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变迁史

“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邵谒《塞女行》:“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南梁时,刘邈《万山凶采桑人》诗首句云:“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不过这里说的“倡妾”,可能只是“家妓”而已。至唐代,“青楼”两种意义仍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如韦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捣练篇》“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则指妓院。宋、元以降,“青楼”的偏指大行于世,反而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不过比起平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更为风雅。作为上等妓院,青楼中的妓女,一般是艺妓,也有色艺双绝,两种服务都提供的。但无论如何,吟诗诵词、弹琴唱曲,仍是最主要的节目。她们中间不乏才华洋溢的诗人、说唱文艺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如薛涛、张窈窕、严蕊、周月仙、张玉莲、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宁宗一先生在为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所作的序中指出:“她们在中国文艺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世界文艺史上,这倒也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异贡献。”

青楼,变迁史

最早发明官妓的,是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他设置了拥有700名妓女的国家妓院。无独有偶,与管仲时代差不多的古希腊雅典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也开设了国家妓院,他始创妓院大抵有“四大初衷”。

其一,增加国家收入。

其二,缓解社会矛盾。春秋初,由于王宫贵族、士大夫以及富豪乡绅均可蓄养大量美女,因而造成社会上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上之旷夫及工商市民的性饥渴。  

管仲创办妓院,其初衷也是为满足社会上大量无妻可娶男子的性需求,同时还使很多女奴得以适当安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其三,网罗四方人才。春秋初期,各路诸侯争雄,管仲为让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便试图借助美色招引并网罗四方人才。  

管仲就利用齐国独创的女闾加以广而告,引诱那些好女色的文士武将来齐地一览春光,从中物色到的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齐国称霸一时的重要支柱。 

其四,供齐桓公玩乐。据古籍记载,齐桓公原本是一个好色之徒,“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但六个夫人仍满足不了他,闲暇时便四处寻花问柳。因此管仲当初创办女闾的谏言,便很快获准,毕竟这可以既满足齐恒公的需求,又能保证其安全无忧。

官妓的来源,主要有三:

一、罪人家属--古代的人权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族。一个人犯罪,常常连累到一家。通常的公式是:男人给宰了,妻女则沦为官妓。

二、奴隶买卖--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在人口比例上比中国多;但在时间持久上,比中国短。中国买卖奴隶,有过“与牛马同栏”的大场面,人变成牛马,还有什么可说。

三、堕入风尘--是变相的一种人口买卖,只不过被买卖的,原属良家妇女。《北里志》所谓“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就是这一类。

历史上很多青楼女子生活并不悲惨,反而和许多富家公子来往甚密抑或是在战争中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更有甚者,还能与天子有所瓜葛,这些人中包括柳如是,梁红玉,李师师等。青楼含义没有人们普遍认识那么简单,它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