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南方的北方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奉行一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棍棒底下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孝子呢?首先我們來追溯下這句話的來源。


此話出自韓非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強家無惡奴,慈母有敗子”。後流傳為“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意思就是用棍棒可以打出孝順的孩子,用荊條可以打出善良的人。


這句話在古代之所以奉行,是因為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人性長期受壓制,自由的個性不能得以發揮,人的性格也逐漸被棍棒之下的教育信條所束縛。


社會發展至現在,人性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因此,這句話用在當今是不妥當的。孩子的性格,一部分遺傳自父母,另一部分來自於後天的培養。如果一味地用暴力去對待孩子,對於各種不同的性格,長大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一. 從小性格比較倔強的孩子,如果捱打,往往打死也不會向父母求饒,由此引起父母更大的憤恨,下手更不計輕重。


這種棍棒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會更倔強且不服輸。客觀的說,有可取的一面。但由於從小捱打,心中缺乏溫情,不懂退讓。這種九頭牛也拉不回的倔強性格,容易將小衝突造成更大的衝突,最易走極端。


二. 從小性格懦弱且沒有主見的孩子,經常被父母打。


長大後,因為從小被打的陰影,更加膽小懦弱,生怕做錯事,得罪人,對人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在工作上,反而被領導看不起,不受重用。


三. 還有的孩子,被打時選擇隱忍不發,但內心深處埋下仇恨的種子。更為極端的情況,孩子長大後會養成一種暴力型人格,如果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當孩子犯錯時,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做家長的欺負孩子小不懂反抗,等到孩子大了反抗了,我們所謂的孝子不會有,只會有越來越多的逆子出現。作為家長,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正是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但不能輕易動手。在這個時候,讓他明白是非,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下次如果再犯就要捱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每個幼小的心靈都有著獨自的世界,我們要用愛來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潤物細無聲的言傳身教,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才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有書共讀

這麼說吧,我的童年,我是不願意回憶的。

捱打的原因太多了。昨天這道題剛做過今天忘了怎麼做了,吃飯時喊了兩遍沒坐在飯桌前,放學回家回晚了,看動畫片了,跟我媽說話大聲了,看到這裡,可能你會覺得我從小淘氣包,學習不好,捱打情有可原。那你錯了。我從小一直是班級第一名,有一次考了第二名,被我爸用腰帶抽得一道一道的。是親爸。親媽在一旁看著他揍我,默不作聲。

我是女孩。平時揍我用什麼工具呢?腰帶,擀麵杖,衣架,拖把棍,手邊有什麼用什麼,非常隨意。從我有印象的記憶,就在捱打中度過。特別羨慕別人,因為他們有跟孩子和顏悅色說話的父親。

從什麼時候不打我了呢?上高中後我住宿了,不回家了,同時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因為早戀被父母一頓男女混合雙打後服毒自盡了,這事對我爸觸動特別大,突然知道害怕了。高考報志願,別人都是去省會城市,或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想去哪裡呢?新疆,海南,是我的第一志願,為啥?因為離家遠,離他遠。可惜第一志願沒錄上,我去了鄰省的一個城市,回一次家也要用上十幾個小時,給了我充分的理由不用頻繁地回家。

大二的時候,我爸突然來學校看我,告訴我他來這邊出差,拿東西時碰到他肚子他哎喲了一聲,我才發現,他剛做了闌尾炎手術,本應該在家休息,可聽說這次出差去的地方是我上大學的城市,他硬是跟領導要求他可以來。。。說實話,當時我看著他雙鬢已經有了白髮,我的內心被重重一擊……對他這麼多年的恨,一瞬間都化解了……

本以為我大學畢業後會留在大學的城市工作,可惜還是放不下這個家對我的羈絆。我回了家,結了婚,生了寶寶。爸媽沒事的時候來我家看看寶寶。一家人也算其樂融融。偶爾看到電視裡討論家暴虐待什麼的,我會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小時候挨你老多老多揍了,他就尷尬地搓搓手,表情特別不自然。我心裡想,原來他真的老了……

那麼從小捱揍給我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對家庭的影響呢……我脾氣特別的暴躁,跟我老公吵架時有一次實在氣不過,我動了手,用衣架把他抽得渾身一道一道的。我永遠忘不了我老公當時的眼神,怕怕的,像是看陌生人,不認識我了似的。事後我特別後悔,跟他道歉,他都嚇傻了……問我怎麼會變這樣?看我眼睛裡都冒火了,特別可怕。我啞然,這不跟我小時候捱揍時候的情形一樣嗎……從那之後,也有幾次抑制不住內心想要動手的衝動,事後都特別後悔,我有看到過很多家暴新聞,我也知道,老公不是打不過我,他只是不願意跟我動手,每次都默默承受了。現在有了寶寶,她偶爾不聽話,我還都能耐著心哄她,可是真被她煩得不行時候也有過想要揍她的想法,這個想法第一次冒出來的時候把我自己嚇住了,突然我下定決心,絕對不能動她一根手指頭,我不想我的童年陰影再在她身上重演。

對別人的影響呢……說幾件事吧。

有一次一個人在銀行辦業務,遇到一個喝醉酒的男人站我後面猥褻我,嚴厲警告不聽還變本加厲,最後被我按到地上狠狠揍了一頓,然後圍觀群眾報警,警察來了那醉漢跑了。男朋友來了以後特別不可思議……

還有一次是工作後,單位有個男同事總挑釁我,沒理,後來他用麵粉往我身上扔,是50斤一袋的那種,砸得我生疼,我火了,三下兩下抓住他,把衣服都給他撕了,按地上給他一頓捶……然後我就一戰成名了,唉。

事後想一想,我這人可能特別擅長以暴制暴吧……

說得有點亂,謝謝看完。


介個小妖未成精

我就是從小被媽媽打大的,如今當了媽媽,做了家庭教育講師,做了美國正面管教資質講師,才明白,為什麼我是現在這樣。

吃飯慢了被打,衣服弄髒了被打,放學回家晚了被打,說錯話了被打,求抱抱的時間錯了被打……

有一次帶鄰居家麗麗出去玩,玩兒到晚上快黑了回來。還沒回到家,就碰到了拿著棍子的媽媽。媽媽先是猛抽了我幾下,然後狂飆:“你翅膀硬了是不是?去哪裡都不跟我說一聲,還玩得這麼晚回來。還把麗麗也帶去了,你好不得了了是吧?你跟我回去,看我今天不把你打殘。”我全身疼痛的同時怕得發抖,我在恐懼中被媽媽拉到院子中央,被打得遍體鱗傷。一群大人和小孩子圍著看。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媽媽一定不是親媽,她一點都不愛我,她很恨我,恨不得把我打死。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可以做的事情,我不可以?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而我……”這樣的經歷還有很多。如今想著這些經歷,也會揪心。

因為媽媽的打,我成了周圍大人口中的“乖乖女”,可真的是這樣嗎?雖然看起來不錯,但內心呢?長大了的我,總是怕出錯,做事情唯唯諾諾,特別沒有自信,甚至對婚姻都沒有自信,不快樂,沒有安全感。

相信,好多被打大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反應,或者說更有甚者,暴力傾向,犯罪,墮落,自暴自棄等等。

其實打或者其他懲罰方式,確實是立竿見影,可長期影響呢?孩子內心可能會:

  1. 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報復――“這會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 反叛――“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 退縮

  • 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 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那孩子犯錯了到底該怎麼辦呢?

  1. 不僅是孩子,連我們大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接受孩子不完美。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每個人都是不斷在犯錯誤的經驗中成長起來的;

  2. 我們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了解事情的原委;

  3. 關注解決問題,而不是咆哮,懲罰。以和善的態度來面對孩子,面對事情,但以堅定的方式來解決。孩子錯了就是錯了,必須改正,但我們可以態度和善。

  4. 孩子不一定說得清楚為什麼犯錯,有時候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那就需要我們參照錯誤目的表,來找到孩子犯錯的真實原因,對症下藥。錯誤目的表在正面管教中被成為萬能表,這個表非常有用,建議收藏。

更多精彩家庭教育內容,請關注“90後媽媽米米”!


90後媽媽米米

我是滕駿,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民非機構社工。認同助人自助的價值觀,致力於家庭教育、兩性婚姻與養育著關係方面的心理諮詢活動。


有人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朗朗、丁俊暉。所以在望子女成龍成鳳時,“恨鐵不成鋼”的責罰也是必須的。你是不是也這麼認為?

至少研究心理的人是不認同的。SAY NO!

孩子越小,在被父母打罵後,受到的創傷越大。因為孩子對父母的需求是絕對的,而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是相對的。在孩子的心理渴望有好父母,但壞父母也比沒有父母強!孩子長大後與人相處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其早年與父母相處模式的翻版。

根據現代精神分析理論:

0-1個月的嬰兒處於自閉階段,嬰兒離開熟悉安全的母體,害怕自己會死掉。就像一隻剛破了殼的小雞,探出腦袋來感觸世界,突然受到外界的驚嚇,又會縮回殼裡,再也不出來了。此時如果孩子受到驚嚇或者在孩子哇哇大哭時父母沒有立即照顧到,孩子有可能就被星星帶走,成為自閉症的嬰兒。自閉症患兒表現得十分安靜,但同時對外界漠不關心,沒有什麼事物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1-6個月,嬰兒進入了與母親的共生期。隨著大腦的逐漸成熟,嬰兒的自我意識也逐漸成長。嬰兒對母親的理解是餵奶、陪玩的就是好父母;有需要時離開的就是壞父母。請家長直接忽視嬰兒的道德(還沒有發展到)非好即壞,他們不理解你的離開也許是為了賺奶粉錢,或者因為生病了。父母應該給予嬰兒更多的愛,無條件滿足嬰兒的需求。此時,由於客觀原因或者父母的疏忽,嬰兒受挫而沒有得到父母關注,過早的動用自己的能量去應付挫折,長大後容易得精神分裂和偏執。

6個月—3歲,兒童進入了分離——個體化階段。隨著運動機能的不斷完善,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不是時刻都需要父母抱著。只要能聽到、看到父母,甚至是替代父母的人或物在時,他就能有安全感,自己和自己玩。此時兒童能把好媽媽和壞媽媽整合在一起,知道媽媽只是短暫的離開,很快就會回來。我們都知道和重要的人分離都是有焦慮、有痛苦的。父母需要把握好分離的尺度,儘量不給兒童帶來創傷。否則,兒童容易抑鬱、躁狂和反社會。

由此可見,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給孩子的愛和關注不會過度、只有不足。孩子早年得到的愛越多,長大後心理越健康。

請放下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舉起的手,多給孩子愛和關注,望子成人即可,成龍還是成鳳那就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吧。

想更多瞭解的讀者,推薦兩部影片《凱文怎麼了》、《香水》來細細品味。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改問題由中讀用戶@斷竹續竹回答

從小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可能會更理解父母和孩子。 作為一個從小經常被打(這裡決不是指變態的虐打)的女孩子,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我絕沒有產生過任何報復、痛恨、畏懼、自卑之類的念頭。我很理解我的爸爸媽媽,他們都非常愛我。因為是第一次當父母,很有可能小時候目睹過那一代人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的的確確我小的時候挨爸媽打不是什麼新鮮事。小的時候不懂事,爸爸媽媽也可能找不到合適的方式讓我認識到一件事情的錯誤性,慌亂又著急,動手可能真的就會難以控制地出現。我並不認為打孩子就與不愛孩子劃等號,相反我真的很理解“愛之深,責之切”的含義。我絕不是鼓勵父母去打孩子,但是我必須要說,我能理解他們。

初為人父母,經驗不足在所難免,而深刻的愛與責更讓他們決不能容忍孩子走上歪路,方式即使在現在來看過於激烈,但絕不是惡意的虐待。而同時,因為小時候捱過打,有著很“慘痛”的經歷, 我自然是希望以後我的孩子不會捱打。因此會更注重教育和兒童心理方面的知識,培養自己不通過打罵也能教育好孩子的能力,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時時刻刻告誡自己努力的原因。希望自己以後能越來越理解父母,也能和自己未來的孩子有愛相處,更希望自己和他們的相處方式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三聯中讀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過的話題。

自古以來“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中國家長認為,“打孩子”很正常,比如孩子不聽話,撒謊,不寫作業,或者考試沒考好等等……

家長輕輕打兩下屁股以示懲罰,可以看做是父母與孩子間的遊戲,但很多家長是真打,打得孩子痛,打得孩子哭,這就是暴力了!小時候被父母暴力對待過的孩子,成年後往往表面看起來很正常,但其實心裡隱藏著無法想象的創傷,並對自己的性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有時候會影響後來的一生。

一、對孩子當時的影響:

1、家長與孩子不能得到正常的溝通。

孩子還小,父母用打這種方式取代了正常的溝通,會讓孩子的問題越來越隱藏。家長也越來越不會用正常的方式進行溝通,勢必形成惡性循環。

2、孩子尋找不正當的出口。

孩子在家庭之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尊重,勢必要另尋發洩的方式。有的會選擇孤僻沉默隱忍,有的選擇遠遠地離開家,還有的選擇恨自己的父母。

二、對孩子將來的影響:

很多問題隱藏在孩子的童年或青少年時期,但是這一切掩蓋在外表下面的問題,到成人之後不但不會消除,反而會越來越凸顯,他們的心裡創傷面的陰影面積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但從小到大,那個創傷一直都在,從未減少,成年後會在工作、事業、情感和家庭上慢慢暴露出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1、比較輕的影響:

沒有安全感,膽小怕事、沒有自信心、做事沒有主見

情緒不穩定,易怒

不在意別人的感受

做事有嚴重的拖延症

拼命壓抑內心的正當慾望

不擅長人際關係和社會交往,跟上級或同事的關係很緊張,沒什麼朋友

很容易相信別人,一旦受到傷害便全盤否定

渴望著親情,渴望著被父母認可,

膽大妄為,用各種手段證明自己,有時候不擇手段

2、比較嚴重的影響:

會有暴力傾向,喜歡攻擊別人

嚴重的會人格扭曲

對下一代產生影響

對家庭產生危害

對社會產生危害

孩子生下來都是天真善良的,哪怕一次次被父母傷害,卻仍然願意相信父母,依賴父母,選擇去愛!

都說天下沒有不疼愛孩子的父母,但天下也沒有隨隨便便就不知感恩的孩子。只是一場拳腳,打散了父子親情,一番譏諷毀了一個原本單純美好的家庭。

如果你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變成這樣,那就請記住,無論當時自己有多麼生氣,也請放下高高舉起的手臂。

希望天下父母不要打走孩子的純真與善良,和孩子好好溝通,多付出耐心與愛。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你發現自己的配偶是這樣的人嗎?可以考慮是不是原生家庭給他帶來這樣的影響。

——————————————————


大眼睛的大眼睛

長大了就是我這樣了,脾氣暴躁,話不投機就想掄棍子。我起碼花了10年時間才慢慢糾正過來這種壞脾氣。

我小時候那真是從小被打到大的,嚴重的時候幾乎天天捱打。我也是要面子的好吧,大街上就開始拿皮帶抽我了,然而我還是獨生女。各種打法都有,棍子打小腿骨,揪住頭髮撞牆,擰耳朵,跪搓衣板……其實犯的那些小錯誤都不至於得到這樣的厚待。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回家遲了幾分鐘又頂嘴之類。



我爸當兵出身的,覺得棍棒底下出人才,人才沒出來倒是出來了一個叛逆的傢伙,越是打我就越是叛逆。故意做壞事惹他們生氣。性格上的不服輸就是從棍棒底下練就的。



另:我爸打完我媽接著打,從來沒人會護著我,家裡就是一家三口,我處於很絕望的狀態,小時候很羨慕別人有爺爺或奶奶幫忙護犢子。

無論打多重我都不哭不叫,越是不哭我爸就打得越狠,但我就是要這樣氣他(好傻),打完了我才躲到房間蒙著被子偷偷哭。想過無數次自殺,都是未遂,感謝我強大的心理素質,才沒讓我去見上帝。

直到18歲後才沒有被打了。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我對陌生人很戒備,但也很容易被小小的事情感動。性格複雜,朋友很少但很鐵的那種。

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是至今都無法克服的難題,所以網絡讓我如魚得水,計算機剛普及的時候我就很著迷,自學了很多東西也考了證書。簡單來說,我就是喜歡和冰冷的機械打交道,解決難題故障,喜歡寫作喜歡畫畫,也喜歡小動物。因為小時候家庭沒有足夠溫暖,是家裡的貓咪讓我有些許慰藉,沮喪難過時是寫日記和畫畫讓我平靜。



作為一個獨生女,我不知道撒嬌是何物。性格偏男性化,獨立卻又迷糊。自己也說不好自己到底是啥性格。工作後,和父母的關係慢慢好起來了,偶爾也會吵架,但是我都先讓步了。他們都老了也變得和善了,能陪他們的時間不多,已經浪費了那麼多年的時光,再不互相諒解就遲了。

回憶起小時候,真想穿越回去抱抱那個躲在被子裡拼命壓抑哭聲的無助的小女孩。


墨娛

說到從小捱打,在我們農村80後身上應該都很常見吧,不同的是捱打的程度。很不幸,雖然我是女孩子,可是家裡有一個同樣從小遭受原生暴力家庭陰影的爸爸!所以,他把他所遭受的童年創傷,同樣付諸於我身上。

小時候很恨他,怕他,看到他就像老鼠看見貓。打到什麼程度呢,他幹活累了看你不順眼會怒目圓睜咬著牙吼你,用難聽的字眼咒罵你;經常罵你否定你說你不行;你在家沒有私人空間,鎖上自己的房門被他一腳踢開,惡狠狠的瞪你打你頭問你為什麼鎖門!他也經常打老婆,有一次很多人圍觀,故意扯掉了我媽胸罩!我太小了,太害怕了,我不止一次的想,如果當時拿件衣服給我媽多好,那麼多人為什麼沒人想到給我媽拿件東西遮羞。他們經常打架,我媽氣的不吃飯躺在床上,他逼著我去送飯,我媽不吃,他就打我罵我,直到我一次次哭著送過去!

童年,上學的時候最快樂,他不在的時候最快樂,他在的時候每一天我過得戰戰兢兢!有段時間媽媽不在,我跑去奶奶家,甚至不敢回家!

有了孩子後我原諒了他,他也是受害者,他爸爸我爺爺也是一個脾氣十分暴躁的家暴者,曾打的我奶奶差點吐血。我爸爸兄妹四人,這麼多年,沒有一個有出息的。叔叔姑姑好賭,不務正業。大姑只顧自己家庭,不顧別人,兒子也很不爭氣。我爸爸一輩子過得平平淡淡,謹小慎微,雖然吃穿不愁,但是性格使然,他很習慣看別人臉色,生怕得罪人,沒有安全感,沒有魄力,有輕微的憂鬱症。他經常眉頭緊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不喜歡出門,不工作時,一個人在家可以呆幾天。

我的性格很爸爸很像,不自信,沒有安全感,生怕得罪人。內向而敏感,我害怕和男的交際,在男生面前寡言少語,跟女生我反而能聊的很好。我妹妹性格比我開朗些,她比我小很多,爸爸對她更包容些。但同樣的她也很沒安全感,很沒有擔當,總是把一切寄希望於別人身上。習慣於用逃避來解決問題。

生活在家庭暴力的原生家庭,真的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小時候的感覺現在還清清楚楚,現在讓我仍然潸然淚下,每次被打時,腦子一片空白,只有恐懼恐懼,悲傷悲傷!!我不止一次的想要自殺,想過很多種死法。我希望永遠不要再有我們這樣的孩子,讓所有的寶寶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所有的寶寶都能得到家長良好的肯定與教育!


安安楊子

自己一個帶孩子,有時候會很煩躁,有的時候會對孩子莫名的發火,控制不住的時候甚至會動手打他兩下,事後又覺得特別後悔。現在回想自己小時候,越來越明白,原來原生家庭那些不好的影響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脾氣、性情中,現在已經開始對下一代產生影響。

1.因為一些因素懂事的孩子越來越理解父母

因為讀書、學習,性格溫順,人格健全的孩子會自己逐漸擺脫小時候被打的記憶,選擇成長,選擇原諒,不苛求父母,讓自己也心裡安寧。他們會隨著成長,越來越理解父母,理解父母年輕時打自己的苦衷。人無完人,唯有自己不斷磨練,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才不會變成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2.與父母隔閡深的孩子會選擇離開父母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選擇了一種比較極端的生活。因為捱打,尤其是無怨無故的捱打,摧毀了孩子幼小的心理,甚至會扭曲他們的人格。他們會變的暴力,變的孤僻,不知道珍視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帶著缺陷的人格過著畸形的生活。懷著對父母的仇恨,選擇遠離,或者其他的自認為的“報復”生活。

3.原生家庭的影響會影響到下一代

無論當初捱打的輕重,無論捱打的原因為何,無論被打的是男是女,捱打對孩子心裡產生的影響不會像身上的傷疤一樣真的消失,心裡的傷疤會存在很久。就像我,不經意間的情緒失控,暴力情緒,可能就是小時候莫名其妙捱打產生的“後遺症”。

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不記事,動手的那一刻他心裡產生的恐懼會產生很深遠的影響。而在孩子懂事之後還天天捱打,對他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很強烈的負面影響。很多人表面上都看似沒事,與常人無異,其實,說不定就是小時候一次次的捱打學會的沉默和偽裝。不要說孩子大了不懂你,這麼大流量還是不懂事,不是孩子不願意懂你,是因為當初的傷害,懶的懂你,不想再懂你。


芃媽百草園


我們家有三個孩子,都是80後,那個年代,母親脾氣暴躁,我們一做錯事就打。父親嘛……更是殘暴的暴君,做不做錯事都要被打,完全看他心情。

同是被打,註定了我們三個截然不同的性格,也完全不同的人生!


老大姐姐:那個年代都是要求老大懂事照顧弟弟妹妹,可是她自己都還是個小孩子呢!偶爾做錯事,偶爾沒照顧好弟弟妹妹,結果就是被打!

所以姐姐的性格比較懦弱,做事唯唯諾諾,不自信。為了做好“姐姐”,事事對父母言聽計從,早早成家

,嫁什麼人都是父母安排的,生活沒有什麼波瀾,平平淡淡,不過她也習慣了順從,也完全能接收現在的狀況。


老二哥哥:男孩子本來就比較叛逆,越打越搗蛋,越搗蛋越打,有時候我都擔心他被打死,不過感覺小小年紀倒是很堅強,很多時候嫩是沒坑一聲,也不道歉更不改過。

所以也不愛好讀書,什麼都更父母唱反調,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去廣東打工。結果不小心學做車床磨具,十多年了,現在自己開了一家磨具廠,六十多個員工。


老三妹妹:比較狡猾,因為怕被打撒了不少謊,哥哥被坑了好多次。從小被打的最少,只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看到一隻蒼蠅在電視機上,想把它趕跑,結果接了一杯水往電視機上潑去,然後倒黴的哥哥剛好回家,老爸不巧出來看到,看到我絕望的眼神,哥哥為了保護我硬著頭皮說是他潑的水,結果差點被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