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散客:一个陇阳人对通渭文化的记录

雷鸣原来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雷五洲,气势豪迈得有点梁山的味道。初听以为是粗人一个,见面却发现是英俊文弱的白面书生。这个通渭陇阳人,现在作品里还有个更文雅的署名——不是雷五洲也不是雷鸣,而是叫“阳川草舍,渭北山人”。这个“阳川”原来是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1962年,雷鸣就出生在通渭县陇阳乡的庆阳村。

雷鸣其实是有过一段从政生涯的。1986年,从西北师大本科毕业后的他,先到当地的宣传部干党务,二十几岁就到乡镇当一把手,年纪轻轻貌似仕途一帆风顺,但可惜这个年轻人内心充满了文艺情怀,爱看书爱写文章。

其实,雷鸣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实践者,至少他的孝道,为我所不及。我知道雷鸣在调到定西工作后,每个节假日或者周末,如果没有特别的加班或者其他的大事情,他一般是坐班车回遥远的乡下陪年迈的父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他父亲后来能出版书稿《山翁吟草》《雷炳煥书法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孝心的体现。

他原来的办公室墙上,也挂满了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从四言、五言或者七言的自作诗开始写起,内容多为当地庙会、文化节所专门创作题写的褒扬之作。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已写得满纸云烟洒脱流利,直到成为省书协会员、省作协会员,后来又当上了市书协的副主席兼秘书长、市作协的副主席,成为许多定西人出书写序的名人之后,他自己才陆续出版了散文集《乡村笔记》、诗歌散文集《时光书笺》,编著有《诗词撷英》《二十年间的记录》等著作。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雷鸣从一个文化参与者的角度,用通讯、随笔、评论等不同的体式,书写了沧桑巨变中的陇中社会,特别是通渭历史文化渐变中的每一个关键细节。他对通渭书画发展史、通渭诗歌和文化脉络的梳理甚至其中关键细节的披露,作为一个亲身见证者,我相信其价值在于多年以后,更能慢慢凸显出来。

雷鸣也是一个杂家,收录在书中的作品风貌不一题材多样。他的民俗学考证如《通渭食萃》等,让我们甚至照着书中的文字,就能做出一两样地道的通渭小吃;精致的篇什如随笔《残垣守望者》等,随意而来没有任何刻意为之的痕迹;而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文学评论多是对通渭本邑诗人或者书画家的细致排摸和记录,构成了《襄风诗韵》《烂漫的诗歌花园》等篇什。其中,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久经岁月磨蚀的黑白画面,沧桑的残痕之美,在他的《时光书笺》中屡屡呈现,此书的价值不单纯是文学,而在于史料,是通渭以及定西正史之外的另一种补充和细化,是它的博杂,是它似是而非的叙述。

说白了,这些篇章里呈现的通渭,其实是雷鸣心目中的另一个通渭,是他用多年的人生经历、用调侃的语调、用洞察世事的眼光,断断续续书写的更加丰满、更加有趣、也更有文化和烟火味的通渭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