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紅樓夢》從來沒喜歡過薛寶釵是種怎樣的體驗?

dddddddc_

這個問法…給人的感覺有點奇怪……

不過還是想答一下。

並不是喜歡薛寶釵就是懂得人情世故,反之亦然。

寶釵情商很高,與人相處時會讓人覺得舒服,所以大家喜歡她,但,喜歡情商高的人就代表情商高

這個問題一出來,我們就可以發現,喜歡誰不等於和誰就是一類人,所以,喜歡寶釵就很懂人情世故的邏輯很顯然也不成立,對吧。

就好像我喜歡男生不代表我是男生,我是女生也不代表我不會喜歡妹子對吧哈哈哈哈(◔◡◔)

其實如果我們沒有站在上帝視角,我們是很難不喜歡寶釵的,就算不喜歡,也一般不會討厭。

如果寶釵就是生活在你身邊的人,你不會知道她在滴翠亭撒過那樣一個謊,你不會知道她對於金釧兒那麼冷漠,你只會覺得,這個人很溫和大度,又低調不爭,還很體貼,很會為他人考慮。

我說了那麼多,恐怕題主會覺得我是來搗亂的吧,會想,你一個喜歡寶釵的人來回答“沒喜歡過寶釵的體驗”做什麼。

然而事實是我確實沒喜歡過寶釵。

但也沒有不喜歡過寶釵。

[不過我挺喜歡鐘寶兒和李沁的]



我喜歡黛玉,但也欣賞寶釵,是一種客觀的欣賞,不知道我這樣說會不會不好理解。

反正我覺得寶釵吧,沒啥大毛病,標準的封建社會大家閨秀一個,非要拿現代的觀念批評她就有點不合情理了。


阿無啊

黛玉終生粉一名,試作陋論。

對寶釵的不喜歡,起於那個破綻百出的“金玉良緣”。寶玉與黛玉,既有戀人間的心有靈犀,也有知己間的志同道合,這樣天造地設的愛情,實在彌足珍貴,無論寶釵有多麼身不由己,都不足以成為她隨意插足木石前盟的理由。

薛家的作派,很多時候讓我覺得難以理解。寶玉銜玉而生是眾所周知的事,即便寶釵真有個金鎖,在格外看重女子名節的當時,就更該注意避嫌才是,如何反倒是寶釵的貼身丫鬟鶯兒當著寶釵和寶玉的面大談特談此金與彼玉恰是一對兒?再至後文寶玉請鶯兒幫忙打幾個絡子,言談之間鶯兒又打算給寶玉講講自家小姐都有哪些別人沒有的好處,閨閣之秘,要不是寶釵突兀制止,恐怕要被寶玉聽去不少。鶯兒的表現,似乎有些不懂規矩,然而鶯兒是這樣不知輕重的人嗎?

寶釵在初至賈府時,因要為待選做準備,也為了男女避忌,故而很少往賈寶玉處去,而當“金玉良緣”流傳開來,她就一改往日之狀開始頻繁出入怡紅院,其間還曾給午睡中的寶玉趕過蟲子,繡過肚兜,儼然一副親密無間之態,不止黛玉,就連湘雲看了也要笑話,只是看在寶釵待自己親厚的份上,湘雲強自忍下罷了。

至於寶釵如何費盡心力討好賈母與王夫人等人,如何籠絡賈府下人,如何留心賈府各種風吹草動且不談,單看她總要藉機勸寶玉讀書上進,哪怕寶玉曾當眾翻臉提腳就走也沒有就此放棄,實在是顯得其用心太過了,家裡現放著一個更加紈絝不知上進又愛惹是生非的親哥哥不管,倒把心思用在自有長輩管束的表弟身上,似乎也於理不合。

我始終認為如寶釵般為了家族的未來做出某些妥協甚至犧牲,是可以理解也無可厚非的事,但薛家仍該維持基本的道德底線才對。雖然“金玉良緣”在賈母的壓制下一度偃旗息鼓,但薛家在賈家一住多年,其間迎春、岫煙、寶琴甚至湘雲都各自定了親,而都快成老姑娘的寶釵卻始終沒有任何消息,對這份隱忍與執著,實在不知該如何評價,須知早在慧紫鵑情辭試莽玉時,寶玉對黛玉的感情就已是眾人皆知的秘密了啊。

不喜歡(但不厭惡)寶釵的最深體驗,是怨懟與理解並存的糾結,正如生命與尊嚴(如劉姥姥),很多時候都是魚與熊掌的關係,各人會有各人的抉擇吧。


星綴晚秋

不喜歡薛寶釵的人絕不失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用現代的視覺來看,確實薛寶菜缺乏被喜歡的視覺,但是這恰恰是我們讀紅樓夢最大的障礙,看紅樓夢,一定不要融入現代的思維和思想,覺得用現在的價值觀去考量書中人物的行為。


在紅樓夢中,薛寶釵是個識大體,懂分寸知道如何行止的人而這樣的人幾乎可算是一個完美的人。我們看薛寶釵在紅樓夢中,幾乎沒有行差蹈矩。都是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且他也沒有,因為一己好惡,而對他人產生任何的影響,薛寶釵就是坐著所有的人應該做,而且被忽略的人。


而現在的人往往以小人之心,多,需要把蔡知府,其實是大錯特錯的。


FrankSong774


個人不喜歡寶姐姐的原因還不少。

小時候看《紅樓夢》小說感覺寶哥哥和林妹妹本來好好的一對兒,幹嘛偏偏出來一個寶姐姐把他們分開了?

年輕的時候看電視劇、電影不怎麼喜歡寶姐姐的理由又多了一條,寶姐姐總是穿得那麼大花大朵的衣服而且氣質俗豔,比不上林妹妹那麼清新脫俗、淡雅可人。


最喜歡黛玉穿這樣的白中帶粉色和粉紫色的衣服,充滿少女的夢幻與浪漫氣息。

這是一個多麼不一樣的寶姐姐,甜甜的、粉嫩的、淡淡的。

這樣的溫文而雅、親切平易、素淨中的美豔,這才是曹翁筆下的“淡極始知花更豔”晶瑩如雪的寶姐姐。

好像10版之前的影視作品中薛寶釵的形象無一不俗豔,無一不反派吧?

以89電影版為最,直接弄來一個“蘇妲己”來演薛寶釵,感覺她隨時隨地會化作妖魔呀!


寶釵應該是這樣子的,她的眼神清澈透明、神態溫婉而從容、衣著素雅室內簡約大方。

因為走過了青春年少的時光,越成長越感覺寶釵才是一個有情意、有擔當、穩重大方能辦實事的人呀!

黛玉除了純潔還是純潔,但純潔的人也需要被關心理解體貼照顧,同樣也需要關心理解體貼照顧他人(包括自己的愛人和愛人以外的人)。釵黛結金蘭之後,黛玉的成長、成熟正在於此。


三個同樣純潔美麗的少女,她們個性不一卻都曾經離喪。她們有過彼此的誤解,她們最終都理解了彼此的身世處境“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她們都需要彼此的包容理解信任和支持。

大觀園中這三個有著美好才情的外戚少女,她們是這個如夢幻般美麗園林中一抺最靚麗的風景……

如果你十幾歲時不理解薛寶釵,為什麼曹翁稱她為“山中高士晶瑩雪”?為什麼她才是群芳之首牡丹花?

那麼你到了二十幾歲應該開始理解了。

如果你到了二十幾歲還沒有理解,那麼你三十多歲了總應該要理解了。

如果你已經四、五十歲了還是沒有理解,那麼好吧!就這樣吧……

慢慢理解吧,朝聞道夕死可矣!

什麼時候能理解都不會晚的。


阿丹151014015

其實,初讀《紅樓夢》的時候是喜歡寶釵的,感覺她沉穩,老練,做事有譜,為人周到,肚子裡也有墨水,很有一派大家閨秀的風範。

但是,重讀的時候,尤其是讀得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會從諸多的細節裡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她的沉穩裡有她的考量,她的周到也看對什麼人。

作者將“人多謂黛玉所不及”寫在了前面,可是我們在後面看到,原來是釵粉的湘雲,後來轉向了黛玉,而那般出色的寶琴,一來就成了黛玉的粉。敢情作者在書裡對黛玉和寶釵二人,運用了欲揚先抑、先褒後貶的對比寫法,而如果是隻看一遍紅樓或者是根本沒看光聽別人說的人,都被矇蔽了。

怎樣?你看《紅樓夢》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個思想轉變過程?


蘇小妮



1、不可否認,初讀紅樓,卻是不怎麼喜歡薛寶釵,這其實頗有一點先入為主的思想了。因為一開始便覺得寶黛真的是絕配啊,那麼對於之後出現的寶釵便提不起興趣了。加之看了一些“專家”們的分析,便越發覺得寶釵這個人,一定十分的有城府。對於當時思想還甚為幼稚的筆者,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思想再加上一些人對寶釵的抨擊,自然而然地也就不喜歡她了,甚至可以說還有一點討厭。



2、在筆者眼中,紅樓時值得反覆讀上許多遍的。在反覆研讀紅樓的過程中,筆者對寶釵的看法也在慢慢改變,至少沒有那麼絕對了。在書中,還是能尋得許多寶釵的可愛之處。印象最深的,便是寶釵撲碟那一段了,平時沉穩端莊的姑娘作出那麼爛漫的行為,也算是一種“反差萌”了吧,還有一些生活瑣事,譬如寶釵憐惜黛玉,送其燕窩等等。或許有人嗤其行為是收買人心,但在我看來,這些個行為是包含著寶釵的真情實意的,要不是真心憐惜,又怎麼會惦記著頓頓為黛玉送去燕窩,讓她補養、調理身體呢。



3、到如今,我算的上是喜愛上寶釵這個姑娘了。我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曾提到過《紅樓夢》:“我覺得啊,執著於比較黛玉和寶釵的行為,真的是太俗了。”這句話不無道理,執著於比較黛玉和寶釵,便會忽略了《紅樓夢》中的精華。許多人總覺得曹雪芹在紅樓中是推崇黛玉諷刺寶釵,在我看來不然,黛玉和寶釵都是鍾靈毓秀之人,才情俱佳,雖然不是很認同“釵黛合一”的說法,但是這兩位姑娘,都是難得一遇的佳人,沒有必要厚此薄彼。 雖說曾經對寶釵抱有敵意,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讀的次數的增多,對寶釵的感受也在慢慢改變。所以說,一直不喜歡寶釵的體驗,筆者其實是沒有的。


歐美文學風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文學作品,對於其中的人物,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可能千人一面,每個人的看法都一模一樣,如果這樣的話,它就不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


紅樓夢是曹雪芹大半生心血的結晶,裡面寫到的黛玉、寶釵等人應該都是有生活原型的,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看到這樣的人,我們在遇到這樣的人時,會根據自己的交友偏好選擇是喜歡他還是討厭他,這都無可厚非,沒有對錯之分。有人不喜歡寶釵,也有人不喜歡黛玉,這都是一己之見。


實際上曹雪芹對寶釵、黛玉等女子,沒有給主觀的評價,都是客觀描寫,至於喜歡還是討厭,每個讀者自己說了算,這也許正是紅樓夢的魅力所在吧,因為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舞臺大世界512

對於薛寶釵這個人物,說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人是高級動物,是多種特質的混合體,在薛寶釵身上同樣集合了各種元素,只能說她是個特別複雜的人,有缺點更有優點,不能以點概面。很多人討厭她的圓滑、世故、虛偽和冷漠,但是她的才情,她的沉穩老練,她的為人處世的風度,識大體懂分寸的舉止,充分說明了她的高人一等的情商和交際能力,要想在社會立足,最最重要的恰恰是這些東西,。再設身處地的站在她的位置想一下,父親過世,母親無能,哥哥混世魔王不成器,要想打好手中的人生牌只能依靠自己,哪怕是耍一點心機,使一些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們不要再一味詆譭薛寶釵,放眼當今社會,想要成為生活的贏家好像還真要跟薛寶釵學習一下。


生如夏花215711259

楷書先生有一種推論說中了我不喜歡寶釵太世故的原因,不是先入為主,而是本來就不認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種處事哲學。人生有所謀,有所圖,應該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書中我看到了小小年紀,飽讀詩書,貌美如花的寶釵殘忍的一面:為了討好王夫人,對金釧兒的投井不但無動於衷,而且另編排了金釧兒對主子不恭歪理。二是看到了她在滴翠亭陷害黛玉的歹心。三是她三番五次侵犯打擊黛玉,黛玉從未正面有對她的不敬。例如她借扇機帶雙敲,在詠白海棠中"愁多焉得玉無痕"。她表面上一套"衡蕪君蘭言解疑癖",背地裡卻利用呆湘雲向賈母釋放黛玉的不檢點,於是就有了"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的訓戒。有人說談戀愛需黛玉式的,娶老婆找寶釵式的。我認為這是心理,生活矛盾的選擇,沒有愛的共鳴,哪有夫妻的和諧?和一個頗有心計的人一同生活,過著同床異夢的生活,這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和折磨。我不喜歡衡蕪君整天置於衡蕪院的藥草中的那種味道,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我更喜歡瀟湘妃子置生在千竿翠竹中的清香,還有那淚花泡月亮的萬種風情。


快樂人生40206654

我正相反,我一直就是非常喜歡薛寶釵!寶釵姐姐聰明善良,懂得沉默是金。推己及人,對別人的煩惱和為難能感同身受,所以愛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幫助別人,還讓人不會覺得尷尬難為情。智商高情商高,生活中如果有這樣的朋友,是一件很美好快樂的事,可惜被薛姨媽許給了寶玉那個不靠譜的,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