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脈絡,信息、科技、服務近在眼前!

把握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脈絡,信息、科技、服務近在眼前!

我們處在一個以互聯網土壤為底蘊的時代,這裡是信息化數字時代、是雲服務時代、是大計算時代、是智慧物聯時代,並即刻步入2020……

十年河東(2000-2010),那時剛步入職場,是信息&內容互聯網與人際互聯網良性互動的十年,面對的是從IT膨脹發展到互聯網泡沫的務虛階段;

十年河西(2010-2020),此時已步入中年,是以【服務互聯網】和物聯網良性互動為主線的十年,面臨的是從信息變革到以服務為本的智能化體驗;

處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不把握住機遇並應對挑戰,怎能釋放能量?


把握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脈絡,信息、科技、服務近在眼前!

2000-2010年,是信息&內容互聯網與人際互聯網良性互動的十年。

而互聯網發展的最大成就在於,完成了用戶快速增長和內容極大豐富的良性循環。

在國際:

•2008年之前,業界對互聯網發展方向的判斷大致是web1.0,web2.0到web3.0;

•2008年之後,隨著智能終端和高速無線網絡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尤其是mobile app代表了互聯網發展方向;

•2011年,有人提出“SoLoMo”概念,繼承和總結了前兩段脈絡,開啟了線上線下融合業態的投資風潮。

在國內:

•2007年左右有網民-網友-網商三階段說,對應門戶、QQ和淘寶的崛起和用戶行為的變遷;

•2008年之前,中國移動夢網在移動互聯網代名詞,後來迅速衰落,而PC互聯網巨頭則成功地將影響力移植;

•2011年至今,O2O獲得了持續而旺盛的生命力。

移動互聯網豐富了信息&內容消費的場景,而當其天然的位置屬性將越來越多的實體世界場景帶入數字世界時,我們忽然發現互聯網可以連接的不再僅僅是信息、內容和朋友。

把握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脈絡,信息、科技、服務近在眼前!

2010-2020年,以【服務互聯網】和物聯網良性互動為主線。

生活服務互聯網:

•最初只是團購/電子優惠券;

•後來,有越來越多的傳統服務擁抱該模式,市場不斷垂直細分;

•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環節可實現線上運營,整合日趨深入。

當然,C2B似乎重複了web2.0的故事,不過用戶創造內容”變成了用戶定義服務&產品,與改變內容生產方式相比,改變服務&產品的生產方式要困難的多。

生產服務互聯網:

•最初,雲只是改變了傳統軟件的開發、部署、使用和維護方式;

•後來,雲重塑了整個企業經營環境,使其可以快速擴展價值網絡、靈活管理商業生態和內部流程。

當然,還有很多商業網絡所涉的要素、流程和關係未被數字化,這既是潛在空間,也是現實障礙,需要進一步挖掘。

把握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脈絡,信息、科技、服務近在眼前!

著眼2020-2025,我們展望未來,似乎感觸到三個趨勢:

趨勢一,服務互聯網在生產側和消費側融合發展。

O2O雖然還在快速發展,但線下機構相對落後的IT水平已成為效率和體驗提升的瓶頸。未來,O2O平臺或將大量引入B2B力量開展線下改造,從而實現與企業內部IT系統的對接。

趨勢二,服務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深度融合、不分彼此。

無論在消費側還是生產側,各種智能硬件或傳感器如果離開配套的智能服務,將無法創造價值。車聯網、智能家居、移動醫療等商業模式轉型就是典型代表。

趨勢三,大數據成為實體世界與數字世界互操作的紐帶。

上述兩個趨勢背後都離不開大數據的作用,在現有互聯網基礎上,物聯網將實體世界映射到數字世界,通過大數據分析驅動服務流程從生產側到生活側的端到端貫通。

未來幾年,互聯網發展的三大趨勢共塑科技藍圖,只有把握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脈絡,信息、科技、服務才能近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