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爭著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背後有哪些政治因素的考量?

袁思怡

要清楚印度的意圖,首先要知道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到底是啥。我們都知道聯合國是當今國際社會最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其成員已經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國家,它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最大的目的就在於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防止再次發生新的世界大戰。它在政治方面體現了二戰戰勝國的意志。在聯合國中,安理會是核心機構,而目前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則是政治地位最高的國家,其擁有的一票否決權體現了他們與其他國家在政治權力方面的不同。所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歷來讓其他國家眼紅,也是最被詬病的聯合國機構。那麼印度為什麼要處心積慮地加入呢?

第一,這是印度歷屆領導人的願望。用尼赫魯的話來說:“印度未來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銷聲匿跡,要麼就做有聲有色的大國。”這個政治遺願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印度政治家,如何證明印度是有聲有色的大國呢?很顯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最佳選擇。

第二,證明自己不比中國差。印度近年來各個方面都發展很快,在全世界都比較突出,所以綜合國力提高比較快,但另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發展得更快,在中國速度面前,印度難免神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評價高於印度,所以印度就形成了與中國競爭的心理。這樣的競爭是全方位的,其中印度認為差距最大的就是國際政治地位,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大國的象徵,如果印度也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在政治地位上最起碼就和中國處於同一級別。

第三,實際的政治利益需要。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一票否決權,聯合國任何決議如果有一個常任理事國不贊成,那麼決議就通不過,就算剩下所有國家都同意也不行。這就有利於常任理事國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這是印度看在眼裡的。由於印度在南亞大國雖然最強,但面臨不少麻煩問題,如果取得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那麼就可以減輕很多解決問題的麻煩,同在其他事務上爭取更多的國家利益,正常政委為世界所尊敬的政治大國。


詹思丁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印度入常這些年一直炒的沸沸揚揚的,但是一直都是風聲大雨點小。印度在入常問題上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我覺得吧,印度這些年來一直積極的尋求入常,其原因無他。

需求政治大國

近些年來,印度作為金磚國家之一,經濟的發展可謂是賺足了世界的眼球。經過GDP算法的改變,印度的經濟增速今年超過中國,成為了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國家。這可不得了,印度總理為此到世界各國訪問,推銷印度的經濟,企圖擴大印度的影響力。經濟上的搶眼表現,使得印度想要尋求更大的舞臺,參加國際事務的管理。而參與國際事務,最直接的就是聯合國,聯合國最有影響力的機構是安理會。但是安理會可不是印度的野心所在,印度想要進入的是安理會的核心領域,常任理事國。作為新興崛起的國家,印度在國際事務中一直都表現的野心勃勃,從2005年開始,印度聯合其他三國組成入常聯盟(G4),開始了它的入常大業,從此以後,每年印度都會重提安理會改革,但是每次都吃著閉門羹。但是印度入常的道路是非常艱難的。



入常前景

第一,美俄的態度。作為印度的兩個主要武器賣家,俄羅斯和美國把商人利益的嘴臉演繹到了極致。在國際上,支持印度入常最積極的就數它倆。這給印度的信號可了不得,美俄兩個有影響力的大國都支持我了,看來我入常指日可待了。但是對於國際關係來說,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美俄兩個國家對於這種給個糖在打一棒的事情做多了,只能勸印度的領導人不要太天真。



第二,英國的態度。英國作為印度曾經的宗主國,對於印度入常問題的態度非常明確。NO!其實,很好理解英國的這種態度,英國現在還是英聯邦的名譽上的領導國,如果印度入常,那不是間接的承認了英國影響力的退化,雖然這種事已經在發生了,但是對於英國這位沒落的貴族來說,這是保住尊嚴的最後辦法。



第三,中國的態度。中國和印度由於歷史原因,兩國的關係一直不太好,中國對於印度入常問題是的態度也非常的明確,不同意。中國的原話是,不能“預設改革成果或者強行推動不成熟方案”,不僅影響聯合國會員國團結,最終也會損害安理會改革進程本身,這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第四,國際社會的態度。印度作為曾經不結盟運動的老大哥,在國際上的支持者其實是很少的。並且,在國際聯盟中,還有一個反“G4聯盟”叫做“團結謀共識”聯盟。一開始這個聯盟是意大利成立來反對德國的,但是發展到現在,這個聯盟直接開始反對“G4”的入常方案,這個聯盟的影響力其實並不小。目前有70多個國家加入了這個聯盟。它們也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但是它們支持中小國家進去安理會。



可以想到的是,印度在未來還是會奔走在入常的跑道上,雖然它還是會這樣毫無進展。但是,在需求入常的道路上,印度正在慢慢的積累國際影響力,我想這才是印度的深層計劃。總的來說,隨著印度的經濟實力不斷強化,它需求政治大國的野心會越來越強的。

各位看官,對於印度入常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積極探討。


鐵腕時局

面子。我們知道,印度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國家,從建國之初就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同時印度又自視過高,認為自己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來說,完全有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此外,印度還非常喜歡與鄰居大國做比較,當前其鄰國中已有兩個國家進入,如果自己被排斥在外的話,是很失面子的一件事情。


裡子。所謂裡子,主要是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後所擁有的權力及由此帶來的利益。由於歷史的原因,聯合國成立之初確立了五個國家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同時也賦予它們一些特殊權力,比如否決權,即大國一致原則,使它們在國際重大問題上擁有更多決策權。同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大國的標誌之一。印度經過多年的發展,實力有很大提升。因此,它需要擁有這一身份來證明其發展的成就。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有點骨感。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印度實現這一目標有一定難度。


姜運倉

阿三阿三“世界第三”,自認為世界第三的阿三們認為他們真的就是世界第三,所以認為世界第三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太尷尬了,而世界第三入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入常之後的好處太多了,說不定還可當老大呢!這種想法越來越膨脹,越來越迫切,於是活動就越來越頻繁。豈不知,其實五常沒一個願意設“六常”的,所有支持者都是玩的政治遊戲,都不會容忍自己的權利減小的。所以哪些幻想入常的國家都是被玩的對象,而玩他們的恰恰是他們的“支持者”;在他們給予“支持者”大量錢財物之後,仍舊不會達到目的,註定不會達到目的。他們的想法都是天真的、一廂情願的。


海上生明月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