絕頂,又心狠手辣,腦子裡永遠在思考著酷刑的壞博士。西方國家以他作為反面人物拍攝的影視劇作品不勝枚舉,像克里斯托弗·李、彼得·塞勒斯,波利斯·卡洛夫甚至尼古拉斯·凱奇都想出演這個角色。



事實證明,只要有傅滿洲出現的地方,邪典和b級片的味道總是很濃,最具有代表性的《傅滿洲之復仇》、《傅滿洲的城堡》、《傅滿洲之血》和《傅滿洲的面孔》幾部電影,將他徹底塑造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地下邪惡人士”。



不過如今隨著西方世界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逐漸深入,這個在他們心中留存了近百年的中國形象,顯得是那麼荒謬而可笑,不過既然他已經留下了一個“惡”的印記,不如就讓他當反派當到底。儘管“傅滿洲熱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便逐漸轉淡,但他卻深深地埋在了很多西方觀眾的記憶之中,成為研究好萊塢東方觀念的一個史料,所以如今美國電影中很多中國人的形象塑造還是沒有完全擺脫他的影響,或多或少還是有些他的影子。


麥克瘋說電影

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大概開始於鴉片戰爭時期,那個時候清政府無能,歐美列強紛紛加入瓜分中國的狂潮,妄圖滅亡中國。

那個時候的中國,男的留著辮子,穿著長袍大褂,或者粗布草鞋。女的裹著小腳,沒有家庭地位。當初八國聯軍進北京,美國人看到的正是這種情景,在他們眼裡,中國雖然地域遼闊,但是清政府腐敗無能,不能給國民充裕的物質和精神條件。那個時候的中國,大部分國民都是木訥的,是沒有國家榮譽感的。

在美國人眼裡,滿清政府時期的中國人自私自利,愚昧無知,在美國人在中國近100年的時間裡,他們看到了很多他們眼裡的中國,包括當時落後的經濟,腐敗的政府,麻木的國民,這些都隨著時間在美國人眼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國民黨執政時期,蔣介石政府的親美政策,並沒有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在美國人心中,中國依舊是那個貧困的清政府,國民依然麻木,沒有國家榮譽感。

這個情況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李小龍的出現,才讓部分美國人改變了對中國人古老又傳統形象的看法。《龍爭虎鬥》、《猛龍過江》和《精武門》等電影,成功的讓美國人明白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只可惜後來李小龍客死美國,沒能徹底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加入WTO以後,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更加的密切,很多對中國有興趣的外國人都來到中國,把他們對新中國的印象帶回了國內。

電影文化方面,隨著張藝謀、吳宇森、顧長衛和姜文等導演的崛起,讓外國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在新的電影發展時期,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和鞏俐等國際巨星的出現,讓美國人特別是好萊塢的一些導演們,看到中國人的形象不再古老而傳統。

他們緊跟國際潮流,思想開放,拍出了很多享譽國際的著名作品,受到了世界電影人士的尊重。中國人的形象從此不再古老而傳統,而是已經和國際接軌。


無畏先鋒君

這要從美國立國開始說,北美原是土著印第安人的聚居地,自15世界開始,歐洲的海上強國,西班牙,荷蘭開始向這裡移民,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後來居上,移民越來越多。英國國內的清教徒運動是促使北美立國的原初動力。一群清教徒叛徒坐上了駛往北美的船舶,到達新大陸之後,來自先進生產力地區的清教徒叛逆,民主意識比較強,他們一方面開始用先進武器驅逐當地土著,另外一方面,他們也努力籌劃建設民主的國家運作體制。經過了長期的反抗英國殖民的獨立戰爭,他們於1788年建立了民主獨立的新國家——美國。


新生的美國,在對外擴張政策的指引下,發展迅速,充分利用工業革命的成果壯大自己,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中國自清末以來,已從天上上國的美夢中驚醒,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割地賠款,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波中國有識之士,就開始了中國人留學國外的潮流。這其中也包含美國,當時被國人稱之為:“花旗國”。自此,拉開了中國人和美國人交往的大幕。當時的美國人,沉浸在自由民族帶來的大發展的喜悅中,在世界上傲視群雄,根本瞧不起農業社會的中國;而當時的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大都是留著辮子,穿著長衫大褂的形象,這相比較於禮帽,牛仔的形象是個很大的差距,這是,清教徒叛逆對於華人形象最初的記憶。


電影技術的誕生後,美國出現了很多世界知名的攝製公司,製片公司,所以,在他們的印象中,對於國人形象的設計,還遠遠停留在清末民初的時期,再加上清教徒叛逆對於其他文化的貶斥,對於自身文化的推崇,所以刻意的將國人的形象誇張化!這也從文藝領域印證了,落後就要捱打的事實!


文化名人堂

問題很好回答,這正說明在電影中反應了西方國家一些人的內心,他們太害怕中國了,害怕中國的崛起,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的碰撞,就像兩個人一樣,“你太不瞭解我了”這是他們的一貫伎倆,只是西方國家不情願接受現實的表現,中國再也不可能回到幾十年前的的中國了,,,,,這也是西方國家最不願意看到的。歡迎跟帖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