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青白瓷器故里

桃花源里人家

在進坑這個充滿陶瓷“芬芳”的古老鄉村

當你走進這裡

走上瓷石古道

就彷彿走入了宋代

置身於宋代制瓷場景當中


在景德鎮青白瓷的故里——浮樑縣進坑村,完整地保存了景德鎮宋代制瓷業的原始風貌。然而,進坑村並不為當時的人們所熟知,直到2014年,一個年輕人發現了這裡,與村民一同“忙時種田,閒時考古”,進坑村得以重現宋代古韻。她就是北大畢業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教師黃薇。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黃薇的理想當中,文化是有生產力的,她想試驗一下文化能不能帶來生產力。進坑所有的事兒,就是一個社會實驗。為什麼提出“忙時種田,閒時考古”呢?這是有依據的。宋代的景德鎮,都是忙的時候種田,閒的時候做瓷器。她想再造這個傳統。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2014年,她與同是北大人的先生黃清華一起,舉家搬進進坑村,從此開始了鄉村生活。成立東郊學堂開展陶瓷學術交流,保護和維修遺址。承包下村民的水田,並請來村民一同參與耕種。與村民一起成立了陶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村名致富。

短短3年時間,進坑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蛻變。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黃薇為大家介紹瓷石古道

垂直管理,流轉土地,然後請村民種田,嚴格執行有機種植,為此也請教了很多人,堅決不撒農藥,堅持有機種植,一路摸索,終於成功。收割的時候很漂亮,用自己的米在水碓上打年糕,很有意思。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生態大米

利用進坑一流

空氣、水源、土壤、日照等生態環境,進行有機種植。選用傳統秈米稻種非雜交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撒石灰粉防蟲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除草除蟲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溪水灌溉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為了有效防止蟲害,

採取疏距種植,株距為50釐米X 50釐米,

穀子通風、光照充分,營養轉化充足,成熟時穀殼金黃,顆粒飽滿,不用湊太近,就能聞到大米特有的濃郁谷香。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晚季秈米,細長米粒,採取最原始的方法簡單脫殼加工

保存最豐富的大米原生營養,不上光,不打蠟不添加香精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好的東西當然想給分享更多的人,黃薇的東郊學堂經常開展相關的文創、攝影、寫生、講座、論壇等一系列活動,歡迎更多的朋友“進坑”!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考古學家如何種出好吃的生態大米?

我們幫助良心種植的新農人

將絕對安全的食材、地道的特產

送到每個追求品質的家庭

以夢為馬,相約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