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為什麼鍾愛茅臺?

周總理為什麼鍾愛茅臺?

周總理非常關心中國的白酒產業,陝西的西鳳酒和白水杜康酒廠都是在他的直接關懷下建立的,他可以說是中國“現代白酒之父”。但周總理尤其鍾愛茅臺,不僅在各種場合推薦茅臺,而且還在茅臺和汾酒孰先孰後之爭中,旗幟鮮明地支持茅臺。正是周總理的支持,才奠定了茅臺酒“國酒”的地位,所以,茅臺酒廠尊稱周總理為“國酒之父”。

周總理善飲,而且品酒的天賦極高,1963年全國第三次評酒會上,茅臺酒雖然也被評入“八大名酒”的行列,但從第一名退到第五名。周總理知道後,請當時的輕工部長把茅臺酒參選的樣品帶來,他親自品嚐後,說:“這是新酒,不能代表茅臺酒參加評選,只有陳年窖存經過勾兌後的茅臺酒才稱得上是標準的茅臺酒。”一喝就能喝出酒的新陳來,憑這麼俊的品酒功夫,相信就是通過現代的專業考試,周總理也能當上國家級的評酒師。

周總理為什麼鍾愛茅臺?

但筆者以為周總理之偏愛茅臺,還不只是因為茅臺的口感及品質滿足了他個人的偏好,更重要的是茅臺酒滿足了他精神上的需要。周總理初飲茅臺是在1935年3月,紅軍三渡赤水,進駐茅臺鎮之時。那時,剛開完遵義會議,重新將毛澤東推到了重要的領導崗位上,參與重大決策。這次會議對於中央原來的負責人博古和顧問李德進行了嚴肅的批評,博古、李德並不承認錯誤,只能由當時也是領導班子“三人團”中的成員周恩來來承擔責任,他必須忍辱負重、顧全大局。遵義會議之後,周恩來仍被推選為黨在軍事方面的下最後決心的負責人,其實就是黨在軍事上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雖然被選入了政治局常委,但在職務上,只是“周恩來同志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身負紅軍的最高軍事責任,可以想見周恩來承受的壓力之大,而要和毛澤東這位個性倔犟、才能又遠超過自己的“助手”合作,也得經過一個較痛苦的心理磨合期,這時的茅臺酒,對於他緩解壓力,一定起了不小的作用。

周總理是位舉輕若重的人,他雖然不失革命家之豪邁,但卻總是在扮演著忍辱負重的角色,在漫長的政治生涯中,茅臺酒,這位和他有著“戰鬥友誼”的無聲朋友,多少次溫暖過他孤寂的心靈,也多少次見證了他勝利的歡笑。也許正是這種經歷所造成的感情,使他對茅臺酒情有獨鍾,甚至到了有些“偏執”的地步。有資料記載,解放後,汾酒廠和茅臺酒廠一直對孰先孰後的問題爭論不已,有一次全國性的會上,周總理讓茅臺酒師和汾酒師陳述各自的風味特點和工藝流程,聽後給出的評價是“瓊漿玉液,南北一方;名甲天下,茅臺爭光;若論先後,數我長江。這個態度很明顯,將茅臺推為第一。

據說周總理還說過,“白酒不提趕茅臺,不是不準趕,而是趕不了”。以他的地位,又發出這樣的力度,茅臺酒的地位是無人可以撼動的。周總理去世已多年,但他為茅臺酒所積累下的信用和口碑,目前仍是這個品牌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這一事實促使我們深入思考白酒品牌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

周總理為什麼鍾愛茅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