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被稱為“佛系”你怎麼看?

溪源書閣

前一段時間出來一條新聞是“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作為一枚90後,我覺得我對於這個話題是深有感觸的,並不是說我們真的出家了,而是說我們開始過起了“佛系”的生活。

比如,拿起保溫杯,出門帶杯枸杞;也漸漸學會早睡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熬夜打遊戲、追劇;考研考過了是緣,考不過就算了;網上購物懶得評價,朋友圈懶得評論;懶得再和別人爭論;只要是自己能接受的事就說“好的”。

“佛系”到底好不好?

1、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肯定是好的。因為熬夜確實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早睡之後精神變好了,身體狀況也變好了,腸胃炎犯的次數也少了。

2、從對人對事的態度上變得淡定來說,這並不好判定,因為這是個人的選擇。有人想要選擇熱烈的生活,而有人就想要平靜的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變得佛系,還是有一部分人幹什麼事都非常有激情。

有激情當然很好,讓人覺得非常有活力,但是怎麼可能一直保持激情,人也是會累的。

這就說到為什麼會產生“佛系”這樣的生活態度——被現實打敗

“從前的車馬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是現在卻大大不同。我想這句描述感情的話可以很貼切表達原因,那就是時代發展太快了,我們已經快要跟不上他的腳步了。

在生活中,我們非常努力,但是還是會遇到很多的挫折,感覺生活真是太難了。我們開始換個角度看問題,發現即使我不那麼在意一件事,它反而能朝著想要的方向發展。於是我們開始信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無論做什麼事都願意去付出努力,但是不在帶著一腔餘勇和期待。

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對生活抱有一點期待,並且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即使不能得到,也是一種經歷。


——END——

你對於“佛系”是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你看,這與世無爭的心態,跟出家人沒什麼區別,連第一批90後都這樣了,更別說80後了。

很多8090後當年上大學時,日子過得也是很囂張的,早上一氣兒睡到10點,8點上課什麼的在他們腦海裡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早餐不吃,其他時間愛吃什麼吃什麼,電腦旁邊一大堆的薯片,哪怕今天上火潰瘍了,朋友叫去吃火鍋也一定要去,大冬天也要喝冰鎮飲料,通宵打遊戲,那個時候就覺得自己年輕,身子抗糟蹋,所有的不舒服睡一覺就能解決,如果不行,那就睡兩覺。

可誰想到,10年之後的他們,卻也過上了非常規律和養生的,類似老年人的生活。

就比如我一個同事,87年出生今年剛滿30歲,晚上11點睡,早上7點醒,而且是自然醒,然後就睡不著了,中午一定要午休半個小時,三餐固定之外,每天早晨還要吃三片醋泡姜補陽氣,晚上喝一碗熱粥養胃,白天分批吞枸杞20粒補氣血,新鮮水果每天不能斷以補維生素,冷飲和碳酸飲料堅決放棄以防傷脾,每晚9點兩套廣播體操保持基本運動量,艾灸罐和足療每天都做半小時,每隔一週做一次推拿,酒是滴酒不沾,煙是堅決不抽。

你想想,這80後都活到這份兒上了,跟老年人甚至出家人有什麼區別?

而且事實上當你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身邊很多80後90後真的在這麼做了,特別懂得養生,完全不誇張,原因是什麼呢?許多人會說,他們心態老了,青春和夢想什麼的早早從他們的心裡消退,他們完全不在乎了,所以還不如讓自己活得好一點。

原因真的是這樣嗎?我不這麼認為,相反,他們之所以迴歸到這樣的生活,是因為他們太在乎自己的夢想了,甚至是特別不甘心。

80後90後,首先繼承了六七十年代的優良傳統,所以小時候讀的是董存瑞和黃繼光,學的就是迎難而上用生命綻放自我;他們這一代人,小時候趕上中日建交高峰,所以看的動畫片都是《聖鬥士》和《灌籃高手》,學的就是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他們小的時候趕上電子娛樂時代,所以玩的是小霸王學習機,《魂鬥羅》和《超級瑪麗》那可謂是屢戰屢敗,即便這樣他們也要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竭盡全力打通關,然後及時把毛巾放在電視上降溫以消除作案痕跡,這種在敵人監督下還要快速完成任務的精神,要是放到建國前絕對是地下黨的一名好手!

所以長大了之後,這種從上一代人遺傳下來的以及他們學習而來的奮鬥精神成為了他們的行動方針,對8090後來說,眼前的困難算個屁呀,你再困難能有數學卷子最後的20分附加題難麼!反正老師和家長一直都說,付出總是有回報的,他們年輕有資本,只要能讓我們超越夢想,每天讓他們工作12個小時完全不是問題!他們願意住最破的地下室,拿著最低的工資,願意豁出去面子討得一次機會,都是為了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

可是現實很悲催,8090后里的許多人,並沒有在這些年達到自己當年設定的那個夢想。

他們這一代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鉅變,當他們進入到社會後傻眼了,他們會喊哇靠導演!原來的劇本不是這麼寫的!為啥我們上小學的時候你大學不要錢;好不容上大學了你小學又不要錢了,他們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分配的,該工作了他們費死了勁才能找個餓不死的活兒。他們這一代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的,能掙錢的時候,拼命攢一年都不夠買個衛生間的。沒有進股市時,股市裡傻子都掙錢,等進入股市時發現自己成了傻子。那個時候單身漢想當爹,娶個老婆相個親就完了,一年之後準抱上孩子,好不容易長大了之後終於想當爹吧,即便年薪十萬也要相親幾百次,趕上運氣不好還能碰上喜當爹。

所以8090後面臨的現狀就是,他們從教育中繼承了上一代奮鬥的基因,卻趕上了中國鉅變的大環境,他們的夢破碎了,並且變得遙不可及。成功的人雖說一大片一大片,但那些成功的人也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依舊在為生活和夢想摸爬滾打。

以前80後90後總覺得,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一定可以闖成別人的樣子,可是當他們已經30了,才發現比他們年齡小的傢伙們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而他們非但很難短時間內追上,身體也扛不住了。

他們不甘心就此認輸,所以他們才想到了那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於是他們不再熬夜,不再酗酒抽菸,他們開始早睡早起,每天跑八公里,喝米粥吞枸杞,只是希望自己的身體可以回到年輕人的狀態,好為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繼續努力。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覺自己命不久矣,恐怕難以實現伐魏興漢的夢想,所以他選擇做一場法式,點上續命燈,期望可以用另一個10年的光陰換來最後的勝利。當成吉思汗的疆域已經擴張到步行需要兩年的時候,他也發現自己老了,沒有辦法再繼續統兵擴張領土,於是請了全真教丘處機奔赴蒙古教他養生之道。康熙大帝滅了吳三桂、收復了臺灣、與沙俄談判還滅了葛爾丹,但他還要做許多事情要讓大清永固,所以他希望自己再活500年!

所以你別看保溫杯裡泡了兩粒枸杞很不起眼,那兩粒枸杞,跟諸葛亮的兩盞續命燈沒任何區別,他們這些抱著保溫杯泡上枸杞的80後90後,跟這些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當我們的身體無法支撐我們繼續打拼,為自己的夢想而服務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先保住自己,才能保證不會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就折戟在半路。

8090後開始吃早飯,是希望上午有充沛的精力做計劃,8090後開始睡午覺,是希望下午能有100%的幹勁兒做報表,8090後開始呵護自己的髮際線,是希望自己能夠給客戶留下好印象,能讓別人多給他們一次成功的機會。


如今再看“養生”這兩個字,我有了一種全新的解讀:養的是身體,生的是精力,養的是時間,生的是夢想。

因為我們奮鬥的心始終是澆不滅的,這顆奮鬥的心自從我們接觸那些革命烈士的文章,那些動畫片裡的英雄已經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面,融入到了我們的骨子和血液裡面,我們這輩子都別想甩掉它,當我們被工作壓力壓得喘不過來氣的時候,它會跳出來幫你支撐;當我們心愛的人投入到別人懷抱的時候,它會跳出來讓我們用時間證明她的選擇是錯的;當別人已經成功得一塌糊塗的時候,它會跳出來讓我們相信自己同樣可以做到,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而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長跑,哪怕距離再遠,這顆跳動不停歇的奮鬥的心就像是《魂鬥羅》第八關的最終BOSS,它會支撐8090後走向終點,取得最後的勝利的!

要麼慢跑而生,要麼疾跑而死。

80後90後能在30歲就懂得這個道理,是件好事!


馬丁馬小虎

喝枸杞啤酒,保溫杯不離身,在太陽穴塗雙飛人,包備胃藥,拔拔火罐…這已經成為90後的日常養生指南了。 最近,這股“佛系”風潮已經開始蔓延至整個娛樂圈...明星們也開始了“佛系”養生之路。。。

在佛系養生屆,明星們最愛的“時尚單品”就是保溫杯。大概是沒有保溫杯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而作為新生代小鮮肉,未到18歲的三石弟弟吳磊就早早步入了養生大軍。

這不,工作之餘來一口,帶著面具也不妨礙愛熱水的心。

街拍不拗造型也得帶著保溫杯。

出席時裝活動也不能少了保溫杯。

活動結束後,保溫杯被喝丟了?找不到保溫杯三石弟弟還要在訪談中發佈尋杯啟事。不知道他心愛的保溫杯被找回來沒有?

不僅如此,吳磊的養生可是從裡到外的。不僅愛喝熱水還喜歡穿秋褲,更“過分”的是,吳磊還把秋褲塞進了襪子裡,他曾表示:“秋褲塞進襪子裡,這是我們養生一族對冬天最基本的尊重!”這真的很“佛系”了。

和吳磊弟弟一樣,對保溫杯執著的還有鹿晗。各種場合都得來一口。

前兩天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鹿晗帶著他的專屬保溫杯出席。

踢球也要帶著保溫杯,餓了累了來一口。

就連薛之謙也不禁吐槽鹿晗:“你是老年人嗎?”

熱愛喝水,自帶保溫杯、酷愛秋褲一族還有自稱“九億少女的夢”的林更新。

在最新綜藝《三個院子》裡,林更新和朱楨一同參與,林更新保溫杯亮相,一大早就燒了三壺水,連老派的朱楨都被他的養生嚇到,直說他老派。

出門坐車也要帶保溫杯,朱楨一臉吃驚。大概是想說“你是不是平時辣條配熱水?”

除了愛喝水,九億少女夢的林更新對於秋褲也有別樣的熱愛與執著。他曾經發博表示:“強烈的預感告訴我秋褲要火了!”

對於秋褲不離不棄的還有阮經天,不過這位簡直更加佛系,秋衣秋褲必須穿一套才行。

除了這些佛系養生男演員外,小仙女迪麗熱巴也是對於保暖有著不平凡的追求。人家穿秋褲,我們的熱巴穿毛褲,養生更上一層樓,並強調自己“一定要穿毛褲”。不過穿了毛褲的熱巴依然那麼美那麼瘦,十分令人羨慕了。

女星在冬天走紅毯實在是個挑戰。在走紅毯時,景甜因為怕冷,在禮服裡穿了秋褲。在採訪中被問到有什麼保暖秘訣嗎說道:“因為我實在太冷了,所以裙子裡面穿了秋褲”大甜甜real耿直了!

看到這些明星那麼努力的養生,作為豬豬男孩豬豬女孩的我們,在這寒冷的冬季,也要乖乖的喝熱水穿秋褲好嗎?


貓眼娛樂

90後又特麼被“出事”了,上了微博熱搜又刷爆朋友圈,那就是……

90後又特麼招誰惹誰了。。。

然後趁著頻繁唱衰90後的這個檔口,“佛系”90後就刷屏了。

從刷朋友圈到戀愛,從吃飯到健身,瀰漫著一種似乎不應該屬於年輕人的

淡然隨緣的態度,彷彿活成了一群出家人。

What is “佛系”?

“佛系,顧名思義,代表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一切隨緣 ”為精神指導的生活態度——LOVE & PEACE。”

佛系90後打車:

司機 “我找不到位置。”

佛系乘客 “你停在那裡不要動,我自己走過來”

佛系90後健身:

跑步機上走了兩圈,覺得開心了,

然後回家路上看到了燒烤店,進去了。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

佛系90後員工:

有次陪客戶改設計稿,從晚上 8 點開始,一版一版地修。果不其然,改到凌晨 3 點,客戶終於說出了那句:“對比發現,還是第一版效果好。”

我回了句“好的”。安安靜靜下班。

關於“佛系“90後,還有以下特徵:

其實不是成佛了,而是喪了。

關於這種“90喪”,並不是當代90後開創的,而是一直都有。

當第一批80後要老的時候,當年我們90後也是這麼嘲諷的。

在此提醒那些00後、10後,請善待我們這些90後中年人,因為還有20後、30後等著你們呢。

也有人說“佛系”雖然是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90後喪文化的一種表現,但這不是自我放棄,而是追求情緒穩定,自我排解壓力。


英國留學腐島營

佛系,是不是90後對生活的妥協?

丁丁當原創精選

每一分鐘的逝去,都是改變一切的機會

──《Vanilla Sky》


要知道,90後最小的孩子也步入大學,高考雞血已經消退,大學裡的我們與其說是佛系,倒不如說是肥宅。我們自嘲佛系青年,“好的”、“都可以”、“沒關係”,似乎是對信息爆炸、輿論混亂時代的不抗爭。但想想10年以前,在那個非主流年代裡高喊不要被現實磨平稜角的也是我們。佛系不過是內心不妥協的偽裝,不如說90後在表演佛系給你看,因為當你問起每一個90後,你想對過去的自己說些什麼的時候,他們還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我拒絕做佛系!

@炫邁小姐姐在丁丁當上提問:假如時光倒流,想對自己說些什麼?

我們採訪了20個90後的真實想法:

@柯憶

珍惜時間,有了想法就要去做。

@Puppy

你要好好讀書,多參加活動,談個戀愛也好。平淡無奇的過去可能也是一種遺憾。

@可愛的小週週

請相信自己堅持的東西,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左右。

@深大舒淇

你要好好學習,才會有更多選擇人生的權力。

@千年老妖

你所做的不曾有遺憾,你的將來一定很美好。

@會動的眉毛

在看似人生十里路口的地方,兩個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最後很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上交匯,所以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世上沒有後悔藥,所以後悔完全沒有必要。

@Redaaaaaa

如果你覺得累,請再堅持一下。

@金城武是我的

不要再買那些根本不會用到的東西了。扔了可惜,以後也不會用到。

@請叫我瘦八斤

去省外讀大學闖一闖吧!

@GGGG

不要再做傻事了,你會有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多出去看一看。

@一顆棒棒糖

加油,做一個女強人,為自己以後的美好生活努力奮鬥!

@Bill

長身體的時候不要減肥!應該長高一點才對。

@迪麗熱巴吖

感謝曾經的你那麼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我,謝謝你讓我成長、讓我成熟。

@如喻

對自己好一點,對家人好一點。

@武大郎

高中不要太過努力,大學也不要太過貪玩。

@娃哈哈

別苦惱,以後都會好的,所有事情在時間的消磨後都會煙消雲散。

@差不多K先生

不要去燙現在這個髮型!太醜了!

@萌面大王西瓜醬

啊喂,自信一點,快去約暗戀的學長出來玩~

@Zcyuner

留住你的初戀。

@綿羊

希望你再瘋狂一點、揮霍一點。青春只有這一次,做自己吧!現在的我會為你擔著。

(*以上內容來自丁丁當app中視頻問答精選,歡迎下載丁丁當app看完整回答)

時光倒流是件很奇妙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過去說的話

不正是當年身邊人的忠言逆耳嗎

即便一切重來

你是否真的能忍心打破

當初那個跌跌撞撞小孩的幻想與叛逆

不管過去怎樣

我們成為了過去期盼已久的那個成熟的自己

成為了過去那個小孩的堅強後盾

承擔著他帶來的惱人後果

也享受著他為我們創造的小小驚喜

每一步過去成就了現在的我們

每一點遺憾讓我們走的更遠

讓那個不完美小孩留在過去

讓我們帶著他賜予的勇氣前行吧

什麼佛系、肥宅、廢柴,給90後貼這樣的標籤我們不背,我們還是當初的一棵仙人掌,一隻刺蝟,只不過刺都收起來了,是成熟,而不是妥協。

丁丁當

領先的校園知識分享社區

有料有FUN的問答與直播

等你發表精彩觀點!


不止“佛系”,“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xx了”成了近來自媒體常用的標題套路之一。

“新世相”這周推送的《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又掀起了這個話題的新一輪高潮。那麼,“第一批90後”是怎麼成為社交媒體熱點的?

媒體上第一次出現這樣的說法,是2008年時《新華日報》的報道:

不過,“第一批90後”真正開始氾濫是從今年開始的。

“浪潮工作室”在9月推出了一篇《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內容本身本來很嚴肅,但這個標題實在是賺足了眼球。於是繼情感婚姻問題後,90後日漸糟糕的身體狀態成了新的焦點。

而這周“新世相”的推文,講述了90後的“佛系”生活方式,從刷朋友圈到戀愛,從吃飯到健身,瀰漫著一種似乎不應該屬於年輕人的淡然、隨緣的態度,彷彿活成了一群出家人。

榜妹對近150篇帶有“第一批90後”的公號文章標題進行詞頻統計,發現提及最多的是“中年”“危機”“離婚”“脫髮”“禿頭”這些詞,“胃痛”“保溫杯”“情緒”“矛盾”“脆弱”等等也清晰可見。

幾年前,“90後”還是年輕、青春的代名詞,怎麼突然之間就集體邁入中年了?

其實在朋友圈裡轉發、討論這些文章,促成這一篇篇爆文的,正是90後。如果以1990年出生的人來算,第一批90後已經27歲,90-95年之間出生的人都已紛紛從校園踏入職場,扛起了來自於工作和家庭的多重壓力。

這些看起來很慘的“第一批90後已經xx”標題,正好戳中了90後內心的焦慮和擔憂。就像“喪文化”的盛行,這場激烈的“第一批90後”造句大賽,也是一場宣洩情緒的集體活動。

當你在朋友圈裡看到90後的各種“初老症狀”時,你在想些什麼?

榜妹詢問了一些新媒體從業者,他們均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某種程度上來說,其中一些新媒體從業者不僅是參與討論的人群,也是這個話題的幕後推手。

@曲瑋瑋,1995年

“看了這些文章,覺得自己真要禿了”

幾年前90後還沒在網絡上有普遍話語權時,好事的80後70後已經在群嘲90後說,你們是垮掉的一代。再後來90後成為了業務能手(基本上我做自媒體接觸的工作夥伴大部分都是90後),拿到了話語權,反而不再為自己正名,反而開始自嘲了,調侃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枸杞,秋褲,養生,喪……

我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說我們90後真的是太佛繫了!!!願大家都早日過上佛系人生。

@小埋,1995年

“看了這些文章,覺得自己真要禿了”

我本來覺得我挺年輕,過得挺快樂的,結果看完了這些文章之後,就真的覺得自己要禿了、要瞎了……我嚴重吐槽這些文章給我的生活和心態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每次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就想起來這些文章,一開始還是開玩笑的,說的多了就變得代入感強烈。我最近照鏡子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頭禿了。

@阿桂,1992年

“不喜歡貼標籤,卻把自己帶入90後”

熱點都是一波一波的,95後還在微博上說自己沒存在感呢。

90後只不過是現在有些話語權,在刷存在感罷了……太容易放大自己身上的不好的東西了,更多社會問題,大家不敢發聲,只能吐槽自己了吧。

還有一個90後標籤的問題,90後群體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個性,不喜歡被貼標?(但這樣的話題也是貼標籤)所以上面這句話不覺得有點荒誕嗎?不喜歡貼標籤,卻把自己帶入90後群體……好了……社會性話題我思考太少了……搬磚去了。

@吳懟懟,1992年

“悲傷的人那麼多,快樂的沒有幾個”

因為年輕人在北上廣漂著不容易,所以負面消極情緒是普遍存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第一批90後彎了、垮了、禿了、離婚了……而第一批90後已經創業了,財務自由了,有幸福的家庭了,這些很少人寫,我們也不願意看到不想轉發,因為悲傷的人那麼多,快樂的沒有幾個……不好意思,林志炫老師的歌詞亂入了。撒一把雞湯,90後單身狗們站擼不哭。

@楠瓜,1991年

“我還是個寶寶,中年危機還挺遙遠的”

其實我覺得我還是個寶寶哈哈哈,因為我從小可能比較“養生”,所以中年危機感覺離我還挺遙遠的。我是個很愛生活的女子,身邊朋友也都很養生。我們有個打卡群,每天運動、讀書、學英語、泡腳要打卡。週末、節日什麼的我們也會聚餐,自己做飯,去爬山、去泡湯。

@雷磊,1988年

“內容創作者討好90後的一種做法吧”

我覺得,這個還是內容創作者討好90後的一種做法吧,講述核心人群的狀態,去獲取他們的關注,是媒體的常見做法。

這裡面有一些是有內容的話題,比如說離婚,觀察年輕群體的婚戀觀的觀察是有價值的,更多的可能是情緒性的迎合,去刺激這個群體的反應,這個跟星座一樣,你總能找到自己和描述相符合的地方。我屬於已經沒有人討好的80後中年。

@二毛,1986年

“看看,笑笑,不會當真啊”

沒有特別想吐槽的吧,就是看看,笑笑,然後寫得語感好玩的,就轉一下這樣。但不會去當真啊,網上人愛怎麼說怎麼說,回到自己生活裡,還是該怎麼過就怎麼過(我是85後,人設94年)。

@易老闆,1982年

“什麼80後90後的,大家都得死”

都是自媒體人取標題的技巧。大家都是混口飯吃,可以理解。

什麼80後90後的,大家都得死。

@灰鴿叔叔,1980年

“90後開始禿了,你知道嗎?80後已經禿光了”

問一個1980年出生的人,良心不會痛嗎?(榜妹:不會)這充分說明90以前的人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啊,歷史的接力棒交給了90後,請他們緊緊握住這個棒棒。因為自媒體作者會判斷,到底是寫哪個年代的中年危機閱讀量會高呢?想來想去,只有90後了,因為80後已經是老年了。

《90後開始禿了,你知道嗎?80後已經禿光了!!》《90後開始離婚了,你知道嗎?80後都二婚了!》《90後眼睛快瞎了,你知道嗎?80後已經致盲了!》《90後說身體垮了,你知道嗎?80後已經裝心臟起搏器了!》,媽的要不是忙我肯定寫這個。

我突然覺得我再忙也得把這個寫出來!我過會兒就動筆去!

@範致行,1978年

“簡單粗暴來流量,其實未必準確”

就是覺得大家做內容喜歡標籤化,這樣簡單粗暴來流量,其實未必準確。

@魏武揮,1973年

“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這個事情不奇怪啊,當年八零後剛出道的時候,對於八零後,始終是媒體熱點,而且會把單個事例上升到一代人。所以從媒體集中討論九零後這個現象來看,並不稀奇,都是這麼過來的。

所以探討九零後時,你會發現什麼禿髮啊出家啊,這些都會冒出來,但懟一代人這事,真的不是新事物。

年輕人比年紀大的人,更富有自嘲精神。不像真正意義上的中老年人,自己知道自己機會不多了,你黑我必須回擊。當然,我算個例外。我那麼逍遙的成功人士,深知多少人在那裡豔羨我,所以我自黑精神十足的,別人黑我我也不以為意。核心的地方就是:你還是有背鍋的資格,所以你來背。

其實八零後才是最值得黑的,在我眼裡,真的是好失敗的一代。你看什麼幼兒園虐童,虐的都是八零後的小孩。小學競選家委會,又是八零後家長。只不過今天很多事兒,並不會把八零後三個字寫出來,但其實真正承受的,都是八零後。

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八零後苦逼的文章,但實在有點下不了手,真的是好苦逼,就不要在話語上讓他們覺得更苦逼了吧。

@關軍,1970年

“自我壓抑太久,20多歲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我個人認為這麼早到來的危機,與心理學上的缺乏自我實現(而且嚴重缺乏)有關。當然,也與信息氾濫帶來的焦慮有關。從小就被家長和學校逼迫著可以怎樣不可以怎樣,學這個學那個,自我被深深壓抑,導致20多歲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其實一直就不曾有過。

直到現在,榜妹的朋友圈還在熱烈討論著關於“第一批90後”的話題。

其實不論是90後,還是80後70後,在成年社會中打拼的我們,都明白生活的壓力和不易,只是這些情緒此前很少被拿來貼上標籤、組成排比地集中討論。

就像整個90後在一個名為“社會”的大群裡被@了一下,人們出於各種各樣的情緒共鳴,紛紛冒泡蓋樓,表達自己的態度。(不光是90後,95後00後也都中槍了……)

而且“第一批90後”相關話題的畫風也不都這麼喪,比如有些90後已經站出來反擊了!


新榜

突然爆紅的“佛系”,掀起了新一輪的狂歡。在新媒體文章《第一批90後已出家》的文章裡,用9張圖列舉了從打車、交友、購物、工作到戀愛、結婚等生活中最重要一些方面。而後網友們將“佛系”生活進行了細化,從考研到寫一篇稿子。

總結下來,佛系生活的核心是:怎麼都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第一批90後,指的應該是90-93年出生的人,最大馬上28歲。這一批人經歷了什麼,有些已婚生子,有的成了“剩”一族;本科畢業開始工作的呢,有些已經成了公司管理層;有些經歷了殘酷的職場,發覺工作嘛,也就是個工作而已,厭煩了勾心鬥角,也覺得拿生命換職位是個不划算的交易;有些考驗畢業,發現找工作一樣困難;再加上眼看著房價翻倍,覺得靠工作再努力也買不熬房子成為不了人生贏家……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活得隨意。

畢竟,人生苦短,也就幾十年而已……

第一批90後“佛系”生活觀念和狀態,我覺得,是迷茫和焦慮的另一種反映。畢竟年輕人需要希望和鼓勵。幾代人不同的生活軌跡:進國企吃鐵飯碗,大家都一樣;改革開飯趕上經濟利好政策成為個體、老闆;“退休金”和具有挑戰的人生我選哪一個;有膽就去闖,走出去機會更多。

80後,尤其是85後的一代人之前被認為是很慘的。因為這一代人成長在希望的年代,等自己長成了卻發現希望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這一批人在極大的壓力和焦慮下已經進入了“油膩”的中年,但是這一批人也有不少光鮮的轉變,比如,有些辛辛苦苦工作幾年的人,發現自己成熟了,在互聯網要成為過去時,新媒體時代到來的時候,適時的走出來單幹,創業成功了的。

90後的一代呢,看似是成長在幸福之中,其實是成長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只是他們被保護的太好,並感受不到。畢業面對職場,一些人就很難應對。加上結婚、生子、買房等傳統的家庭觀念束縛,會讓他們覺得還沒有來得及成長就突然進入成熟的人生時刻,這是厭煩情緒產生的一個原因。

另一點,漸漸的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你年薪百萬,即便你房車具備,又能怎樣?誰的生活都有不如意,如果現在很不如意,那就接受它吧。

我覺得,還有一點很重要,環境讓他們覺得無望。面對翻倍的放假和自己每月可憐的薪資,算一算再怎麼努力,到老死也買不起一套房子;再怎麼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坐在家裡數錢的房東。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就算十分努力,拼盡全力的來了所謂的名望,卻可能要猝死,也是一種得不償失。

但是,其實每個時代都有積極和消極兩種生活態度。很多積極努力的90後也會傳播一些“喪文化”,更像是一種娛樂生活娛樂交流的方式,我覺得“佛系”喪文化其實是90後自我排解的一種方式,這更像是社會環境在他們身上的一種映照。


不止看戲

從佛系青年到油膩中年, 我們該反思什麼?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兩個網絡熱詞的出處:

這兩個熱詞,簡單的理解,一個就是啥都無所謂,而另一個意思,就是裝逼做作。其實,我認為,不管是佛系青年,還是油膩中年,他們對待自己的三觀,是出了一點問題。比如油膩中年十大特徵中,中年男子的胖,是因為自己變得慵懶而缺少健身;停止學習,愛待著不動,也是懶散的一種表現;愛講七講八,愛吹牛,愛教育晚輩,是我們自以為是的表現。等等。總之,油膩中年,更多的一種消極和做作,需要我們警醒。

我們身邊,的確有很多佛系青年,他們對啥事都裝著無所謂的樣子,被人批評,無所謂;被人搶了風頭,無所謂;別人學習超過他們,無所謂;別人和他們同齡,卻早早事業成功,他們見了,也無所謂。這樣的人,看起來不放在心上,看起來都啥事都順其自然,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並不是無所謂,而是一種消極的應對人生的一種方式。因為自己的不作為,或者是因為自己的難作為,索性就來了無所謂。這樣的無所謂,這樣的佛系,絕非佛家所講的大徹大悟,順其自然,而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需要我們反思。

一個人如果沒有從佛系青年的狀態中警醒過來,那麼,等他們進入中年,一定也是油膩中年了。畢竟,無所謂,慵懶,啥都可以,就這就佛系青年和油膩中年最為共通的地方。一個社會,一個環境,如果佛系青年和油膩中年佔了主要部分,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我們就缺少積極向上和陽光的東西,這對我們做人做事,是非常不利的,這一點,也需要我們反思。

如何脫離佛系青年和油膩中年狀態?要這樣做,才行:當我們遇到新的機遇,新的挑戰的時候,一定要從隨意態度中警醒過來,採用該出手就出手的態度,把握住時機,才能贏得自己事業的成功。當然,佛系青年和油膩中年,也是有一些現實性的。比如,佛系青年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無奈的時候,採用了不爭不搶的姿態,面對可有可無的東西時候,用有無皆可的態度,對待自己人生,採用順其自然的方式,也是有可取的地方,但如果一直採取無所謂的態度,就勢必造成人生觀的消極,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會影響周邊的人群,這也是需要我們反思的地方吧。

備註: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南山大叔

《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把佛系90後都炸了出來,一時間大家喪的不能自己。

什麼是佛系呢,並不是說出家,而是引用佛教中萬事皆空來形容自己的生活。大概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好也行,不好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開始養生。

佛繫戀愛:“我們談戀愛吧”“都行,隨你”

佛系購物:錢財乃身外之物,想買就買,買不到就算了

佛系職場:漲薪升職都是命中註定,漲就漲,不漲就是命中沒有

佛系遊戲: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段位也就是那麼回事

佛系交流:留言看到就回,不回也沒關係

佛系考研:能考上就讀,考不上就順其自然了

佛系健身:跑步機上走一走就可以了,辦卡就是為了洗澡

佛系淘寶:親,買就買,不買就算了

佛系口頭禪:Fine Anyway

表面看起來這樣很好啊,多和諧,大家都沒有爭搶之心,都很隨意,為和諧社會做出了重大貢獻。可這描述的並不是老年人,而是正當壯年的年輕人,這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

年輕人應該是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的,應該充滿慾望充滿激情,還不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際雲捲雲舒”的時候。

那篇新聞報道說經過調查,日本的青年進入到了一種無慾望社會中。

低慾望社會是指:「欲ない、夢ない、やる気ない(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

當時網友分析,造成日本這一現象的原因正是因為日本生活的壓力。

想生活的更好基本無望,或者說很艱難,但是想生活的安逸卻很簡單,住不起高檔公寓,同樣有廉價公寓,買不起名牌,百元店也能滿足生活需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的慾望值變得越來越低,沒有了夢想和激情。

這和我們現在提起的佛系多麼相似。

這種佛系所帶來的和諧是不健康的,和諧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並不是聳人聽聞,我們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窺探一二,我來舉兩個例子。

一.滅佛運動

大家知道在尼泊爾西藏,東南亞地區都信仰佛教,甚至是政教一體,這些以佛教為國教的政教一體國家幾乎包圍了中國,而幾千年來中國卻一致能保持著世俗化,不被宗教所左右,這和中國歷史上舉行了數次的滅佛運動有很大關係,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滅佛運動是在唐朝。

韓愈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在高中課本中學過他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也知道他的柳宗元一起發起了古文運動,而滅佛運動始於韓愈的一篇奏摺。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遣宦官赴法門寺迎佛骨舍利至長安,在宮中供奉三日,然後送各個寺院供奉。掀起了一股全國性的宗教狂熱,一時之間,上行下效,大家都在說佛講經。

韓愈上書反對,還寫了一篇《韓愈諫迎佛骨表》,可是憲宗不聽,給他貶到了潮洲做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這句著名的詩句就是韓愈當時的境遇寫照。由於皇帝的大力推行,佛教寺廟越建越多,僧侶隊伍越來越龐大,民眾信佛後清心寡慾,使得國家的實力被大大削弱。

雖然韓愈的奏摺沒有被當時的皇帝採納,但唐武宗信奉道教,他繼位後,在會昌年間下令廢除佛教,拆除寺廟,將土地還給人民,僧人必須還俗;寺廟財產收歸國有,佛像銅器熔化了製成農具,史稱“會昌法難”。唐武宗滅佛也是比較成功的一次,對當時國力的增強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二.蒙古的衰落

大家知道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在蒙元時期蒙古的鐵蹄踏遍了歐亞大陸,用武力建立起了超級帝國,即使元朝被後來的明朝推翻,也一直是中原的心頭之患,蒙古人的戰鬥力依然強勁。

為了防禦蒙古的騷擾侵襲,明朝才又建立起長城,明朝與蒙古的戰爭持續了幾百年也沒有根本性的解決問題,直到清朝才徹底的解決蒙古問題。

為什麼明朝幾百年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到了清朝就解決了呢,難道只是因為蒙滿同為少數名族麼?當然不是,清朝一直忌憚蒙古的戰鬥力,前期一直用和親政策安撫,後來想到了一個特別“損”的主意才使得蒙古衰落下來。

清政府把佛教在蒙古大力推展,興建了諸多佛寺,給予喇嘛極多的特權,於是蒙古民眾紛紛篤信佛教,吃齋唸佛,無慾無求,生育率驟降,從明末的約三百萬人銳減到六十萬人,而且戰鬥力直線下降。原本無畏生死的蒙古騎兵像有了顧慮,變得有了畏懼,至此蒙古開始了真正的衰落。

這種“佛系”的宿命論對老年人影響不大,因為老年人並不是社會生產的主力,對年輕人的影響確是致命的,如果年輕人都心懷佛系的心態,無慾無求,那社會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要知道社會的發展就是建立在慾望上的。

如果整個社會都變成小確幸的話,則會變得死氣沉沉,經濟發展停滯乃至倒退,最後的結果是誰都別想過小確幸的生活。

所以啊,努力吧年輕人們,不要總想著出家,有空多想想,謝頂怎麼辦,中年的油膩才是我們要面對的巨大挑戰啊!


奇聞研究所

“佛系”,網絡熱詞。“佛系生活”,是指輕鬆隨性的生活態度。聽從自我內心的聲音,迴歸自在的本來面目。這種心態可以緩解壓力,讓自己放鬆,更好地享受生活,保持愉悅滿足的心境。

但是,若你打算做“佛系員工”,以這種態度面對工作,在職場上恐怕會跌得很慘!

工作對人的要求,與生活是不同的。在充滿競爭、壓力、緊張、忙碌的職場環境中,人只有鬥志昂揚,全力以赴,才能完成任務,取得成功。

如何在淡泊隨性生活,和打雞血工作之間找到平衡呢?

1.打雞血工作,你一定要贏

先談工作,然後再講迴歸“佛系生活”。

什麼?你打算做“佛系員工”?不求不爭?無可奈何?得過且過?工作從來不追求亮點?晉升職位不求輸贏?那麼,小心被打入進年底裁員名單哦。

對同事的要求從不拒絕?晚上加班、週末值班的人總是你?你還呵呵,無所謂,不計較?不抱怨?那麼,你的付出不一定得到同等的回報,反而會被同事認為理所當然。

如何破?重建對於工作的信念!

從家門出來,走向地鐵的路上,要告訴自己:我喜歡、熱愛我的工作。今天,我要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我要將專業提到最高水平。設計出客戶滿意的方案。擊敗競爭對手。拿到訂單。我一定能夠達成目標!我是最棒的!

我尊重同事、上司,我也捍衛自己的權利。我一定會避免幾年以後成為那個禿頭油膩的中年人。我的目標便是擊敗其他候選人,得到那個空缺出來的職位。

升職!加薪!

如此,我就會過上想要的“佛系生活”。

當你能量爆棚,熱血澎湃,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下班之後,你就可以開啟“佛系生活”了。

2.享受清淨無求的生活,執念是怎樣放下的?

安寧自在,輕鬆愉悅,享受生活,本是我們的初心。

我們工作賺錢,就是為了可以享受生活。很多人以為,我現在要緊繃神經,打起精神,拼命工作。等我以後賺到大錢,成功之後,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

你在網上也看到了,那麼多人因為日常的緊張、壓力、焦慮,脫髮禿頭了、跨了喪了

衰了
、懶惰油膩了失去了妝扮自己的心情。

所以,佛系不能僅僅追一下熱點而已。應是生活的一種基本態度。始終保持自己的初心,始終如一,從開始,到現在,至未來。

下班了,請在通勤途中、地鐵公交上刷完朋友圈、微博和瀏覽器。

家,是享受生活的地方。只做自己愉悅的事情。看書、繪畫、聽音樂、追劇、玩遊戲、陪伴家人……或是出門參加音樂會、和戀人看電影、旅遊……

你說,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放不下!

各種執念在心裡不斷湧現,沒有停息。我就是忍不住,時時刻刻想要去抓手機。睡前、起床前、甚至半夜醒來,我都要去摸手機,害怕錯過某個人某條信息……

我推薦一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放下執念,獲得清淨無求的心境。

禪修、打坐、冥想。這是佛教修行的法門。

在一個不被打擾的地方坐下來,書房、陽臺、洗手間、或是臥室。5-30分鐘,完全交給自己的內心。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觀察氣息進出,感受氣息摩擦鼻腔的感覺。剛開始,凡塵雜務還在你的腦海中翻湧,只要你不注意它,它就會消失。你只專注於呼吸。堅持。念頭越來越少。完全消失。你體會到清淨、安寧、輕鬆、愉悅。

當你幾次這樣入定,你就會明白,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我們在俗世中打拼,賺錢、找戀人、買房子,只是為了創造條件,能夠享受這種輕鬆隨性安寧愉悅的生活。

3.我是:阿加加

我是一個“佛系青年”。早晚打坐禪修,白天忙碌工作。世俗所有的事情,我都曾經歷過。現在,我在嘗試將俗世的事情,跟修行結合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