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剛剛過去的週末,是周潤發的第63個生日。

63歲已經是久遠於江湖的年紀了,出生在1970到1980年左右的男生,儘管也已不再年輕,但很難忘逝去的青春中是無法抹去的“周潤發”這三個字。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1970年代年齡大一些的曾熱衷過白圍脖、只披不穿的呢子大衣,1980年代年齡稍小一些的也至少拿過一打撲克一張張夾在手裡飛出去,再不濟也會神氣地說這麼一句“我不是證明我比別人有多麼了不起,我只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親手拿回來!”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白圍脖、黑呢子大衣出自《上海灘》,甩撲克來自《賭神》,那句裝逼的臺詞則是《英雄本色》中小馬哥的豪言壯語,他們都源自一個差不多是那個時代年輕人共同偶像的人——周潤發。

周潤發在香港影視黃金年代創造的輝煌已無需贅訴,在那個年代過來的年輕人心目中,他一直是一尊神,許文強、小馬哥、高進等等,每一個形象都成為我們無法忘卻的經典。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暴力美學的代言、特有的肢體語言幽默,每一個他出場的鏡頭都曾是我們睜大眼睛生怕錯過的瞬間,每一個特有的動作都曾是我們刻意模仿的泡妞秘技。

還記得在《英雄本色2》錄像帶剛出來不久,班上的男同學冬天穿大衣的時候都愛誇張地學阿健的樣子把大衣整個揚起來穿上,儘管只是一件軍大衣,但是穿上的那一剎那都覺得小馬哥靈魂附體。

《賭神》火了之後,上自習時,教室的上空經常會飛起一張張的撲克牌,每個人都裝作高進一樣飛出紙牌好像撇出去的是小李飛刀。

裝酷、耍帥是周潤發電影看後染上的無藥可治的裝逼綜合徵。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江湖情》中李阿劑指上玩硬幣的設計讓我想起最搞笑的一個場面,一次自習課上好幾個同學都在模仿這個動作邊玩邊說話,結果班主任突然推門而入,只聽得嘩啦啦數個同學嚇得硬幣掉在了地上。

當然我們最受震撼的還是小馬哥血戰楓林閣的經典場面,花盆藏槍曾是我們每個人都夢想能趕上一把的遭遇。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這一段2分半的經典暴力美學場面,只有周潤發的演繹才不會讓人感到血腥。

發哥的迷人之處還不僅僅在於雙手持槍,子彈無限量地彈射,而在於平平常常的一個小舉動甚至是一笑一顰,用20年前的娛記說法是“謀殺菲林”,迷死個人喏。

當然我們的重點是音樂,只有說音樂才不至於老生常談。

有關周潤發的音樂,可能你一時不會有太多印象,但一提到賭神高進,你又作何感想?

《賭神》系列以及周星馳劉德華的《賭俠》等,每次到高進出場或者是提到賭神的時候,緊促的電子音樂我想你是不陌生的。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這可以說是周潤發演繹的集大成之作,出場的氣勢、凌厲的眼神、裝傻的自然,當然還有最後那句冷幽默。現在的90後斷然想不到這部經典就是香港當下的爛片之王王晶的作品,那個時代的周潤發,那個時代的王晶,都是最好的回憶。

這段音樂我們聽了十幾二十多年,直到查找的時候才知道它是瑞典搖滾Europe樂隊的《The final countdown》這首歌的前奏。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這支在瑞典拿過業餘組比賽冠軍的樂隊,僅僅在出版兩張專輯就解散了,但這兩張專輯中卻有兩首歌成功衝進英美的流行音樂排行榜前10名。

作為除了美英外的世界第三大音樂輸出國,瑞典音樂也是地球人關注的一個焦點。

儘管這支叫做歐洲的樂隊並沒有在歐洲範圍內掀起過什麼風浪,但是這首《The final countdown》卻隨著高進出場的十幾秒鐘而永遠封存在觀眾的記憶中。

在大中華地區這首歌的意義確實已經超過了作品本身,它代表了賭神駕到,一切受苦受難的小癟三的救世主來到,觀眾最期待的高潮時刻倒計時了。

在幾乎每個有點名氣的港星都出過專輯錄過歌的年代,周潤發也未能免俗,但有著自知之明的發哥很識趣地表示僅僅玩票而已。

嗓音的感染力與他的表演相比相差太遠,但同樣有兩首他演唱的歌曲曾經很熱鬧地流傳了一陣子,特別是羅大佑親自操刀創作的《飛砂風中轉》。

這首歌的粵語填詞是已經仙逝的80年代香港著名填詞人林振強,林夕說最崇拜的就是他。林振強為幾乎所有的80年代當紅歌手寫過歌詞,他有個著名的恆言警句:要做個快樂的人,並不需要天天都有愛情,也不需要天天都有面包,但一定需要每天都有大便。仔細體會下吧。

這首《飛砂風中轉》也是周潤發另一部經典作品《我在黑社會的日子》的主題歌,歌詞就是以劇中無奈捲入黑社會爭鬥的口吻寫出了人在江湖的無奈。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這是周潤發最文藝的黑社會表演。

《舊情人》是周潤發的另一首歌曲,憑藉此曲,周潤發還獲得了當年的IFPI獎項及白金唱片殊榮!當然周潤發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因為他是周潤發。

為什麼我們都曾經那麼痴迷周潤發

這是一首翻唱的日本情歌,由潘源良填詞,從歌名既能感知這是一首軟情歌,旋律簡單動聽,易記易流傳。

這也是發哥的音樂終止之旅,那之後的周潤發著力在自己最擅長的銀幕上,再沒有涉足過歌壇。

1988年,以演而優則唱的態度出了一張搞笑專輯《12分十分寸》,專輯發行不到一星期便賣破10萬張,更是音樂頒獎典禮的新人王大熱人選,後來發哥覺得“不好意思破壞樂壇規則”,宣告退出頒獎典禮。1989年發哥再次“破壞樂壇規則”,變身好男人,發了一張《舊情人》專輯,同樣得到不俗反應。此外,發哥在馬來西亞還曾發行一張演唱會現場錄音專輯,那是他早年登臺時所留下的“紀念品”,演唱曲目有《上海灘》等。

這就是周潤發在歌壇的全部戰績,儘管沒有小馬哥、高進那麼讓人難忘,但是依然可圈可點。

已故的著名導演謝晉曾說,演員分三個階段,第一是基調,第二是個性,第三是魅力,基調是可以勝任任何角色,二是可以演出那個人物的個性,三是從角色中發揮個人魅力,而最後一階段是最高層次,演員不容易達到,但周潤發就是做得到。

嗯,裝點了我們的青春,伴隨過我們的成長,你還要求什麼呢。

已足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