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好像就是昨天的2008年一晃已經是十年前了。

那年年尾有一首歌經常會在這些年的這個季節想起來。在閒著沒事兒的下午,在左右無聊的夜晚,單曲循環成為過去差不多十年的春天裡一種狀態,尤其是在春雨綿綿容易發呆的時候。它叫《春雨裡洗過的太陽》。

那是春雨裡洗過的太陽

每個冬季帶來失落 傷得多深

每個呼吸都是新的芬芳

……

它的詞作者叫王大中,曾經是臺灣的一名醫生,這是他寫過的一首情詩。

這首詩後來被他會唱歌的兒子譜上了曲,於是在2008年的年末、2009年的初春迅速傳遍了華語圈。

這個歌手就是被現在的90後、零零後稱作老王,被80後親切叫作二哥的王力宏。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儘管這麼多年我一直都無法特別喜歡他,但完全不影響我對這個娛樂圈中貨真價實的學霸的欽佩。

王力宏系出名門,他奶奶的父親就是當年孫逸仙博士乘坐的中山艦的副艦長,他的父親母親兄弟等無不是世界著名學府中的高材生。

家世之盛三百年以來只有“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的李尋歡一家可以媲美,對,就是小李他媽的飛刀。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新世紀以來王力宏一直是被與周杰倫、陶喆、林俊杰等被媒體喚作四小天王。其實就個人實力來說,這四個人要遠遠超過90年代那四頭唱片公司流水線上下來的包裝品。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其實,這四個人能在一張圖裡出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這其中又以王力宏和周杰倫為其中之最,兩個人也常常被歌迷拿來比較。二人創作能力、製作能力似乎都不相上下。但周杰倫顯然更勝一籌。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我想了很久為什麼,現在得出一個似乎不能說服所有人的結論。

那就是出身決定論。

王力宏的學院派出身是名門正派,天資聰穎,功力精湛,但走的是精純路線,儘管創作的音樂元素也常常包羅萬象,卻總給人感覺是循規蹈矩式的創新,有新意無創意。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而周杰倫則不然,並非書香門第出身,有點像混跡於江湖的野小子,飽嘗人間冷暖才熬煉出絕世武功。

他心中並無固有流派留下的烙印,一招一式並不按部就班出牌,是而最初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他吐字不清的唱法,但是一旦施展出來套路卻有些驚世駭俗,於是在熬過板凳期後終於一鳴驚人。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周杰倫的成名作《范特西》

因此對於王力宏,我一直很欣賞,但就是無法真正喜歡起來。不過不妨礙喜歡他的一些歌。

是一些歌。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我的個人發現在某音樂平臺上也找到了知音,就是我一直感覺王力宏發行的專輯裡面的主打歌曲卻往往不是最受我喜歡的歌,而偏偏第二主打或一些冷門卻往往成為我的心水之物。

像《不可能錯過你》中的《Julia》、《蓋世英雄》中的《大城小愛》、《花田錯》,以及這首《心·跳》專輯中的《春雨裡洗過的太陽》等等。

同名歌曲《心跳》是第一主打歌曲,就像文案宣傳說的那樣:

“心跳”在力宏的創作歌曲當中,是首非常特別的歌,他摒棄了學院派的創作手法,不從樂理著手,而是由最內心深處的想法出發,旋律和歌詞渾然天成,在短短的字句當中,一語道盡對於感情的態度。是一首讓人在繁雜喧鬧中,會想要靜下來傾聽的好歌。

可它是無法成為我最喜歡的那一首的。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力求多元追求個性的王力宏沒料到是隨後的第二主打《春雨裡洗過的太陽》才讓更多的歌迷著了迷。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這首歌輕快活潑,文案說是民謠曲風,其實並不純粹,頂多配器差不多隻有吉他伴奏能算作民謠的標配,但這才是會讓人在春天的濛濛細雨亦或如詩情懷中沉寂下來的好歌。

王力宏的創作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就像他的製作能力成為很多歌迷吹噓的理由,《心跳》中的所有樂器都由他親自彈奏的,包括吉他、貝斯、鋼琴、小鼓等。

為什麼王力宏最好聽的歌都不是主打歌

《春天裡洗過的太陽》中開頭小雨啪啪落下的聲音其實就是王力宏用小鼓敲出的音效。 我總覺得這才是我喜歡的陽光健康的大男孩形象,讓你自然舒坦,而不是那個我們羨慕得望塵莫及的學霸,太過追求完美而讓人無法接近。

我在淋過一場大雨之後的晴朗

那是春雨裡洗過的太陽

每個冬季帶來失落 傷得多深

然後忽然看懂雲的形狀

春雨裡洗過的太陽

……

嗯,下完雨就出太陽吧,那才是我們喜歡的盪滌了一冬的人間四月的晴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