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GDPR生效,將對中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的科技公司產生怎樣的影響?

伝儱

對很多互聯網公司來說,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是一個緊箍咒。對消費者來說,則是一個好消息。

歐盟稱,已於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GDPR,是過去20年來歐盟數據保護法規方面最為重要的舉措。

這一法規界定的數據隱私範圍包括:用戶的姓名、地址、位置、身份證件號碼、健康信息、收入等。一旦發生數據洩露等違規行為,違規公司可能最高2000萬美元,或者上一年全球年營收4%的處罰,二者以金額高者為準。

在數據保護方面,歐盟一直以比較嚴苛而著稱。一方面,歐盟向來比較注重隱私保護;另一方面,歐盟的互聯網產業沒有美國、中國那麼發達,數據保護立法時顧忌也相對小一些。當然,換個角度來理解,你也可以說這一法規為歐盟以外的互聯網公司設立了新的門檻。

根據該法規,美國公司也好、中國公司也好,如果在歐盟開展業務,或者其業務涉及到歐盟公民的數據,都會受到約束。

該法規生效後,估計會讓Facebook、Google、亞馬遜等硅谷巨頭頭疼不已。有諮詢公司甚至預測,歐盟一年可能收到60億美元以上的罰金。

不僅如此,GDPR的推出,對各國監管部門和立法機構多少會有一定的示範效應。

Facebook數據洩露事件,讓各國政府和公眾更加關心數據保護。在中國,攜程、京東等公司都發生過用戶數據洩露事件,數據保護立法也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

不誇張地說,歐盟這一數據保護新規,將對全球範圍內的數據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老虎科技

什麼是GDPR呢?

通俗來講,就是用來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條例,雖然是歐盟法律,但是包括中國在內,不屬於歐盟範圍內的國家也要遵守這些條例,所以對全世界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這部法案都有相當強的制約力。



為啥要強調是“史上最嚴”GDPR呢?



這部“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GDPR,就是要從根本上限制相關企業對用戶個人數據的使用,明確告訴大家:

1.我們的個人信息是被誰拿走了

2.被拿去幹什麼了

3.這個人從我的數據中獲得了什麼好處

4.如果出現糾紛我們該找誰。

換言之,不單單是歐盟範圍內國家的互聯網公司,中國、全世界的互聯網公司都要對用戶的個人信息負責,互聯網上的個人信息將受到保護,這個曾經的灰色地帶終於被重視、被整治了。


(我是一個關注互聯網行業熱點的小學僧,喜歡我回答的朋友點點關注,謝謝了)


互聯網小學僧

剛剛在5月25日生效的這部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確實可以形容成史上最嚴的數據保護法,一是因為條例裡面對於數據保護的款項增加了;二是因為對於違反GDPR的企業的懲罰力度也是空前嚴厲,最大處罰額可達到 2000 萬歐元或者當年全球收營業額的 4%,且二者取較高值;三是因為覆蓋面廣,所有的歐盟成員國都必須在國內設立監管機構,有權調查各科技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可能存在的違法情形,並進行相應的處罰。

GDPR對於數據保護嚴格到什麼程度?就連小米的智能燈Yeelight都被限制在銷售了,這也是國內首例受制於此數據保護法的產品,同時也為國內其他科技企業敲響了警鐘,如果不尊重消費者的數據隱私的話,是無法進入歐洲市場的。

為什麼歐盟會提出這麼嚴厲的數據保護法呢?一是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的信息正在眾多的應用和網站上“裸奔”,如果不及時加以管制的話,將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二是因為像UBER、Facebook數據洩露事件表明,數據洩露不但會影響消費者的財產安全,更有甚者將會影響到國家政治層面;三也是因為目前歐洲地區目前更多的處於數據的受害方,歐洲本土上規模的社交、電商平臺不多,眾多平臺都是來自於美國、中國等外部市場,因此也不得不對自己的數據格外的小心了。

從目前的形勢看,暴風雨還沒有過去,或者說暴風雨正在來臨,GDPR就像一張篩子一樣,在未來幾個月將會針對在歐洲地區開展業務的公司,從信息的控制權、信息控制者、處理者的義務和責任的界定等方面進行審核,眾多在歐洲開展業務的公司,就像待宰的羊羔一樣,或者選擇主動調整或者選擇離開。

當然,在面對擁有5億人口的歐洲市場時,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輕言放棄的,比如蘋果前段時間就修改了隱私政策,允許用戶註銷Apple ID;Google也在5月初更新了用戶協議,允許用戶訪問並刪除自己的個人數據;騰訊也對QQ國際版進行了更新,以符合GDPR的要求。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GDPRD的意義也許將會更加深遠,除了歐盟,全球其他國家也將會在本國數據安全方面出臺相關的規定,從用戶和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GDPR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將會對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產生作用,最簡單的影響就是部分公司,如小米、Facebook這類建立在用戶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開展業務的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這些科技公司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來適應。

但如果從長遠來看的話,在未來數據即是資源,各種數據該如何收集、運營,以及應該得到怎樣的保護,這都是留給未來科技公司的一道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