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將軍不服從命令,但是立了戰功,戰後怎麼賞罰?

NightHunterVayne

戰場不服從指揮,對於軍人來說是大忌,即使你戰功赫赫,也必須要罰。開國上將許世友就是很好的例子。

解放戰爭濟南戰役期間,許世友以攻城總指揮自居,不服從整個戰役的戰略指揮,毫無協同作戰的意識,搞出了助攻變主攻,預備隊變主力的個人英雄主義行為,不顧戰區指揮員的作戰意圖,搞得全線將領不知道誰指揮誰。
濟南戰役雖然以我軍的勝利而結束,但戰區司令還是將其革職查辦了。許世友的部隊被編入宋時輪的部隊,許世友也離開了指揮位置,從此沒有在解放戰爭中出現過,後來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都沒有參加,這就是許世友大將戰場上搞個人英雄主義、抗命不遵、沒有協同作戰意識的後果。
在濟南戰役之前的孟良崮戰役,許世友也同樣有違抗命令,甚至摔電話的情況出現。不僅如此,在他的軍旅生涯中,有多次戰場抗命的記錄。

由於戰場多次抗命,在1949年軍隊整編的時候,跟他同一時期同一級別的都當上了兵團司令員和政委,只有他沒有。在55歲授予上將軍銜的人中,許世友也是最靠後的。


小賈講歷史

“”自古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對於戰場的實際情況,臨陣指揮員對於戰役的分析和見解比遠在千里之外戰略指揮者們瞭解的更深!

我舉一個例子!一個偉大的例子!
我們的“戰神”粟裕大將軍!

他是殲敵最多的將領!240萬敵人被他殲滅!居功至偉!
但是他先後三次抗命不遵!違抗了最高指示!

第一次:1946年粟裕“斗膽直陳”,贏得了“七戰七捷”

1、1946年夏天,中央軍委提出了以山東、太行解放區的我軍主力實行外線出擊,向南運動作戰。當時中央軍委電令華中局,要粟裕率領華中野戰軍主力兵團出淮南,與山東野戰軍一起配合作戰!

2、在接到陳毅司令員的命令後,粟裕根據自己負責的戰場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慎重的深入的分析。最終粟裕認為不能冒然的出擊,離開自己熟悉的戰場進行大規模作戰。他首先說服了陳毅,並獲得了華中局大部分領導的認可和支持!

3、粟裕擬就的電報以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的名義給中央發去了,主要就是建議“第一階段,仍留蘇中解決當面之敵”。中央軍委、毛主席在接到來電後,經過認真的研究討論,認為粟裕的結論是對了!收回了先前的命令,並採納了粟裕的建議。

4、粟裕沒有辜負中央軍委的信任,在7月中旬到8月底發起了“蘇中戰役”,在一個半月時間了七戰七捷,消滅敵人5.3萬!尤其是在海安一戰中創造的“15:1”的傑出戰績!

第二次:1948年初粟裕“斗膽直陳”,保存實力蓄勢待發

1、1948年年初,中央決定讓粟裕帶領3-5個縱隊南渡長江,開闢南方戰場,已達到吧戰爭引到外線,擴大戰略進攻方向,更能配合在大別山的劉鄧大軍的行動。

2、粟裕在接到命令後再次開始的縝密的思考,在獲取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他發出了著名的“子養電”,分別給中央和劉鄧發出《對今後作戰建軍之意見》,電文中陳述了發起戰略進攻和改變中原戰局的總體的戰略構想,和逐步付之行動的總體規劃。在中原廣袤的平原上集中大兵團的兵力,採用忽集忽散的運動戰方法,集中逐個的消滅敵人。

3、在電文的最後粟裕用了“管見所及,斗膽直陳”。這樣的語句充分表明了粟裕的慎重和鄭重!他的這個規劃為將來的全國戰略佈局提供了重要素材!

4、中央對粟裕的來電進行了反覆的斟酌和商議,粟裕的電文被五大書記輪流研究和提出意見。最後的決定是堅持既定的方案執行。

5、粟裕在收到覆電後,一邊準備渡江行動,一邊繼續研究改變中原戰局的戰略最佳方案!

6、這次抗命使得華野沒有過早的分散勢力,保留了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第三次:1948年4月中旬,粟裕“斗膽面陳”,為淮海戰役奠定了基礎

1、4月中旬,粟裕在獲得劉鄧大軍的同意和支持下,給中央發電,要求停止渡江的計劃。仍然堅持不率軍向南發展的策略,而是在黃淮地區搞幾次打的殲滅戰。在電文的最後“以上是職個人不成熟的意見……斗膽直陳,是否正確,尚祈指示。我們對南渡準備仍積極進行,決不鬆懈”。這也表明了粟裕是有堅決執行中央最後決策的意志!

2、這封電報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最後毛主席命令陳毅帶領粟裕到中央當面彙報。隨後五大書記集體聽取的粟裕的當面彙報和闡述。並正確的決定按照粟裕的戰略意圖執行中原的作戰。還對粟裕提出了要求,讓他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消滅敵人10個旅!

3、回到華野的粟裕不辱使命,發動了豫東戰役和濟南戰役,單單一個豫東戰役就消滅了將近10萬敵人,非常圓滿的完成的中央交付的任務。更是扭轉了中原戰局。

4、不就以後,偉大的淮海戰役取得了勝利,以60萬對80萬獲得完勝!

5、正是這個第三次“斗膽直陳”,為構成了以後淮海戰役設想的最初藍圖。他使得勝利的近程大大的縮短了!

第四:偉大的抗命不遵

1、粟裕將軍的抗命不從,是源自他對黨和國家的赤膽忠心。是忠誠和使命給了他坦然和勇氣,再三的抗命不遵。在受到質疑時他沒有退卻,這是對部隊的責任更是對國家的責任。

2、能有這樣的行為,更是積澱於多年一直在戰鬥一線粟裕,對戰爭情況的客觀分析,對作戰經驗的總結歸納。那份自信和魄力是有深厚的底氣的。

3、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排名第一!1984年2月5日戰神粟裕逝世。


杜陵閒人

《亮劍》劇情一開始,就是李雲龍違抗總部命令從坂田聯隊的正面突圍,雖然突圍成功還擊斃了大佐聯隊長,還是被剝奪兵權下放到部隊被服廠當廠長去了,八路軍副總指揮當時有句臺詞:戰場抗命這個毛病慣不得。



無獨有偶,江湖流傳李雲龍的原型有開國少將鍾偉的影子,而鍾偉在東北野戰軍縱隊司令的任上,奇襲威遠堡大獲全勝,但是在戰鬥進程中,兩次違反林彪的軍令。林彪當時並沒有深究,不過鍾偉再以後軍職一直不高,再後來因為特殊事件結局也不是很好,沒有哪個統帥會鍾愛抗命的部下。

一線部隊指揮員在戰場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機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上級的重要命令必須貫徹執行 ,這是部隊的鐵律,甚至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一支軍隊如果號令不一,是不可能有強悍戰鬥力的,畢竟首長是站在戰略的高度,而一線將領考慮的是戰役層面,有時候,將領抗命可能帶來的一些戰果,往往不及戰略上損失之萬一。



《少帥》裡張作霖的盟弟張作相文化程度並不高,卻唸叨出一句名言:“軍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為敗”。中心思想就是在軍隊這一特殊團體中,一元化領導的重要性。在解放戰爭後期,必須讓政治資歷並不高的林彪兼任東北局第一書記,就是這個考量,軍事統帥不能被掣肘,這個也是有血的教訓的。

新四軍本來以葉挺將軍為軍長負責軍事指揮,但是黨委書記卻是項英同志,一旦發生意見分歧必然影響作戰的時效性和一元化,皖南事變損失重大與此有很大關係。



如果抗命出現大的傷亡和損失,將領所承擔的責任非常嚴重,馬謖失街亭就是這麼沒的腦袋;如果是沒有堅決執行命令但是結果較好,最多也是功過相抵不會有任何嘉獎,事後還要被審查抗命的原因和具體情況,否則不服從命令的風氣如果形成,你抗命我抗命大家都自行其是,部隊還怎麼指揮,仗還怎麼打?

《亮劍》李雲龍打完平安格勒戰役,也知道後果不輕,攻城是要付出很大傷亡的,畢竟日本鬼子很善於防守,我八路軍又缺乏攻堅所必須的火力,那不是兩門“意大利”炮就可以搞定的。所以旅長找談話之前,他認為不掉腦袋就是幸事。

最後還能繞陳賡二包煙走,那就算造化。


度度狼gg

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

一線指揮員身處前線,最清楚戰場的實際情況,所以可能做出與總指揮不一致的判斷。只要是出於對戰略全局的考量,做出實際有效的決策,並且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那麼雖然抗命,也是立功的。

舉兩個例子。

一是葉飛將軍的郭村戰鬥。一個團對頑軍十三個團,陳毅命令他撤退,他抗命反擊,結果取得殲敵三個團的驚人戰績。舉葉飛回憶,戰後陳毅趕到郭村,一副怒氣衝衝,憋著火發不出來,開會的時候說:我本來是要來批評你們的,可你們打贏了,我還說什麼。然後嘉獎了挺進縱隊。不過後來還是私下裡狠狠罵了葉飛一頓。

二是鄭維山將軍的新保安戰役。鄭維山指揮北野三縱參與圍剿三十五軍,擔當新保安至北平方向的阻擊任務。在戰鬥中,鄭維山發現三十五軍有和北平救援部隊匯合的意圖,向上級報告,但上級似乎情報有些問題,不認可他的報告,沒有做出反應。關鍵時刻,鄭維山擅自調動預備隊封堵缺口,但這樣一來他的主要阻擊方向就比較危險了。上級多次下令讓他撤回預備隊,甚至說出了“戰役失敗,鄭維山要負全責”,鄭維山不為所動。後來證明,鄭維山的決定是正確的,三縱也贏得了此戰首功。

抗命立功,是因為他們以戰略全局為著眼點,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並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有的指揮官,心中沒有大局意識,只為自己取得功勞而抗命,雖然自己打了勝仗,但破壞了部隊的戰略部署,那麼肯定要受處分。


明厲鋒

有功就賞,有過則罰。

先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動畫片《熊出沒之叢林總動員》第三集:再現李老闆。李老闆在找到光頭強以後,繼續讓光頭強砍樹抓熊,以彌補他的損失。並給了他一些高級武器,同時,勒令光頭強一切行動聽他指揮。於是就有了光頭強各種滑稽的表演,一開始熊大他們被嚇得夠嗆,後來看出光頭強沒有自主意識以後,各種虐待他,最後,光頭強不出意外的又一次被暴揍一頓。以慘敗收場。

第二個例子,希特勒把英法聯軍困在敦刻爾克以後,不是趕緊一勺燴了他們,而是停止進攻,幹什麼呢?以此為資本,跟英國談判勸降!這不扯淡嗎?一勺燴了以後,英國自然乖乖談判了!結果敦刻爾克大撤退給英法美留下的足夠的反攻資本!不僅如此,他在北非也遇到了豬隊友,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沙漠之狐---隆美爾。歐洲本土都快保不住了,隆美爾竟然還在北非打的過癮!希特勒不但不阻止,反而一再增兵,都什麼時候了,結果希特勒北非兵敗,連防守歐洲大陸的兵都捉襟見肘了。

第三個就是眾所周知的細柳侯周亞夫與漢景帝之間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故事了。不多說了,眾所周知。

戰場信息瞬息萬變,確實應該“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因為上面的信息可能不夠及時準確。當然,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上面的信息要不下面迅速且準確的多,已經不適合這一條了。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總得來說,具體情況還有具體分析,也不能一概而論。但古代是以成敗論英雄的,都是論功行賞,按過處罰的。

閱讀量0

遊子天涯君莫問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參照電視劇【亮劍】當中李雲龍為了楊家峪父老鄉親和自己老婆報仇的那一章節!

李雲龍因為日本的一小股特種部隊在漢奸帶領下進入楊家峪屠村並將自己的老婆抓走,得知是被那一小股特種部隊屠村和抓走老婆的李雲龍,在沒有向上級請示並獲得審批的前提下,二話沒說,直接調集自己的所轄部隊,果斷攻打平安縣城!而日軍方面為了保護這一小股特種部隊,緊急調集周圍部隊前往支援,而我軍李雲龍附近部隊在沒有命令但是遭遇大股日軍的情況下,果斷出擊殲敵!就這樣在事先沒有部署的情況下,雖然我軍也傷亡不少,但還是殲滅了大量敵人,並且收復了平安縣城!為後面平安縣城周圍地區作戰取得了突破敵軍堅固防線的有利條件!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但是前提確是沒有取得上級命令私自調動部隊參加作戰任務,最後在取得較大勝利且得到很多同級甚至上級求情的前提下,也只是得到了功過相抵,不予表彰和追責的處罰!而在部隊裡,這已經算是燒高香的處罰了,估計也是在當時的作戰條件下,和取得的勝利方面,還有處罰取得較大勝利的李雲龍可能會對部隊其他將領帶來不利影響的綜合考量下,而且還有那麼多人為李求情的情況下,軍區才最終作出那種判罰!不然的話肯定不只是不予表彰,不予處罰這麼簡單了!

俗話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想一想也是,在這麼一個大的作戰部隊裡,如果各自為戰,而不是在最高統戰部的統一領導下的話,那麼部隊豈不是成了一盤散沙!所以不管私自行動能取得多大的勝利,軍隊都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李雲龍的例子一是出現在電視劇裡,當然也不排除我軍當時作戰真的出現過類似情況!但是考慮到當時的作戰條件和各級將領所受教育和軍人素養方面參差不齊的情況也可以理解,相信在現在的軍隊逐步邁向現代化部隊的情況下,這樣的例子可以說不會再出現了!


愛你83613

我曾經是一名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戰場上不服從命令,直接可以槍斃。即使立了戰功也不會賞,只有罰的輕重。假如你是一名軍人,不服從上級命令。對軍隊造成影響很大,下級不服從上級,軍令就是擺設。打仗就是靠軍令,指揮行動,戰士的單兵作戰能力。上下的完美執行才能打勝仗。



軍人說健康

說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就當然要說起一個人了,那就是周亞夫,有一次,漢文帝去慰勞軍隊,在周亞夫軍營裡漢文帝要駕車進入,隨從也是騎馬跟隨,個個都沒有下馬的意思,布料此軍營中的將士個個拔出長刀,刀出鞘,弓箭手進入戰備狀態,漢文帝隨從大驚失色,怒說,這是天子駕到,守衛軍門的將士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


總得來說,周亞夫還是比較好運的,碰到的是個明君,漢文帝最後還重傷了周亞夫,不過周亞夫也並不過份,下人報告後,周亞夫親自出來迎接聖駕,謝罪但是不行大禮。


可是事實上,官大一級壓死人,幽幽青史,李牧,李陵,岳飛,薛嶽,太多反例告訴我們,胳膊寧不過大腿,領導還是不得罪的好,就入項少龍所言: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的腐化


大家好i我是靜靜

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也就是說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如果戰場上都不按軍令行事,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那豈不是亂套了,即使再強悍的軍隊,也不可能打的了勝仗的,在戰場上抗命的軍人,無論勝敗都是要受到嚴懲的,這是千古不變的鐵律。
例如三國時期的馬謖,因不聽丞相諸葛亮的戰役部署,在山下要道安營紮寨,而非要在山頂上作軍事部署,還美其名曰居高臨下,將士必將戰力倍增,結果卻被司馬懿的大軍在山下給其圍了個水洩不通,更為重要的是山上的水源也被司馬懿給截斷了,沒有了水,馬謖的大軍戰鬥力急劇下降。


蜀軍飢渴難耐,眼看就要不戰自潰了,馬謖只好率領毫無戰鬥力的軍隊,向山下突圍,在王平的救援之下,馬謖才僥倖逃脫,但他所帶的軍隊卻損失慘重,幾乎死傷殆盡,對此諸葛亮大怒,為了軍隊的紀律,不顧馬謖是自己的心腹愛徒,依然對其嚴懲,下令斬殺了馬謖。


文史坊

從內心上我肯定會要公私分明,賞罰分明。但歷史上大多數都沒有個好下場。就算你因此救了你的國家,但在古代封建主義下,你在厲害但你不夠聽話,所以你註定會死,就算現在沒事,當權者也會秋後算賬。在現代戰爭中,有了一定好轉,比如井岡山紅軍反圍剿戰爭中,就出現了錯誤指揮。如果我們的革命先烈不勇於挑戰錯誤的指揮者(博古)等,有怎麼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