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德國為什麼總理是最大的?

吃啊啊啊\n

印度和德國的總理不是人民選出來的,而是人民選舉議員,然後在議會中哪個黨的議員佔多數,這個黨的領導人就出任總理,組建政府。當然組建政府前需要經過總統批准。

所以印度和德國,是由總理領導政府的一切,實權最大。這和美國不一樣,美國總統是由人民直接選出來的(雖然有選舉人團制度),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領導人。

印度、德國總理任命的所有部長,都得從當選的議員裡面挑選。美國總統任命的部長,不需要是議員,比如前國務卿蒂勒森,以前是商人。

那印度、德國的政府領導人是總理,國家元首是誰呢?國家元首就是總統。政府通過的法案,需要總統簽署才生效,總理需要總統任命後才能組建政府,外國大使是向總統遞交國書,總統是名義上的軍隊統帥。

所以在總統的權力都是虛的,起一個代表國家的作用,總理擁有實權。


上丞工作室

印度和德國雖然都有國家元首,但是總理確實際上對政府負責,這種政治制度即責任內閣制。

一般,內閣是由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或幾個政黨聯盟的領袖人物組成,其首腦稱總理或首相,其他內閣成員稱作部長或大臣。內閣掌握實權並且處理政府事務,總統只是名義上的元首,不負責實際政務,僅僅作為國家的象徵。如果國家內閣組閣不成功,或者內閣被彈劾等狀況下,國家元首要任命新的首腦重組內閣,或者進行議會大選,根據選票來組閣。

內閣制下,總統大事小事都得內閣副署,而總理只需要對國會負責,不對總統負責,總統成了象徵意義上的國家元首。

在整個的過程中總統其實跟英國、西班牙等王室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說2015年西班牙政府多次組閣失敗,所以西班牙國王不得不任命新的首腦來重組內閣。

而在美國式的三權分立的總統制下,總統在國家政權中負有實際的政治責任,對於若干職權的行使,諸如行政權、複議權、宣戰、媾和等等。總統、國會以及最高法院分別擁有相應的行政權、立法權以及司法權,相互制衡。雖然規定要總統決策的時候要取得參議院的同意,但在原則上並不對其負責,因此實際意義上總統可以繞過參議院行使權力。


國家人文歷史

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體分兩類: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又細分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和二元君主立憲制。前者以英國,日本最典型。其特點是,君主只有禮儀性,象徵性的權力,名義上的最高國家元首。國會,政府,法院三權分立。政府由國會中多數黨派組成。政府對議會負責,議會可以解散政府。政府也可以提請君主解散議會。二者相互制約。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以沙特阿拉伯為典型。君主有實權,是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

民主共和制,細分兩種,議會制共和制,和總統制共和制。二者都設總統。都實行三權分立。議會制共和制以德意,印度最典型。總統是虛位元首,無實權,平時只執行禮儀性象徵性的權力,但是法律上,地位最高。總理掌握行政實權,對議會負責,議會認為總理不合格,可以解散政府。相反政府也可以提請總統解散議會。平時總理行政事務多,曝光率高,所以覺得權力最大。

總統制共和制起源於美國,也以美國最典型。總統掌握行政權,還兼任三軍總司令,不對議會負責。議會不能因為政策原因罷免總統。只有總統違法違憲,可以彈劾下臺。所以總統有實權,且權力大。國家政局穩定。


子川先生1

1、世界上主要的政體主要政體為:社會主義國家與民主選舉制度國家。中國、朝鮮、越南、老撾、古巴等是社會主義國家。其特徵是人民選舉人民代表,由各級人民代表選舉各級領導人,直至由全國人民代表選舉國家最高領導人。 2、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最盛行的是議會制政黨選舉制度(已含蓋幾乎所有君主立憲的國家)。包括印度、德國、英國、日本、泰國、柬埔寨、馬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以色列等國家。都是經過投票選舉各政黨推薦出的各地候選人的形式,最終由得票最高者獲得首先組閣權,沒有獲得議會過半席位的支持就無法組閣。單獨政黨獲得過半席位時,可單獨組閣,總理擁有實權,議會有擺免總理的權力,總理為議會負責。無論是國王還是總統,只是權力的象徵。 3、美國是議會(參眾兩院)、總統、法院各司其職,三權分立且不設總理的國家。法國、俄羅斯等國家是總統選舉產生,總統擁有實權的國家。


留研

除君主跟共產兩個體制外,地球上的國家大多分成底下三個政治制度:

一.內閣制:
又稱議會制,以內閣作為行政與立法間橋樑的政府體制.英國為代表國家.
1.行政權和立法權的關係-融合
a.閣揆經國會同意,且身兼議員
b.閣員須身兼議員
c.內閣可對國會提出法案
d.有質詢制度
2.國家元首是否等於行政最高首長,而其各自產生的方式為何-
a.元首不等於首長


b.元首由各方式產生,如世襲
c.首長由國會多數黨選舉產生,為多數黨的領袖
3.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制衡機制-倒閣權與國會解散制度
4.政治責任的歸屬方式-"副署制度\

從今以猴

你可能看到這兩個國家的政府總理在國際事務中拋頭露面比較多,就產生了總理最大這樣的感覺,是吧?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兩個國家都有總統,總統才是國家元首,即你所說“最大”的人物。總理是政府首腦,可能是他們的二把手吧?那為什麼這兩個國家的總理拋頭露面反倒比總統多呢?這是由國家政體決定的。在他們那裡,總統雖然是國家元首,但不負責具體事務。一般只做一些禮節性的事務,如接待外國元首來訪等。國家的具體事務交由國會和政府去管理。國會負責對內政外交重大事項的決策,事項定下來以後交由政府去執行。由於政府是執行機構,所以你會看到他們的總理在國際上頻繁地拋頭露面,忙得不可開交。


心際旅行76331311

在政治體制上,現代國家一般分三種,一種是總統制,即總統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兼任政府首腦。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如美國,一種是半總統制,即總統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掌握部分國家行政權,如外交,安全,國防等,總理掌握另外一部分行政權,如內政,財經,金融等等,但總體總統高於總理。如法國。最後一種就是內閣制,也就是總理制,即政府由議會選舉產生,議會最大黨組成現政府,該黨黨首就是政府總理,總理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理對議會負責。而總統更多是禮儀性質,名譽性質。不承擔行政與實際責任。印度,德國,意大利,英國,日本都是這種政治體制。


清水空流

國體不同而已。內閣制和總理制,很多啊,日本,德國,以色列都是的啊。內閣制的好處就是政府同時掌握立法和行政。這樣政令統一,執行容易。總統制,雖然總統權利大,但是立法搞不定,麻煩就是一大堆。比如,美國和韓國。總統府大不過立法會。動不動就鬧事,操心的很。美國是動不動預算通不過,韓國是動不動就彈劾。鬧心的很。這樣看內閣制要省心一點


蝸牛跑車手

印度和德國是議會共和制國家,聯邦大會由聯邦議會的議員們間接選舉總理,當然民眾的選票是主要的,總理是議會多數黨成員,又是聯邦政府首腦,掌握政府的實際行政權力。議會共和制國家設有總統一職,只是國家像徵性的虛職,沒有行政權力。


心經88514111

這於本國的適合本國的國情有關。印度和德國都是責任內閣制,首相為行政長官,政府首腦,對議會負責。總統或者國王等,都是國家元首,統而不治,沒有實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