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獨立團被偷襲,團長孔捷被撤職,李雲龍為何挽留孔捷?

居源月穎

文/炒米視角

原本這獨立團不是李雲龍的,是孔捷的。而丁偉的新一團才是李雲龍的。李雲龍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正面突破坂田聯隊,還幹掉了坂田連隊的指揮部。結果撤職,去當了被服廠廠長。而丁偉本身是要去抗大學習的, 卻趕回來撈了個現成的。這裡就要說到了,丁偉厲不厲害?絕對不比李雲龍差。丁偉只帶了一個警衛員,連個政委都沒帶,就輕輕鬆鬆地把李雲龍的新一團給接收了。李雲龍只帶走了一個張大彪而已,還被旅長批了不要搞“山頭主義”。丁偉接班當天,一個命令所有新一團的戰士都敬禮歡送老首長。


那再來看到李雲龍來接收獨立團了,結果自己帶了一百套軍裝不說,發現獨立團沒那麼好接收。因為當時獨立團都只認孔捷。這事就怪啦,這說明啥?獨立團的戰士比新一團更重感情? 不是,因為兩個團的情況不一樣。 新一團剛打完勝仗,士氣高昂,換一個團長過來,意味著整個團進入了一個主力團狀態。我們知道八路軍改編的時候,很多編制是被壓縮的,所以新什麼團,獨立團什麼的都是自籌糧餉,沒有國軍編制的。而新一團,由一個非正規團被李雲龍帶成了一個主力團。而孔捷的獨立團實際上仍然處於非正規團向正規團過度的階段,只差一個勝仗,然而勝仗沒等來,卻莫名其妙吃了個大敗仗。此時如果團長再一撤職,這個隊伍就要散了。軍心動盪 ,士氣全無,領導再一走,其他人還有啥心思打仗?


所以李雲龍把這一幕看在眼裡,來看看李雲龍如何處理這爛攤子?表面一聲不吭,立馬去旅長那打報告,撤編受損失最嚴重的營,變成加強連,調張大彪來做連長,留孔捷做副團長,蹲守一營。這種方式其實就是短時間內提高凝聚力、提高士氣的方法。一方面讓其他營看到失敗就面臨縮編,甚至解散的懲罰;然而另一方面,對於縮編的營而言,降級留任個我們仍然是一個團隊,而且通過各種方式補充,自己反而因為“降級”有了更多的增強實力的自主權。


而留孔捷,對李雲龍而言,一舉多得。此時化悲痛為力量,孔捷的作用比李雲龍更重要(孔捷在,保證獨立團的戰士們沒其他想法,仍能是一個集體,老人的凝聚力肯定高於新人);基層交給張大彪跟孔捷,他要留著腦子想怎麼充實發展壯大隊伍的實力。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在李雲龍的“野路子”帶法下,一個打了敗仗 ,士氣全無的非正規團,短短的功夫,竟然連騎兵連都有了。


而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比,普通戰士對李雲龍就真的從內心服氣了,也就願意跟著李雲龍幹了。此刻獨立團就萬事俱備只欠一場勝仗了。勝仗一結束,再將孔捷調走,就會像當初丁偉接受新一團那麼容易了。

果然“李家坡”一戰,獨立團整團以戴罪立功的心態,打了一場大勝仗!而此刻孔捷也功成身退 ,調任新二團做團長。而獨立團從此也就認定了李雲龍。


炒米視角

李雲龍說他老奸巨猾心眼多,沒人會反對吧?他雖然看起來是大大咧咧的粗人一個,以前也只是個編筐的,可是在很多事情上他並不含糊,膽大心細鬼點子多,比如從土匪那截回來的楚雲飛的物資,三番五次的交涉,李雲龍都得打了哈哈,愣是沒給。按照李雲龍的思維,他都是不按套路出牌,而且一貫我行我素,

從他參軍開始,人生也算是跌宕起伏,不是被擼了去當伙伕,就是去當被服廠廠長,所以很難和其它人一起指揮戰鬥,從趙剛做他的政委就看的出來,他一開始只讓趙剛管生活,軍事上的事還是他說了算!


正常情況下,李雲龍是不會留下孔捷的,就像丁偉接替李雲龍做新一團團長,李雲龍在,丁偉是很難真正接手團長一職的,而有孔捷在,自己也很難指揮士兵,去的第一天,士兵就表示要跟隨孔捷走,當然,孔捷和李雲龍的性格還是不一樣的,李雲龍一向比較霸道嘛,不太講究那些禮節,那麼為什麼李雲龍還要留下孔捷呢?

第一,穩定軍心。

孔捷和團裡士兵的關係很鐵,大家一心想要跟著老團長,所以難免不會對李雲龍這個新來的團長心有芥蒂,所以在日後的訓練或者作戰中,未必能發揮真正的實力,這對打仗是很不利的,留下孔捷,可以穩定軍心,而且孔捷和李雲龍不同,他被日軍襲擊打了敗仗,他自己覺得丟臉,覺得自己窩囊,他知道李雲龍,所以會很認真的聽取李雲龍的意見或者心服口服的接受李雲龍的調遣,但是你要是讓李雲龍去聽丁偉的?門兒都沒有!他不指揮丁偉就算不錯了,所以他才把孔捷留下來。



第二,孔捷有實力。

孔捷原本就是獨立團團長,和李雲龍是多年的戰友,他的能力,李雲龍是知道的,他初來乍到,除了需要孔捷能穩定軍心以外,還需要他幫助自己出謀劃策,帶兵打仗,比如偽軍的騎兵連,就是派孔捷去帶回來的,當然別人可能也能做到,但是沒有孔捷穩妥,傷亡也低,能把一團之長留在部隊裡做副手,部隊戰鬥力還用說嗎?



李雲龍就是個人精,說自己是泥腿子,可是心眼比誰都多,就是因為這樣才能打勝仗,我們才喜愛他的嘛!


軍事一點通

李雲龍挽留孔捷,夠哥們,夠義氣。但不僅僅於此。

第一,孔捷打了敗仗,無論是不是幫總部擋了子彈,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所以孔捷被弄去餵馬,就是當馬伕。從一個主力團團長變成馬伕,絕對是受盡嘲諷和白眼。就算將來再次起用,也是一段“黑歷史”。

而且,一步慢,步步慢,到時候很可能會錯過許多。

所以,李雲龍向老總求情,讓孔捷呆在獨立團帶罪立功,是因為他們是一個班出來的老戰友。李雲龍不忍心看著老戰友在大展身手的關鍵時刻被派去養馬!而副總指揮心裡跟明鏡似的,但是他太喜歡李雲龍了,所以這個面子還是給了!

第二,獨立團是孔捷的獨立團。孔捷在獨立團的威望是任何人也不能比的。孔捷要走時,士兵甚至說“寧肯被機槍突突了“,可見孔捷的人望。李雲龍來接替孔捷,在道理上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在感情上,會讓大家覺得是李雲龍擠走了孔捷。

戰士們孔捷感情深厚。李雲龍“空降”到獨立團,很多工作不好開展。有孔捷在獨立團坐鎮,李雲龍就能夠迅速掌握獨立團,瞭解獨立團的情況,最大程度上減少戰士們的牴觸心理。有些話,讓孔捷來說會更好一些。例如整編。

不僅僅孔捷感激李雲龍,戰士們也會感激他。

第三,獨立團連續幾場戰鬥,損失較大,此前和坂田的戰鬥中,獨立團政委李文英犧牲,孔捷負傷,和山本一戰,獨立團喪失了精銳力量。

可以說,此時獨立團的士氣是非常低落的,而且缺少軍事幹部。

孔捷的帶兵能力是出類拔萃的,而且執行命令堅決,有孔捷在,就能夠成為李雲龍的得力助手,對迅速穩定局面、提高士氣有重要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是:孔捷是條漢子!鐵骨錚錚!一身正氣!讓人佩服!讓人欣賞!


脂肪故事

電視劇裡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丁偉接替李雲龍時,彭總就告訴他,現在八路軍在前線缺軍事幹部。丁偉又原封不動的把這句話告訴給了李雲龍。


像李雲龍和孔捷這樣有經驗,而且是現成的團長,真的讓他們去養馬,那才是浪費。

在電視劇裡面,彭總讓團長去養馬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李雲龍被處分時,彭總也考慮要不要讓他到總部養馬,或者到炊事班背大鍋。這說的都是氣話,氣消了也就沒事了。

只要有機會,復職是遲早的事。戰爭年代不會真的讓一個有經驗的團長去幹這種大材小用的事。除非是站錯了隊,或者觸犯了政治原則問題。這兩樣,孔捷都沒有佔。他只是打了敗仗而已,甚至都不是臨陣脫逃,只是被打了一個偷襲。

打敗仗,找回來就是了。犯不著把原指揮員一擼到底。總部要的是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不是要刻意的羞辱這支部隊。

說到這裡多插一句,一般來說,如果部隊臨陣換帥。必須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老領導最好馬上調走,不能留在老部隊。否則新領導來了之後,工作不好做。

丁偉接任李雲龍,就是把李雲龍調走,讓丁偉全權負責。現在李雲龍接任孔捷的職務,孔捷卻沒有調走,而是原單位降職使用。這就很值得玩味了。說明,總部本來也沒打算讓孔捷真的去養馬。

只不過李雲龍剛來就說了一句犯忌諱的話。


孔捷說,這夥敵人跟普通的鬼子不一樣。

李雲龍說,你們獨立團這仗是怎麼打的?敵人一個沒打死,地上全是咱們戰士的屍體。

言外之意:獨立團都是一群什麼孬貨?


說這種話,這就是李雲龍的不對了。現在的獨立團團長叫李雲龍,團長都瞧不起自己的兵,這個團長是不是腦子有毛病?

張大彪還沒有調過來,李雲龍一個光桿司令。剛來第一天,就把孔捷得罪了。全團跟他嘔氣。這個團長,怎麼當?

接下來的一件事,讓李雲龍對獨立團的改觀非常大。全團的戰士都不鳥李雲龍,強烈挽留孔捷。

這種犯二的戰士,李雲龍最喜歡了。李雲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該怎麼幹。不把孔捷穩下來,一切的工作都別想幹好。只要孔捷一句話,李雲龍這個團長,算是坐穩了。

自古以來的權力交接都是如此,抓權的事情可以先緩一緩,取得基層擁護了再抓也不遲。


留下孔捷,跟孔捷認慫,這是穩定基層的第一步。幫孔捷找面子,幫獨立團找面子,就才是一個團長該乾的事。讓孔捷跟自己穿一條褲子了,最好是讓孔捷主動給自己揚名立威。獨立團的這個工作就好做了。




所以,李雲龍給孔捷求情,是一個綜合考慮的結果。

第一,八路軍缺乏軍事幹部。李雲龍給孔捷求情,時機非常準。

第二,孔捷不是孬種,他只是運氣不好,頂多叫麻痺大意。如果孔捷水平不行,李雲龍犯不著替他求情。

第三,最關鍵的一點,獨立團的戰士對團長很服帖。獨立團原政委犧牲了,新政委又沒來。如果沒有孔捷的幫襯,讓李雲龍一個人帶一群老兵,很費勁。


Mer86

這充分體現了李雲龍腦袋瓜子“鬼機靈”的一面,既挽救了老戰友的“軍事生命”,又討好了獨立團的幹部戰士,還順便給自己留下一個較具能力的幫手,可謂是“一箭三雕”,對獨立團迅速恢復士氣和戰鬥力非常有脾益。

李雲龍與孔二楞子一夜長談後,電話打給129師師長,死皮賴臉要求留下孔捷為副團長,其實也吃準了副總指揮基本會同意,孔捷與李雲龍不同,是個中規中矩不惹事的優秀團級指揮員,勝敗乃兵家常事,首長們也不想一棍子打死這樣的幹部,無非兵敗必須有個處罰而已,否則如何號令三軍?



一,必須給老戰友留下“哪裡摔倒哪裡爬起來”的機會,孔捷撤職與李雲龍的“蒼雲嶺”抗命突圍可不一樣,李雲龍打的是勝仗,早晚起復。而孔捷如果一旦離開一線作戰部隊,沒有用戰功洗刷恥辱的機會,軍事生涯很可能就被耽誤了,那可是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這樣的例子在軍中很多。

日本投降後,最早出關佔領瀋陽的曾克林將軍,曾任東野三縱司令,後期指揮權移交副司令韓先楚,自己首命組建戰車師,結果是韓先楚戰功赫赫,上將軍銜,而曾將軍僅授少將。



二,獨立團新敗,幹部戰士都憋著一口氣,既為老團長鳴冤,也一定對前來“接收”部隊的李雲龍抱有敵意,這是人之常情。李雲龍留下孔二楞子,既表達了對老戰友的關愛,也巧妙化解了這一矛盾,會很快贏取軍心。

包括將帶來的張大彪不直接安排主力營長,而是出任由損失嚴重的二營縮編的加強連長,都是李雲龍認真考慮過的,這是一種姿態。

三,孔捷雖然作戰沒有李雲龍機靈,那也是從大別山走出來的老紅軍,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百戰精英,有這樣一個執行能力強的副手,一般的八路軍團長求都求不來,李雲龍動動嘴,孔捷和張大彪就把偽軍第八旅的騎兵營掃了。

部隊主官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上下不熟,不好安排幹部特長和作戰分配,孔捷這個老團長的存在,使李雲龍苦惱的問題迎刃而解。



果然,李家坡一戰,李雲龍搭臺,孔二愣子唱大戲,一柄大刀上下翻飛,盡顯老紅軍本色。全殲山崎大隊,孔副團長英勇負傷,合情合理轉任新二團團長,而李雲龍也徹底證明了能力,樹立了威望,牢牢地抓住了獨立團。

判斷出山本特工隊的存在與目標,那是智商;挽留孔捷,是妥妥的智商加情商。


度度狼gg

軍令如山,可新一團團團長李雲龍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從小鬼子的正面突圍了,而且成功了!這就是一位戰將的獨到性格,可是付出了撤職的代價

抗戰時期,全民抗日,八路軍一個沒有編制的新一團竟然讓團長李雲龍帶的嗷嗷叫,程瞎子打不下來的小日本一個聯隊,讓李雲龍的巧奪天工的戰術——隱蔽戰壕,三千個手榴彈炸了個留平。

這就是八路軍的模範戰列

由於違抗軍令,李雲龍被撤職了。丁偉撿了個大的便宜,空手套白狼當上了新一團的團長。李雲龍哪裡去了,到被服廠當廠長。

總部首長想到戰將李雲龍

好刀一定用到刀刃上,不久獨立團的孔捷、孔二愣子被日本鬼子的特種部隊搞了個偷襲,孔團長孔二愣子被撤職,孔捷委屈!

在那個年代,打了敗仗是一定要受處分的,何況是主力部隊獨立團!
總部首長在獨立團的團長人選上慎重考慮還是想到了李雲龍,讓李雲龍去獨立團接替孔捷當團長。

打了敗仗的孔捷一定會想到被上級處分,但是沒有想到被撤職,更沒有想到是自己共患難的老戰友李雲龍來獨立團當團長。

這部劇的亮點是戰友共患難

李雲龍高興的是;又可以重返戰場,尷尬的是搶了老戰友的飯碗,權衡利弊,只有一個辦法,留下老戰友孔捷繼續在獨立團一起戰鬥。

可以理解;長征路上一起共患難的戰友,要翻身;只有在獨立團!

李雲龍有面子,為什麼?有老首長呀!只有求情,還得偷偷的求情!

為什麼要挽留孔捷孔團長?

一、在哪裡跌倒在哪裡爬起來,何況是抗日打小日本,這是孔捷說的。

二、戰友的情誼,不想讓昔日的患難與共的戰友受委屈!

三、不想給首長出難題,真能讓一位戰將去餵馬去?

四、有老戰友在,李雲龍開心,功勞是大家的,李雲龍說過;商量著來嘛,什麼你我的,心胸開闊。

李雲龍高明就是高明在這裡,即維護了老戰友的面子,又給老戰友立功的機會,這就是“凝聚力”的團隊精神。

李雲龍之所以能打勝仗,完全是體現了他的大度、共患難的精神。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日堯居k古史

要不怎麼說咱老李情商高呢?兄弟之間,何分彼此?更何況鼎鼎大名晉西北鐵三角!

亮劍中獨立團被山本一木特工隊偷襲致使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彭老總震怒,主力團稱之為發麵團,團長孔捷職務被擼,李雲龍走馬上任,出任獨立團團長。

孔捷孔團長那個憋屈啊,心裡那個氣呀,這仗是打得是真窩囊,走著走著被人打了一悶棍,換誰誰心裡好受誰不是氣得要死?誰不想打回翻身仗?是爺們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不是?

咱老李誰啊?這麼點事情要都做不好,這點情商都沒有那就不要混了。

實事求是地講,不要說孔捷,換誰第一次對上山本特工隊都不見得能有個好,老孔冤啊……事實上這是替彭老總擋了子彈,彭老總脾氣爆,但腦子好使著呢,這不咱老李一求情,就坡下驢了,副團長那就副團長好了,你兄弟倆合計合計怎麼著把這個事情給我解決了。

咱老李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要了解情況還要合計總不能連個能說話的人都沒有不是?

老孔這人吧,雖說中規中矩但是鐵三角的實力絕非浪得虛名,老孔帶部隊那還是很有一套的,這件事情老孔是有責任但總的來說誰心裡都有桿秤,老孔確實是冤……底下的戰士們心裡清除著呢,戰火歷練出來的感情不是別的什麼能比的,一看孔團長要走,都跟著要走,這還得了咱老李的工作還怎麼開展?

所以,於情於理,李雲龍都是要挽留孔捷的,孔捷也不想就這麼窩窩囊囊地就走了,事實上後來李雲龍帶著意大利炮成功地扳回一局,平安格勒戰役也被載入了史冊……

當然了,這一仗真正名揚天下的是意大利炮,額……還有意大利麵。


小僧愛讀書

李雲龍之所以為孔捷求情,那不只是戰友之情,也是有私心的。

在李雲龍去獨立團上任時,李雲龍和旅長提了個條件,那就是從新一團老部隊中帶幾個得力助手,旅長同意了,這說明李雲龍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到那時李雲龍並沒有留孔捷的想法,因為當時李雲龍很看不起孔捷,這點從他們當時對話就能看出來,李雲龍嘲諷孔捷部隊戰鬥力不行槍是朝天放的,這也激怒了孔捷,但是李雲龍隨後就發現孔捷在獨立團很得軍心,同時也看出來獨立團戰敗並不是孔捷的責任,這時李雲龍認為留下孔捷好處多多啊,也就向彭總求了情,八路軍總部也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李雲龍的請求。

李雲龍留下孔捷的第二個原因是獨立團當時急缺幹部,而孔捷就是去真的餵馬也幹不多久,就是李雲龍去被服廠當廠長一樣,八路軍總部不可能讓一個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指揮員去長時間餵馬,如果李雲龍不留孔捷,那孔捷也會和他一樣,很快也會調別的部隊去,與其那樣便宜了別人,還不如把隆捷留下配合自己工作,都老戰友了,合作起來沒問題。

把孔捷留下當副團長證明李雲龍的決定是對的,孔捷為了血恥可以說是憋足了勁,最後在打山崎大隊時,孔捷身先士卒立下大功。

在打完山崎大隊後,孔捷就調離了獨立團任新二團團長,但這也說明李雲龍的決定是正確的。


天宇的文史情懷

李雲龍挽留孔捷表面上給孔捷留了一個副團長的位置,實際上已經把把孔捷架空,到有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味。(非貶義)

孔捷和李雲龍是一個班出身,可以說是自己的老戰友,李雲龍江湖出身那一句“我們獨立團從來不會丟下一個弟兄”就表明了他做人的態度。所以說留下來孔捷除了對自己有利之外,還有一份自己做人的原則,畢竟孔捷不如李雲龍機靈,以後孔捷在升到團長就不知道猴年馬月了。


李雲龍留下來孔捷除了情分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獨立團在經歷偷襲之後士氣低落。李雲龍第一件事情就是從被服廠帶來了一批新軍服:一是為了顯示這個團長厲害能給兄弟們新衣服穿樹立威信,二是獨立團士氣低落,他需要給兄弟們來點新氣象。當然這一批軍服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所以當旅長來的時候李雲龍又喝酒立志,讓每一個人都憋了一口氣,加上李雲龍請命沒有讓孔捷走,更加提高了李雲龍的威信,也正好賣給了孔捷一個人情。

在後來偷襲騎兵營後分戰利品時和指揮圍攻日本偷襲部隊時,孔捷基本上沒有任何發言權,獨立團依然還是李雲龍當家,李雲龍不僅發展和基層部隊的關係,還把李大彪安插到部隊裡面,更加穩固了自己領導地位。孔捷更像是一個精神信仰,李雲龍把他留下來就是用來穩固獨立團的士氣和進一步管理獨立團。


虎賁軍huben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總叨叨分析李雲龍挽留孔捷有以下原因:

1、孔捷和李雲龍是多少年老戰友了,鐵哥們兒。李雲龍張嘴閉嘴“孔二愣子”的喊著,如果關係不好能那麼喊嗎?






孔捷是讓上面處分,據說是讓到哪去餵馬,這對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兵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李雲龍這個時候挽留他,是體現了哥們情誼,戰友情懷,也算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了。


2、孔捷雖然被撤職,但是他在駐地待的時間長,比李雲龍瞭解當地情況,李雲龍留下孔捷,遇事能有個明白人商量商量。

再者,孔捷作戰也是非常勇猛,被撤職有點窩囊和委屈,李雲龍留他也是不想讓老戰友太丟面子。



李雲龍也是好犯錯誤的主,所謂英雄相惜吧。李雲龍沒少體會挨處分的滋味,不想看著孔捷讓人收拾也是正常的表現。






3、孔捷被撤職,要去別的地方餵馬,李雲龍來上任,孔捷手下的戰士們和孔捷有感情,不願意讓孔捷離開,當時就有人提出來和孔捷一起走。


李雲龍這個時候挽留孔捷也是考慮照顧孔捷和戰士們的情感需要。有了孔捷的幫襯,李雲龍的上任能順利進行,訓練指揮起來也少了許多磨合時間,對三方都是好事。


通過以上分析,總叨叨認為李雲龍挽留孔捷是考慮了多方面因素以後,做出的正確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