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哪個壽命更長?

琴劍俠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的哪個壽命會更長一些?

機械硬盤的理論壽命大概有3萬小時以上,一般硬盤一直開機工作例如網站服務器的硬盤3年就會壽終正寢,如果正常使用,6、7年應該沒有問題。一般是看讀寫的數據多少讀寫的次數越多,壽命越短

一般機械硬盤出現故障就表現為容易丟失系統文件運行文件容易出錯,硬盤扇區出現錯誤等等



由於固態硬盤閃存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所以說固態硬盤是有壽命限制的,固態硬盤內部閃存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閃存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閃存芯片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

如果固態硬盤損壞,那麼可修復的概率是更低的

理論上是這
樣沒錯,但隨著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再來一個具體的例子,一款120G的固態硬盤,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誇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那麼一年就有180次P/E。大家可以自行計算3000個P/E能用幾年,估算一下也有長達十多年的理論壽命

IT硬件那些事兒

按照題主的意思,只是拿硬盤當備份盤用,希望能放久點,又忽略價格的問題,這樣的條件還,當然固態硬盤是不二之選啦。

首先,

你完全不用擔心固態硬盤的壽命問題,它真正的壽命會比機械硬盤更長。

可能你會說,SSD不是有一個有限的擦寫次數嗎?確實是有,但是,這中間是有技術的,訣竅在於SSD試圖平衡它在每個單元上的寫入方式,以防止個別單元先壞掉,這個叫平衡磨損算法,總之在這樣的技術支持下,大多數固態硬盤在擦寫次數耗盡之前能寫入數TB的數據。

如果你害怕轉移到固態硬盤,我很誠實地告訴你不要擔心,特別是題主這樣的,完全作為備份盤,幾十年用下來,擦寫次數估計就個位數。

其次,

機械硬盤之所以叫機械硬盤,因為它是有機械裝置的,如高速旋轉的磁盤,可移動的懸浮臂等,它怕什麼?對,它怕震動怕灰塵!長達幾十年的保存過程中,免不了要搬來搬去,拿來拿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可靠性是遠不如不怕震輕巧好收藏的SSD。

還有一條理由,那就是SSD快啊,你在備份過過程中,SSD帶給你的快感遠不是機械硬盤可比的。


超能網

就長時間保存數據以及目前的SSD發展來看,還是應該優先選擇機械硬盤。但是還要根據個人實際使用情況考慮。

固態硬盤使用的是閃存芯片,現在的SSD技術發展限制的原因,機械硬盤速度雖然跟不上固態硬盤,但是因為物理介質的原因,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比閃存芯片(SLC\\MLC等)好得多。理論上來說,有質量保證的機械硬盤,使用5-10年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個人數據比較多,存儲在固態硬盤上,然而固態硬盤是以寫入容量計算壽命的,也就是說,固態硬盤中數據越多,讀寫操作次數就越多,使用壽命就會被縮減,小容量的固態壽命相對來說就會變得更短。機械硬盤是以上電小時數計算壽命的(上電時間不是連接電源的時間,而是轉子電機啟動的時間),讀寫操作幾乎不影響壽命。

從價格方面考慮,一塊240G/256G的固態硬盤都要近700元。一塊3TB的機械硬盤,卻不超過600元。只做數據存儲,機械硬盤也是首選。畢竟現在很多大企業從節省經濟角度來看,也願意花時間將數據備份到機械硬盤。

當然不是說固態硬盤不可以首選,如果不在花錢,至少1TB的品牌SSD(intel、西部數據等)還是可以入手的,畢竟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如果你又是屬於急躁型的,SSD就更適合你,畢竟在抗摔性好很多,抗摔性可是機械硬盤的硬傷。

最後,數據備份也可以考慮移動硬盤的。這個選擇因素很簡單。品牌,容量就夠了,其他的都差不多。


步入科技圈

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的使用壽命,一般是以寫入次數或寫入容量為標準來計算的。這裡就以寫入次數為標準來說下,固態硬盤一般根據閃存芯片的不同,來決定讀寫的次數。一般的固態硬盤讀寫次數是10萬次以內,也有專業級的固態硬盤讀寫次數可達百萬次以上,也就是說照此算下來,一個普通的固態硬盤使用的壽命一般在5至10年左右。專業級的固態硬盤肯定時間更長。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固態硬盤價格貴,有的固態硬盤價格便宜的原因。當然肯定越貴的固態硬盤那麼肯定就越耐用!

再來說機械硬盤

不知道你注意到木有,你去買機械硬盤的時候,一般都給你說這個這個硬盤質保三年、五年或八年,也就是說機械硬盤的使用壽命一般是按年來計算的。當然並不是說你的機械硬盤超過三年或五年就不能用了,而是性能會有所下降而已,比如噪聲,速度慢等。這也就是說一般機械硬盤,使用壽命在五到八年左右。

綜上所述,你就可以看的出來,其實固態硬盤不但讀寫速度快,而且使用壽命也比機械硬盤耐用的多!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


這個季節很關鍵

如果像長時間保存的話,本人建議使用轉速慢的機械硬盤。

雖然5400r的機械硬盤轉速慢,但是穩定,所以很多筆記本喜歡用5400r的機械硬盤(本人表示很嫌棄)。(r表示轉)

然後本人科普一下固態硬盤的壽命。

固態硬盤的壽命主要以寫入次數為標準。

固態硬盤的顆粒在市面上主要有SLC,MLC,TLC。其中TLC是最差的顆粒,SLC是最好的顆粒。

寫入次數的大致標準

SLC約10萬次

MLC約3000---10000次

TLC約500次

然後壽命的計算方式大概就是固態硬盤的容量*對應固態硬盤顆粒的寫入次數。

比如一個256GB固態硬盤(MLC顆粒)的壽命大概是768000GB——2560000GB的寫入。

如果你的固態硬盤只是讀取數據,那就幾乎不會減少壽命。


二七doge

就使用壽命來說,機械式硬盤壽命長。通過你的描述來看,移動硬盤和內存卡還是值得你考慮一下。


  • 機械式硬盤由於自身原因,機械式硬盤是通過磁場,儲存信息,永磁體的磁場壽命很長,工作中是通過磁頭懸浮在磁盤表面,來讀取信息,另外機械式硬盤技術先進,設計和製作成熟,也是其壽命長的另一個因素。



  • 固態硬盤其壽命較機械式硬盤短,因為固態硬盤是通過內存顆粒,來儲存信息數據,而電子原件都是有壽命的,使用中每一次讀寫操作,電流對內存顆粒都有不同程度衝擊,不像機械式硬盤,信息數據是通過磁場儲存,擦寫操作對機械式硬盤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固態硬盤由於電子存儲,沒有尋道等操作,讀寫速度,不是機械式硬盤可以比擬的。


總之,兩種硬盤各有優劣,而且目前技術還不能達到,完全互相替代,但是使用中,我們可以兩種硬盤結合使用,來提升使用體驗,系統盤裝到固盤裡,應用程序由於讀寫次數多,裝到機械式硬盤裡更合適,這樣能最大化的利用兩者優點。


恆益網絡


陸尚168

從我使用效果看,機械硬盤壽命遠遠超過固態硬盤。

20年來,機械硬盤是由於容量太小被淘汰,但從來沒有壞過。

而固態硬盤,kingspec,僅一年就壞了。toshiba用了5年。ocz6年未壞,但掉速,正準備換新的。 kingshare剛買的,是3DTLC flash,價格便宜,試試看。

從使用效率看,固態硬盤超爽。啟動10秒。而機械硬盤要1分鐘以上。運行大型軟件不會卡頓。

因此,我不會為了固態硬盤貴、壽命短而放棄。隨著價格下降,家裡所有電腦都將換上新SSD。


Kentnb

首先如果從理論使用情況來說,移動硬盤相對於機械硬盤在使用壽命上會更為的長久。

這是因為機械硬盤是以硬盤上電時間來計算壽命的,並且一般是是以小時為計算的單位,日常使用過程中硬盤讀寫操作,基本是不會影響到機械硬盤的壽命。

而固態硬盤就稱之為固盤是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和製作出來的陣列數據的硬盤,一般是由控制單位和存儲單元所組成。一般被廣泛用於軍事系統,車載系統,工控系統,視頻監控,導航設備等領域。固態硬盤使用壽命一般是以寫入容量計算,以使用的時間長短基本沒有任何的關係,固態硬盤磁盤寫入包括了文件寫入以及虛擬內存的使用,也就是說,系統物理內存越小同等情況下寫入的容量就會越多。

另外這兩種硬盤設備的結構也是有所差異,機械硬盤採用的是機械零件為存儲介質,而固態硬盤使用的是以閃存顆粒為存儲介質,所以,固態硬盤相對於機械硬盤來說讀寫的速度會更具優勢,甚至是機械硬盤的200-300倍以上,但是製作成本可能也是機械硬盤的5-10倍以上。


用戶98135289051

對於這個問題我感覺答案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無論是固態硬盤還是機械硬盤壽命的長短,不能簡單地使用數據來進行表明,更多的是需要結合實際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與對比。

但是從理論使用壽命上看,移動硬盤是要比機械硬盤,在使用壽命上會更具優勢。就是因為移動硬盤的內存顆粒中,一般都是使用較為高端的芯片,一般的機械硬盤所採用的顆粒芯片相對於移動硬盤,會更為的低端,而硬盤性能與壽命往往都取決於控制器以及相關的固件。這也正是目前不同品牌的移動硬盤或者機械硬盤價格區間差異會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

還有固態硬盤一般的使用壽命需要看的是寫入壽命不到壽命就不到,比如寫入200T如果一直只讀不寫的話,那麼從理論上來說這款固態硬盤可以使用上十年甚至幾十年以上。如果是一直的進行寫入的話,壽命可能就只有一到兩年。

一般的機械硬盤使用壽命一般以年限作為參考的標準,一般來說,機械硬盤設計壽命是三年左右,但是一般可以使用到五年左右,保養得當的話,可以使用十年左右,超過十年限的話基本就比較難達到想要的性能,或者會發生嚴重的性能衰退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