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50城賣地收入超1.3萬億 宅地供應量有望提升

儘管2018年房地產調控持續收緊,地產商的投資熱情卻並沒有減弱,截至5月23日,全國50個主流城市的土地出讓金仍然超過了1.3萬億,同比大增47%。

50城之間的分化也已發生。杭州成為熱點,賣地收入超過千億,大約15個一二線城市維持在數百億,大部分城市則在百億左右。隨著銷售放緩,三四線土地市場熱度在遞減。

值得注意的是,在限地價房價、競配建的土地出讓制度下,土地溢價率普遍走低;招標和掛牌的產業用地、工業用地出讓更多。

5月19日,針對熱點城市居住用地供應偏低的問題,住建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增居住用地要達到建設用地的25%。

1-5月50城賣地收入超1.3萬億 宅地供應量有望提升

土地投資高度集中

受益於前兩年飄紅的銷售,“不差錢”的地產開發商在今年仍然積極買地,給地方貢獻了不少土地出讓金收入。

他們的投資軌跡,更加集中於一二線以及城市群輻射城市。根據中原數據,截至5月23日,50城賣地收入達1.34萬億,遠超去年同期。其中46個城市賣地收入過了百億,包括上饒、阜陽、金華、泉州等三四線城市,增幅普遍高於一二線城市,增幅最高為岳陽市,土地出讓金約127億,同比上漲1973.37%。

土地出讓金最高的杭州成為“香餑餑”,賣地收入高達1193億,同比上漲227%;另有蘇州、北京、重慶、濟南、寧波、佛山、成都等15城均超300億,佔50城總賣地金額的57%,投資越發集中。

截至5月24日,房企拿地依然積極,僅統計招拍掛市場的權益拿地金額,22家房企拿地超過了百億,合計拿地金額高達5139.6億,其中拿地超過200億的房企就多達10家。

不過也需要注意三四線城市的降溫趨勢。據業內研究機構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4月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共1091幅,同比、環比大幅下跌,其中就有多個三四線城市。

一個較好的消息是,從中原地產數據可看出,熱點城市溢價率基本在10%左右,明顯低於2015-2017年平均30%的溢價率,大部分城市溢價率均保持低位。以北京為例,2017年北京土地平均溢價率是24%,2018年截至日前是13%,已明顯降低。

2018年以來,限房價地價、競配建的土地出讓方式在北京以外的更多城市推廣,是土地溢價率走低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招標和掛牌的產業用地、工業用地出讓增多,底價出讓土地頻繁,也拉低了溢價率。今年1月份,富士康子公司鵬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1.23億底價摘得深圳寶安一工業用地。

中國指數研究院指出,2018年隨著工業用地供給方式的不斷優化,參與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的城市也將越來越多。

熱點城市居住難題

在巨大的土地出讓金增長背後,中指院指出,從市場上不同業態產品的不同去化週期可以看出,目前大城市住宅用地佔建設用地的比重偏低,提高一線和大的二線城市住房用地比例非常迫切。

尤其在過去兩年房價明顯上漲、庫存消化極大的城市如南京,杭州,廈門等地,居住用地供應偏低。

以杭州為例,截至4月份該市新房庫存去化週期僅為2.8個月,但在杭州2018年的供地計劃中,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為5041畝,僅佔總量的17.07%。

廣州的情況好些。根據4月廣州公佈的2018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全市供地總量約為19.39平方公里,計劃住宅用地供應6.25平方公里,佔比32%。

5月19日,住建部發布最新通知,再提多元化供地,並首次提出,要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探索推動供地主體多元化,6月底前提出並上報具體實施方案。

根據該通知,各地要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給,包括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熱點城市住房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建議按不低於25%安排,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在新增住房用地供應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

中指院認為,以後土地和住房的供應要按照住房發展規劃來,土地供應的規模將根據人口存量和增量的變化調節,人地掛鉤是未來的趨勢。

在熱點一二線城市,增加供應主要是有效盤活城市內部閒置的土地資源,除了城市更新外,還可集中在兩方面,即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及非房企業手裡的土地,這兩部分的存量其實是非常大的。

中指院認為,企業應該看到制度變遷帶來結構性的機遇,有關農村集體用地的改革將是未來幾年最大的制度紅利之一。目前,集體建設用地在獲取、融資、證券化方面都逐步打破,執行層面已有成熟的模式借鑑。

租賃市場也成為重點。“大家現在已經不再討論租賃能不能做,而是必須要做,這是戰略安排,”一家深圳的大型房企人士表示,對房企來說,住房發展規劃引發的土地供應結構和時序的巨大變化,將直接影響企業整體的投資決策,房企應充分研究各個城市的住房發展規劃,調整土地拓展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