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乾貨|養蝦達人分享養蝦經

僅是個人的見識,肯定有不足之處,呵呵,還請知者指出!

那個時候,也是剛在實踐中真正的接觸蝦,那時我所管理的一口塘,苗放了大概十天,下午五點多的時候,就有蝦在水面上遊了,嗯,大體上是順著一個方向的。

我見到這情況,從剛投苗和遊塘的時間段來判斷,就斷定是氨氮中毒,但,畢竟那時的根基還過於太淺,就沒說出自己的判斷,僅是對那技術員(兼老闆)反應了所管理的塘出現了遊塘現象。

他過來看了一下後,就讓我傍晚的時候投幾包粒粒氧,他說蝦可能有點缺氧了,而我那時投了顆粒氧後,就好心的順便將所有的增氧機打開(平時僅開二臺)結果他卻說我自做主張,當時我就有點後悔了,奶奶地,好心沒好報呀。都投粒氧了,卻還不開氧機,這理說得。。。

有一次,我記得是8月份,那時豔陽高照,幾乎全天都看到蝦趴邊,我那時對老闆說時,他對我說,這種天氣比較熱,蝦會趴塘,這很正常!蝦沒事的!這話說得我啞口無言!

有幾件事,我記得很清,那時我們的場是抽地下水的,放苗後七八天,苗下午就有點遊塘,有次我和他坐在塘邊看著那蝦遊塘,我見他沒拿出正確的處理方法,我就隱晦的說:有沒可能PH高了。事實上,我那時看下午蝦遊塘,我就懷疑是PH值高,氨氮中毒,我拎著試劑下來試過,四點多的時候,pH值就有9.5左右。

當時他的回答,讓我一直記在心裡,他說,早期的水,PH值不可能高! 就這麼的一句話,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幾次後,我就死心了,我僅是做好我的本職工作,默默的觀察水質的變化,隨水質的變化蝦的活動情況,以及用了各種藥後,蝦和水有什麼變化。

不斷的充實自己那貧瘠的實踐經驗。

我總結了一下蝦不同時間段遊塘的原因(不包括飢餓遊塘找食)的可能性:

1.早上出現趴邊或遊塘: 一般是缺氧、PH值低、底差所致。

2.中午時間段遊塘:一般是中毒性,溫度高,毒性強。

3.下午太陽下山前後二小時,一般是PH值高,氨氮中毒所致。溫度越高,PH值越高,氨氮中的分子氨的比例就越高。分子氨作用於蝦的鰓,導致生理性缺氧,蝦急躁不安就容易遊塘。過了這個時候段,蝦就安靜下來。

4.晚上九點到凌晨4點多,蝦急躁不安,狂遊,一般是PH值低,蝦脫不了殼所致。(這些僅是做為初判斷的依據,不完全是定論,所以,要自行把握)

我記得那時為了弄清楚為什麼蝦夜裡九點多就開始游到四點多,出現這情況的,是我隔壁人的塘,不過,我們的關係都很好。所以,那時,我從九點多就開始守著,想找出原因,那時用燈照了全塘,幾乎都趴在水面上觀察那蝦,但,卻沒發現有什麼異常之處。

坐在那裡呆呆的看著皎潔的月亮,苦苦的思索著,腦海裡不斷的過濾著自己的知識點,想找出蝦到底在哪個環節出了漏子,一直一個人坐在塘基上到深夜三點多,遠處的蛙聲一片,催人眠,苦索無果之下,僅好拍拍屁股,拖著沉重的拖鞋,踏,踏,踏的回房。。。

第二晚的時候,坐在塘基上,到一點多了,還是沒有找到問題的所在,一時煩躁起來,就隨手抓了一條蝦起來,卻發現那蝦的尾部帶有一段很薄的殼,那時,腦海裡閃過:滯殼病

也是運氣好,之前我抓了幾條都沒發現有殼在上面。後來又用燈很仔細的觀察,又抓了幾條上來,都發現有殼在上面,這時,才真正的確定了病因。

那時的心情,真是舒坦呀。。。。

翻看了一下筆記本,按著筆記本里的內容發一些東西:

蝦池底質不好的現象:

1.增氧機開動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或開動時下風口可聞到稍臭的味道。

2.池角泡沫發黃、浮雜物發黑。

3.池底有泡沫上升,特別在陽光的照射下。

4.池水水層分色。

5.繒網突然變髒、網底變黑、有膠狀物。

6.在池岸邊比以前多有野小蝦,雜蟹之類的。

7.向上覓食的白蝦多。

8.水變濃稠,風吹過水麵只出現細密的水紋。

9.PH值早晨和下午測量基本無變,長期低於7.3或高於9.0

10.塘的上空有很多鳥盤旋。

11.土塘的高出水位幾釐米處一圈發黑,有硫化氫的殘跡。

12.投料時,木伐動時,會有蝦跳,或有影子經過也跳,夜裡燈照也跳。

13.蝦經常看到有趴邊的。

14.停機僅一二小時蝦就出現缺氧的狀態。

若是平時勤測PH值的話,也可以從PH值的變化中判斷出水質的變化,有段時間我特喜歡測PH值。

白蝦最理想的PH值是7.8-8.6 波動範圍在7.3-9之間,一般蝦都沒什麼事。有時,低到7也沒什麼事,說白了,就是適應二字。但,這類的情況,還是少出現為妙,不然,就會伴隨著蝦的出事。

pH值高低,會導致很多伴生問題的出現,就不一一的列舉,一般的對蝦養殖書籍中都有提及到,感興趣的同仁可以找來看看。 一般在7.8-8.6之間,日變化量不超過0.5的話,是最理想的範圍。

早上低過7.5,下午高過9,一般是藻旺所致。

全天都在7.8以下,塘底酸化,蝦容易出事。

全天高過9,就要查明原因,是鹽鹼地,還是石灰等過量所致。

前幾天處於正常值,這幾天測時,感覺數值都在下降的話,那就是塘準備酸化;

pH值早晨和下午測量基本無變,長期低於7.3或高於9.0,就是底差了,要處理水和底。

強調一點,水體溫度計,是要一個滴。

因為我從事的,是高位池,一般放苗第四天,我就開始投料,以10萬苗4兩的量來計算而投料。

一般而言,蝦會上繒,大概是第十三天到二十三四天左右,我有試過13天就上繒的,當然,這和放苗的規格有關,我一般放的,都是0.7-0.8釐米的苗,上繒相對慢一些,一般是16-22天左右才能上。

在這之前,我一般都會控制著投量,一天二頓,早上8點,下午三點左右,在上繒之前,最高也僅是給十斤給它,呵呵,我們的放苗量相對大,一般一畝起碼是40萬。

試繒的時候,是按1%的量放在繒上,

早期:1%的量 也就是成年人用手抓一把的量 二個半小時到三小時為準

中期:2%的量放在繒裡,水溫相對低的話,就是二個小時吃完為準,天熱, 就1.5小時

後期:3%的量放在繒裡,1-1.5小時吃完為準。

我一般是塘裡放三個繒,二個在離排汙口有十米左右的地方,試料的,第三個放在排汙口旁,主要是觀察藻和蝦的。

喂料的話,是從二頓到四頓,到了快後期,或後期的話,若是感覺蝦不是很齊,就喂五頓,嗯,根據我觀察的結果,喂五頓十天左右,蝦就會相對很齊了。 然後再縮回四頓。

我前段時間在海南的時候,和當地的塘主聊時,他說他們那邊夜裡還投。

我是從不投的,因為一般夜裡的溶氧相對低,蝦吃料不積極或是不吃,所以,若是我的意思的話,是不贊同夜裡喂的。

我投料,四頓的安排是:6-7點 10-11點 1-2點, 4-5點 這四個時間段投

一般是中午那二頓投得最多,一般佔60%左右。 若是三頓的話,中間那頓佔到40%的,早上的,僅是佔25% ,下午的35%,當然,這僅是概數,沒太嚴格,是一個指導的量,呵呵。

據一些文獻的報道,蝦從吃料到消化後,是三到四個小時,所以,大家可以根據這個來安排投餵的時間。

投量,一定要控制好,根據不同的天氣來決定增減量, 一般,在陰天,我都會縮20%的料,下小雨,就等雨停後一小時再喂,下大暴雨,就當天不投。

水溫低過16度,是不投料的,在18-22度間時,我會適當的縮料,一般縮20%左右。水溫高過34度,也得縮料。

吹東風的時候,也要減料的,因為吹東風,是低氣壓,水體的溶氧相對低,蝦吃料少。

像土塘中的大潮,嗯,也就是所謂的初一和十五換水蝦大量脫殼時,可以減料或是不投,第二天再加20%的量。

若是本來感覺蝦吃料還正常,這幾天忽然暴吃起來,加料加到怕的話,就要縮料了,這是蝦出事的前兆,一般爆吃,就是蝦的神經出問題了,容易出事,呵呵。

水差或底差的話,也要適當的減料。特別是亞硝酸高的話,更要注意了

蝦是不連續生長的簡單無脊椎變溫動物,它的生長是在蛻殼到殼變硬這個時間段內生長,蛻殼的第二天吃料比較多。

高位池的話,不存在什麼大潮不大潮,要是取水點的水位深的話,天天都可以換水,天天都有大量的蝦蛻殼, 所以,沒有初一十五之說,呵呵。

有些人,在氨氮高(氨氮高,一般PH值也高,有藻旺的原因,也可能是塘底有機質過多所致),還用氮肥肥塘,這就有點過多了,呵呵,這會加高氨氮的。

還有亞硝酸鹽高的時候,也不能施氮肥,亞硝酸鹽,說白了,是氨轉為硝酸鹽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溶氧不足),也會提高亞硝的濃度。

土塘,如不是新開的塘,施肥,以單細胞藻素為主,同時施菌下去,分解底部的底泥,提供更多的營養物(當然,施有機肥也行)。

高位池就有所不同,有些人也僅用化肥來肥塘,但我個人不大喜歡這樣操作,感覺化肥肥塘,水色起得很快,敗得也比較快,PH不穩定,所以我一向都是施有機肥。

肥塘肥不起來的原因:

1.溫度過低,不同的藻對溫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過低的溫度,新陳代謝比較慢,起不來。

2.藻源缺乏,這問題我以前也曾遇到過,那個時候,剛接觸蝦塘,沒實際的經驗,就是施了肥下去,卻沒有看到水色變綠之類的,那時,就感覺很困惑,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沒有藻源。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可以引有藻水進塘,也可以一開始的時候,用帶有藻種的肥來施。

3.pH值過高或過低,PH值過高,得看是鹽鹼地,還是因為使用石灰或其他其他東西消毒時導致過來。或是塘中本來就高。過低,有時若是抽地下(地下水PH值有高也有低的)或是像紅樹林地區的塘,若是沒鋪膜,一般都會塘泛酸,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4.重金屬濃度過高,特別是地下水,湛江地區有些地方的地下水就是鐵嚴重超標,抽出來的水,接觸的時候稍為長一點,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就可以看到一層鐵鏽在水面,濃度過高,導致藻類不能維持胞內和大環境之間滲透壓的平衡,而導致藻類死亡,沒法繁殖起來。

地下水的化學成份可以說是極其複雜的,若是取淺水層的水的話,和地表水的相差還不大,若是打穿第一個隔水層來取水,就可能和地表水相差非常的大,地底岩石的分佈和成分相對複雜,所以,溶解在水中的成分也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有時在塘的二端各打一口井,可能一口有鏽,而另一口就沒,呵呵。

5.消毒藥劑用量過多,特別是帶有殺藻作用的消毒劑,我曾見過進水後用強氯精消毒的塘,沒法肥得起來,第二次再放肥時,長了很多蟲,蟲長出殼後,那殼粘在塘的膜上,長了很多絲狀藻,這塘就作廢了,那時還有蝦在裡面,蝦還是很正常,尚沒出事,我當時到那一看,我就對那塘主開玩笑著說,這蝦就放棄吧,以你技術,沒方法管好這塘了。

雖那時是用開玩笑的口氣說,但,那僅是我比較婉轉的說辭,我當時就是感覺那塘底這麼差,還肥不起水來,這蝦早晚都得出事,所以,才這麼說的。 結果也僅是過了幾天,那塘蝦就出事了,撐了十天最後排塘。

6.塘滲水過於太大。

7.有底藻或是泥皮在水底,也很難肥,絲狀藻等就不說了,就說說泥皮,有一次,我隔壁塘有一口滲水比較厲害,那塘主抽水七天後,剛好我到那玩,看到塘裡的水色起來了,我就對他說,你得放點菌和肥到裡面保一下水,不然,容易敗藻,那時他沒按著做,過了三天,水就清了,抽水好時,水敗了二次藻,那塘主後來肥塘就完全肥不起來,他連續肥了五次,他沒想到主要原因在哪,我又懶得再對他說,天熱了後,那泥皮冒出水面來,他連續打撈了三十幾天的泥皮,也是他的命好,因為他的塘滲水厲害,每天都得補20釐米的水,不斷的補水,降低毒性,那蝦才勉勵保到最後。

8.光照強度不夠,也不容易起水色,或是起來的,帶暗。最好是查天氣預報後,能有二天連續晴天,再肥塘,若是時間不充足,就僅能是博一把,希望上帝站在咱這邊,呵呵。

水肥不起來,還有別的原因,一下子想不到這麼多,呵呵,就這樣了

咱說說消毒劑吧——

很多人都是定期的十天半個月消一次毒,但,我個人一向不主張沒事也消毒。

像我管理的塘,有很多都是四五十天都沒消過毒的,呵呵。

我個人一向都認為,能不消毒儘量不消!水色好時,蝦沒啥事時,完全沒必要消。 當然,這僅是我的一家之言,肯定有些人不苟同。

要消毒,就要對消毒劑瞭解比較通透,不然,可能會好心辦壞事。

藥效方面:

漂白粉、二氯異氰脲酸鈉、強氯精、生石灰一般作用時間為一星期左右

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苯扎溴氨、碘製劑等一般是三天左右

二氧化氯一般真正的藥效為二個小時,五個小時就幾乎完全失效,這主要是看光照強度

市面上還有很多其他的消毒劑,但, 我接觸別的比較少,對藥效時間也不大清楚,所以,就不列舉。

要是想消毒後補菌,就一定要把握好藥效時間,僅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不然,就僅能是事倍功半了。

殺藻能力最強的,是苯扎溴氨,這玩意一般上午潑的話,下午或是第二天早上就透底了,非常強。當然,這得是有質量保證的才行,

有一次我印象很深。

我曾見過一種名為菌毒殺星的消毒劑,它的有效成份是苯扎溴氨,那時隔壁塘一塘主拿了一家藥店的菌毒殺星(山西出品),嗯,他潑的時候,我也在場,從產品的氣味、顏色和稠度來判斷,它無疑就是苯扎溴氨,但潑下去後,卻連個藻毛都沒殺死,就更別說消毒了。

那時,我就說他拿的東西質量上肯定是假的,他就到別的藥店再拿了一批迴來,名字也是叫菌毒殺星(湛江出品),有效成分也是苯扎溴氨,這次拿回來殺的時候,那殺藻能力非常強,下午就幹掉全塘的藻。

當然,要是我自己的話,我是不大敢用這類的消毒劑,殺藻能力過強,擔心會造成蝦的應激。

殺藻能力最強的是苯扎溴氨,接下來就是除二氧化氯之外的氯製劑,像漂白粉、二氯異氰脲酸鈉、強氯精,這類的東西對水體的破壞也比較嚴重,用這東西消了毒後,一般肥水都比較難。

二溴海因的殺藻能力也還行,但,沒那麼的激烈,相對溫和。

殺藻的產品還有很多,像重金屬中的Cu 、Zn之類,生石灰、撲草淨(這產品僅見過,沒用過)等,但,有部分的,沒真正的接觸過,所以,就不做說明。

想消毒,又想根據水質來選消毒劑的話,以下是本人的經驗。。。

像剛投的苗,二十天左右消毒相對安全一些。

水中的有機懸浮物相對多的話,個人推薦選二氧化劑。

藻有點旺,感覺要是這樣發展下去就不可控的話,就選二溴海因

初次消毒肥水的話,就先比較溫和的碘製劑,如聚維酮碘、絡合碘之類的

我還見過部分人把粒氧倒在盆裡,然後充水在裡面潑,其實,沒有必要加水,這樣,會散失部分氧。。。

有些人不捨得開增氧機,或是按照一些專家教授的說法,什麼早晨開一會,中午再開一會,下午夜再開一會。

哎,累不累呀,保證比較高的溶氧,讓蝦吃得歡,長得快,賺的錢多,電費這點小錢不就完全可以不計嗎。

我以前曾犯過一個錯誤,那就是拌料補鈣的時候,會同時放點VC在裡面,認為這樣可以讓VC促進鈣的吸收。或是有時水體補鈣時,也會摻著VC一起潑。

直到我有一次和南海研究所的一位老師聊天時說到這方面時,她才糾正了我這個錯誤的觀念。

後來我也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強氧化劑、鹼性物質,礦物質等都可以破壞VC,使它降低藥效或完全失效。

VC能促進鐵的吸收,但,不能促進鈣的吸收,促進鈣吸收的,是VD。

早上沒事做,溜到了廣州天河那的購書中心,想買幾本相關的書籍,但,還是比較失望,在他們的電腦上查了一下,連一本我要的目標書籍都沒有,就隨便的到五樓的科技類的書逛逛,發現上面有關蝦的書少得可憐,太少太少了,可以說沒有。

我到一個大的城市,我就喜歡到最大的書城去逛逛,看有什麼書好買不, 但,去了那麼多的書城,也僅是發現湛江霞山的購書中心蝦相關的書籍比較多點,不愧是蝦之都,呵呵。像南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類的書都少得可憐。

害得我要買這類的書,僅能是到網上的書店去逛,以前還感覺噹噹網和亞馬逝網上的專業書多點,現慢慢的,都在淘寶網上買了,但,還是有很多想要的書沒有找到。

目前我在找一些水生生物的原景彩色圖,像藻類的、輪蟲的、枝角類、橈足類、以及其他的水產相關的特種類的彩圖。若是哪位同仁知道哪本書相對比較多,請發相關的書名上來。麻煩了,呵呵

有些朋友經常在QQ問我看過哪些專業書,希望介紹一下,嗯,我目前將我手頭上有的書的書名給發一下,還有很多相關專業的書在湛江,沒在身邊,等有機會再發。

水產養殖操作技能

水生生物學

環境水化學

對蝦健康養成實用技術(這本書個人覺得很實用)

水產動物無公害養殖原理與水環境調控技術--以對蝦養殖為實例

南美白對蝦生物學研究與養殖

微生物技術與對蝦健康養殖

飼料學

飼料添加劑學

生物餌料培養學

養殖水環境化學

水產微生物學

水產動物病害學

生物化學

蝦類健康養殖原理與技術

養殖水域生態學

(基礎性日常管理類的書,我買過十幾本,內容都有些類同,但,還是耐著性子看,因為,每本書都可能有獨到之處)

還有一些書沒在手頭上,就不發了,若是哪位同仁覺得有相關不錯的書,也可以補發在下面,我有時想找本這類的書,也很難,若是大家手上有,湊出來的書目,估計也很嚇人的

我沒從事這行之前,有時會聽到周圍的人說帶幾大包的葡萄糖回去潑水,我以前以為這是很不錯的東西。

現從事這行了,也見了很多人用葡萄糖(50-100斤大包裝那種)的結果,我現對這東西的感覺僅有一點,錦上添花還行,力挽狂瀾就不大能做到。呵呵

葡萄糖對蝦的作用是提供能量,舒緩應激等的作用。

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糖類的東西,可以加速原生動物和弧菌的繁殖,若是水差時,卻又潑了這東西的話,那就會雪上加霜了。

我見過幾次在水差,每天都死幾斤蝦的塘潑了一這東西后,第二天偷死就加重,甚至達到幾十斤的,但,那個塘主也好玩,也可能他根本就沒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別的塘他也是這麼處理,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見證了葡萄糖的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