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新抗血小板药物靶点,预防“心脑血管病”将更安全!

科学家发现新抗血小板药物靶点,预防“心脑血管病”将更安全!

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前些日子有项研究显示全球约有1/3的死亡都与这类疾病相关。在心脑血管病中缺血性疾病无疑占了绝大多数,其核心病因就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造成的血管狭窄逐渐加重,最终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阻塞通往心脑的重要血管使血液不能通过,进而导致心脏和大脑细胞的坏死而危及生命。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物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血小板,如果我们把血栓比作一堵墙的话,那么可以把血小板比作砌墙的砖。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就是抗血小板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可以使血小板相互粘合的功能下降,进而使血栓不容易形成,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科学家发现新抗血小板药物靶点,预防“心脑血管病”将更安全!

血栓中的血小板

既然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很多科学家都在为攻克这一科学难题而努力,近日终于有一组科学家在这方面的工作获得了重大的进展,相关的文章已经发表在了《PLOS ONE》杂志上(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76602 )。这次的研究发现的是一个叫做CIB1的重要分子,其可以与血小板激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αIIbβ3 相互结合来发挥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该组科学家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CIB1基因缺陷的小鼠天然不产生任何血栓,但是仍然可以有正常的伤口止血功能。本次研究科学家则要证实CIB1是否在人的血小板中也有相同的功能,以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人员发现CIB1在人体的血小板激活过程中也同样有重要的传递信号的功能,因这一过程处于信号链的前端,早于伤口凝血的过程,因此对其进行干扰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可以避免出血的副作用。

科学家发现新抗血小板药物靶点,预防“心脑血管病”将更安全!

抗血小板药物

该研究人员表示根据目前的研究CIB1是非常理想的新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靶点,虽然在研究中他们已经应用互补分子和抗体进行了阻滞试验,但是未来还有必要开发更小更高效的分子作为药物。此外,他们还指出,在一些癌症和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中,血小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靶点也存在应用于预防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