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 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

轉眼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來臨。自古以來,元宵節備受國人和海外華人所重視,源於它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也是春節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在元宵之夜大街小巷都會張燈結綵,一起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這已經成為漢族世代相沿的習俗。

正月十五鬧元宵 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 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正月十五鬧元宵 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元宵節習俗

吃元宵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 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 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 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

《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 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正月十五鬧元宵 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元宵節習俗

耍龍燈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 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 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 張衡的《 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

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