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來歷,齊全了

目前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個自治區。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來歷,齊全了

黑龍江省,簡稱黑。黑龍江流經蒙古、中國、俄羅斯,總長度4000多公里,其中約3000公里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

吉林省,簡稱吉。吉林最重要的河流是松花江,吉林在滿語中有“沿松花江”之意。

遼寧省,簡稱遼。遼河是遼寧最很重要的河流,遼寧意思為遼河安寧。

河北省,簡稱冀。河南省,簡稱豫。河北意為黃河以北,河南意為黃河以南。冀州和豫州都是上古九州之一,也是東漢十三州之一,歷史悠久。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來歷,齊全了

山東省,簡稱魯。山東意為太行山以東,魯國是春秋戰國重要的諸侯,孔孟之鄉,文化影響力不遜色戰國七雄。

山西省,簡稱晉。山西意為太行山以西,晉國是春秋時期中原霸主,橫跨太行山,其核心區域在今山西省。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陝是指陝原(今天河南陝縣),周朝的陝西包含今陝西和甘肅、青海等地。陝西人更喜歡秦這個簡稱,因為《從部落到大秦帝國》,這是陝西人的驕傲。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東漢十三州之一的涼州,是甘肅的前身。甘肅是元朝兩座城市甘州與肅州的合稱。隴就是隴山(六盤山),甘肅大部分地區位於隴山以西,又稱隴西。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來歷,齊全了

青海省,簡稱青。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湖,水是鹹的。

江蘇省,簡稱蘇。江蘇以江寧(南京)、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浙江省,簡稱浙。錢塘江又稱浙江,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河流。

湖北省,簡稱鄂。湖北意為洞庭湖以北。春秋時期的鄂國,位於武漢附近,被楚國兼併。

湖南省,簡稱湘。湖南意為洞庭湖以南,湘江是湖南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安徽省,簡稱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省,簡稱贛。贛江是江西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福建省、簡稱閩。閩江是江西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來歷,齊全了

臺灣省,簡稱臺。秦朝時稱“贏州”,三國時稱“夷洲”,隋、唐時稱“流求”,明朝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名稱。

廣東省,簡稱粵。宋朝初期稱廣東與廣西為廣南路,後來拆分為廣南東路(廣東)和廣南西路(廣西)。廣東在秦朝前是百粵(越)之地,廣東方言簡稱粵語。

海南省,簡稱瓊。古代稱為瓊州或瓊崖,海南島與湛江之間有瓊州海峽。

四川省,簡稱蜀。古蜀國,歷史悠久與中原文明相當。戰國時期,蜀國和巴國被秦國所滅。

雲南省,簡稱滇。雲南意為雲嶺之南,雲南最大的淡水湖是滇池,古代這裡是滇國。

貴州省,簡稱黔。貴山位於貴陽東北不遠,貴陽和貴州都得名貴山。秦朝這裡是黔中郡,唐朝為黔中道。

北京市,簡稱京。戰國七雄之一燕國都城為薊[jì],遼國稱燕京,金國稱中都,元朝稱大都,明朝稱北京。

上海市,簡稱滬。“扈”書古代漁民捕魚工具的一種,“瀆”是江流入海處,“扈瀆”意為因松江下游一帶,“扈瀆”二字後來演化為 “滬”。

天津市,簡稱津。明朝在這裡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

重慶市,簡稱渝。春秋戰國的巴國,被秦國所滅。嘉陵江又稱渝水,是重慶的象徵,流經陝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在重慶注入長江。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來歷,齊全了

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1997年,香港從英國迴歸。

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1999年,澳門從英國迴歸。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清朝統一蒙古,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

西藏自治區,簡稱藏。唐宋時期稱為“吐蕃”,元明時期稱為“烏斯藏”,清朝康熙年間稱“西藏”至今。

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宋朝時期廣南西路,簡稱廣西。廣西大部分屬清朝桂林郡,歷史上廣西的首府很長時間在桂林,因此簡稱桂。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寧夏意為西夏安寧,西夏是與北宋、南宋、遼、金同時期的政權。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來歷,齊全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疆。西漢稱這裡為西域,設西域都護府,新疆一詞清朝才出現,有故土新歸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