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詩意生活,國學智慧,敬請關注:詩話詩說。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鷓鴣天·代人賦

晩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譯文

落日裡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離腸寸斷,淚流難收。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亂山無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罷休。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金國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軒生於金國,其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時年二十一歲。歷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軒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稼軒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