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30多年前的我們,確實沒見過什麼世面。

莫說雖死去十幾年但名號如日中天的李小龍,就連那時候香港正當紅的成龍,大陸觀眾裡也沒幾個人認識的。我們最喜歡的那條龍叫梁小龍。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年輕的朋友對這個名字可能太陌生了,不過《功夫》中的火雲邪神總還有印象吧。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可最迷梁小龍的我們對於這個火雲邪神真的是接受起來很難。

一是感慨歲月無情,當年英武無匹的梁小龍怎的如此蒼老油膩,二是對於印象中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壯志男兒,忽一下變成唯利是圖的反派殺手有些難以接受。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甚至是對於“火雲邪神”這個名字都變得非常之不習慣,對於我們那一屆觀眾來說,“陳真”甚至是個比“梁小龍”還要熟悉的名字。

30多年前,“陳真”在大陸觀眾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這是大陸第一部引進的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中的角色。電視劇的男一號是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單純、赤誠、忠義的陳真逐漸取代了黃元甲成為了觀眾們的最愛。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隨著場外資訊的獲取,陳真的扮演者梁小龍原來是有真功夫的情況被獲知,於是梁小龍更為觀眾尤其是得到青少年觀眾的推崇。

那是距今有些遙遠又好像就在昨天的1983年。

電視劇播出的平臺是現在出品方想都不敢想的央視。

那時候央視只有一個頻道,只會在每週六的晚上播出兩集,每一次的播放準確的形容就是萬人空巷、萬眾矚目。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它的播出直接造成了大陸的武俠文化熱潮以及粵語歌的流行熱潮。

每週一次的播出對每一個觀眾來說都帶有一種隆重的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的形成包括每週播出后街坊鄰居、同學同志見面的重要談資,熱切盼望每週二那時候發行量非常之大的《電視報》上對即將播放的劇情簡介,沒事兒就會哼哼的電視劇主題歌。

當時在香港也是電視劇主題歌在引領流行歌曲的熱潮,在大陸更為熾熱。

由葉振棠演唱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成為到處傳唱的金曲,這首由張國榮最感激知遇之恩的伯樂黎小田創作的歌曲,在大家心目中一度成為粵語版的國歌。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黎小田與張國榮

在那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年代,經過幾十年政治動盪尚未找回自我的國民,《霍元甲》以及之後一系列民國劇的主題歌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提振士氣到亢奮精神的作用。

旋律激昂,節奏緊促,“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開篇就是直接點出電視劇的中心思想。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高山秀麗迭採風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這睡獅漸已醒”,有"詞壇聖手"之譽的盧國沾出手不凡,句句撼動人心。

而劇中的拳打霸道洋人、腳踢虹口道場,在中華土地上、國人心理上除掉“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等刺激性口號的陳真無疑是全民第一偶像。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眼看《霍元甲》在大陸的熱播,出品方亞洲電視順勢推出了1982年就製作的續集《陳真》,再次熱播。

《陳真》中的陳真擔負著培養霍元甲遺腹子霍東覺的重任,第一部中的魯莽急躁變成了堅忍、成熟,到最後為了保全霍東覺性命以及民族大義,與東洋武士同歸於盡。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悲壯完滿的形象完全滿足了彼時精神和肉體都很虛弱的國人對於英雄的重新定義和幻想,原本的這一虛構人物隨著電視劇的廣泛傳播使得陳真熱到達了巔峰。

這一熱度讓亞視方面迅速抓住,於是在前兩部曲結束兩年多的情況下再次推出續集,第三部《霍東閣》的播出依舊收視長紅。

遺憾的是這一部裡沒有了陳真,也缺少了梁小龍的演出,主演錢小豪俊朗帥氣,卻難以獲得國人的認可。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但從《萬里長城永不倒》開始的電視劇主題歌熱並未退潮。

由電視劇導演、童星出身的徐小明演唱的《陳真》和《霍東閣》主題歌,都是那兩年裡最熱門的流行歌曲。

徐小明是《霍元甲》系列的主創,在劇中也有角色出演,梨園子弟出身的他尤其擅長演唱這種大氣磅礴、氣勢澎湃的歌曲。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論唱功,雖說是唱戲出身,但還是不及唱法更為現代、更為優雅的葉振棠,但會打會唱的他形象上給觀眾加足了分,於是趁勢演唱了兩部續集的主題歌。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在這之後三四年,徐小明的歌再次火遍大江南北,這一回憑藉的是仍由他主創的電視劇《再向虎山行》。

片頭曲和劇中插曲都由他演唱,兩首歌也都成為彼時的熱播歌曲,尤其是那首插曲《留步!喂!留步》,粵語的發音是近似“老包”,我們都是唱了好久才知道是“留步”。

這部劇能火的緣由還因為劇中的主演之一仍然是梁小龍。

雖然在80年代中期開始港劇的大批量引進,TVB的《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射鵰英雄傳》等都讓觀眾們迅速有了新期盼,但是梁小龍的再次出現依然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

觀眾們不知道的是當我們在熒幕上熱切期盼地等來梁小龍再次拳打腳踢的時候,香江邊上的梁小龍卻迎來了將近20年的人生低潮。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因陳真熱在大陸的火爆傳播,梁小龍在80年代中期初抵大陸就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觀眾的感謝,沒想到臺灣因為兩岸當時的時態而下達了對梁小龍的封殺。

往日非比今時,那時臺灣是香港最大的電視劇和電影市場,而大陸尚未進入市場化進程,失去臺灣意味失去一切,於是影視圈對梁小龍唯恐避之不及。

而自小沒讀過書、十幾歲就開始在武行內打拼的梁小龍,連基本的炒房等理財知識都不具備。

在香港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通貨膨脹帶動下,梁小龍多年來積攢的錢迅速貶值,加之鬧得沸沸揚揚的妻子遭毀容最終離婚,國民大俠一時間人財兩空,只能憑自幼習武與多年聲名累積帶來的紅利開武館以度日。

香江這邊的我們對於陳真的潦倒一無所知。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在港臺明星風起雲湧如過江之鯽般的新時代,陳真、梁小龍都迅速成為歷史。

新一屆的觀眾要到《功夫》出現後才發現那個猥瑣的打不死的大叔,真的有兩下子。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其實並不盡然。作為第一個電視版《射鵰》中“楊康”的扮演者,梁小龍在70年代確實是影視圈內比較知名的演員。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現在看當初梁小龍版楊康比較雷。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經典的83版苗僑偉版楊康在顏值上就秒殺梁小龍版

但若說與李小龍、狄龍並稱又純屬臆造。後兩者活躍在知名度更廣、影響力更大的電影圈,梁小龍雖然也拍過幾部邵氏片,但質量不高。

即便在電視劇裡也只是憑著陳真的角色風雲一時,與同時期起步的成龍在事業上的成功更是相去甚遠。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後進入大陸觀眾視野的李小龍

當然梁小龍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不僅有陳真的角色成功,更有真刀真槍的硬橋硬馬功夫。在沒有李小龍和成龍、狄龍出現的大陸熒幕上,梁小龍輕易就俘獲了觀眾們的認可和喜愛。

梁小龍在年輕時曾向媒體暗示過李小龍的腿上功夫不如他,惹來當時港人的非議:他怎麼能跟李小龍比?;

在年老時因火雲邪神獲得新一批觀眾的認可,卻旋即和他們心目中的喜劇之王周星馳交惡,失去了大批剛剛認可他的青年觀眾。

30多年前的我們愛這條龍勝過李小龍和成龍

可在三十幾年前我們那一屆觀眾心目中,李小龍的陳真、李連杰的陳真或者是甄子丹的陳真,都是梁小龍陳真的翻版。

翻版再精美還是不如原版好看。

記憶作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