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通用航空在大眾認知中“熱起來”

某通用航空公司在2015年~2018年,3年的時間裡收集了1萬餘份對中國通航產業認知的調查問卷,調查人群為北京市中小學生、北京城區和郊區社區居民,調查結果顯示98%的受訪者不知道什麼是通用航空。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出臺各項政策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從去年開始,民航局在適航、機場、空管、運行等涉及通航產業的關鍵環節出臺了60餘項政策措施,以深入推進管理模式改革,進一步為通航產業發展鬆綁。筆者認為,讓通用航空真正“飛起來”,要在政策支持與管理思路轉變的基礎上,讓通用航空在大眾的認知中“熱起來”。

一個產業的快速崛起,最堅實有力的推動力量是市場。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錢體驗通航飛行、熱衷於考取私人飛行執照甚至購買通航飛機時,通用航空業的經濟規模便會迅速擴大。培育通航市場,當務之急是讓大眾熟知通用航空,讓它從遠離日常的“高大上”真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讓大眾親身體驗通航飛行,近距離接觸通航飛行器,航展是一個絕佳平臺。不久前結束的2018年鄭州航展共接待了近30萬名觀眾,在上海舉辦的第七屆亞洲公務航空展的場面也相當火爆。航展不僅能夠讓觀眾有機會觀看飛行表演,感受飛行魅力,也能夠以展出各類通航飛行器的方式進行通航科普教育,消除通航飛行的神秘感。而一座城市如果能夠定期舉辦航展,也有助於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營造濃厚的通航氛圍。體驗是形成認知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各類通用航空展可在內容上增加模擬體驗、科技探索等環節,通過VR互動等技術手段增強體驗感和娛樂效果。

奠定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群眾性基礎絕非一日之功。筆者認為,校園是另一個進行通用航空知識普及的重要平臺。這一平臺受眾的年齡跨度大,學生群體涵蓋了天真爛漫的稚童和風華正茂的青年。從娃娃抓起進行通航科普教育,一方面傳播面廣、效率高,一堂課便能讓許多學生了解通用航空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課堂教育的傳播較為深刻,有助於讓“通用航空夢”在青年學子的心中紮根,為通航發展積累潛在的後備人才。美國實驗飛機協會發起的“雛鷹”計劃是一項旨在對8歲~17歲青少年開展航空科普教育,併為部分青少年提供乘坐通航飛機體驗飛行的一項公益活動。調查統計,參加“雛鷹”計劃的青少年成為飛行員的概率,是沒有參加的5.4倍,每100名17歲的青少年中就有2人會繼續學習飛行並取得飛行執照。

大眾媒體是普及新興事物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在媒體上,關於無人機方面的各類報道越來越多。無人機航拍作品、無人機飛行表演等內容也在廣泛傳播。正是這些內容讓無人機這一原本在大眾眼中的“高精尖”產品貼上了“接地氣”的標籤,有力地推動了無人機保有量和無人機駕駛員數量的迅猛增長。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發佈的《2017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總數為24407個,該數據是2014年的100倍。因此,通航航空的普及可以借鑑無人機的成功案例,總結傳播規律,重視在媒體平臺上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科普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