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省監委⑩|第十四紀檢監察室 三句話“打垮”違紀者

十四室的主任苟紅兵,戴著眼鏡,看上去溫文爾雅、文質彬彬,說話輕言細語,習慣不時扶一下眼鏡,很像一個教書先生,完全看不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辦案能手。

在巴中市檢察院時,曾先後兩次被抽調到專案組,因表現優秀,2005年四川省檢察院給他記個人一等功。

2008年,苟紅兵調入四川省紀委,先後在案管室、一室、二室、五室、三室工作過,今年2月省監委掛牌成立,苟紅兵到了十四室。

這麼多年,苟紅兵遇到的辦案對象,形形色色,有和辦案人員直接“對沖”叫板的、囂張的,也有非常頑固的,甚至還有“低調的高傲者”。但最終都被他“拿下”。

與辦案對象接觸之前,苟紅兵會對他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看他是哪一類型的人,從而制定不同的方案。

有一個審查對象廳級幹部李某,曾在多個重要崗位擔任領導職務。苟紅兵分析:此人心理承受力、抗干擾能力、反偵查力很強。內審組要面對面與他談話,“談得好,案件可能就突破了;否則,就會僵持在那裡,動不了。”

良思許久,苟紅兵制定了一個看似“簡單”的談話方案。“我精心設置了三個問題。表面看來,也就三句話。第一句話:這麼些年了,你聽沒聽說過省紀委無辜冤枉過一個幹部?李某回答問題很謹慎,想了半天,回答說:確實沒有。第二句話:對你這種身份的人,省紀委如果沒有過硬證據,會不會動你?李某猶豫了半天,回答說,應該不會。第三句話:你認為你的案子會不會成為省紀委辦理的第一個錯案?對於這個問題,李某沉默良久,才艱難地答道,應該不會。

苟紅兵說,這三個問題,主線其實都是一個:“你有沒有問題?他的回答,恰恰印證了自己有問題。那到底是什麼問題?你自己說清楚。其實,三個問題問出去、答回來,李某就被‘打垮’了。前後也就一個小時。”

李某後來承認:“完全沒有想到談話的這個同志,會從這個角度問。我自己想了很多種提問方式、提問內容,都沒用上,全被打亂了。”

苟紅兵遭遇的“低調的高傲者”,是某國有金融機構的老總。調查期間,因受賄人逃匿境外,此人完全不配合調查,苟紅兵奉命去的時候,已經有4個工作組鎩羽而歸。這個人在留置場所裡面,每天堅持練俯臥撐。苟紅兵去和他談話時,他看似無意地問苟紅兵:“你知道我一次可以做多少個俯臥撐嗎?”

其實在去談話之前,苟紅兵已經瞭解了這個老總的很多細節,包括一次可以做280多個俯臥撐。“但我當時裝作不知道,說天哪!280多!並露出很欽佩的表情。我知道他問我這個問題,是在向我傳遞一個信息:‘我意志力非常堅強!你別想打垮我!’從俯臥撐開始,我繞開正題,聊一些與案件完全無關的話題,到後來,就完全聽他講怎麼艱辛創業的,怎麼成功運作一個國內著名品牌上市,並不時向他請教股票的專業知識,讓他逐漸放鬆警戒。當我發現他侃侃而談、徹底解除心理防備時,我突然‘不經意’地說了一句,你年薪這麼高,為什麼還要去收那320萬元呢?那一瞬間,他神色暗了下來,脫口而出,‘我也不曉得是咋個回事就收了。’然後一聲嘆息。等回過神來,他盯著我,盯著我很久,頭上冒汗……經過激烈思想鬥爭後,他承認了這個事實,案子由此突破。”

紀委監委如何規範辦案,苟紅兵談了一個細節:“談話的時候,我們要求被調查人講規矩,我們自己也講規矩,比如談話時,我要求我們自己的人,要坐得端莊;同時要求對象也要端正地坐,雙手放膝蓋上,不準半躺著、不準蹺二郎腿、不準手撐在桌面上。這也是一種加壓,要讓他明白自己角色變了,不再是當初那個在臺上發號施令的人了。”這些,都是多年的辦案實踐和經驗積累起來的。

在苟紅兵看來,談話不是辦案的唯一手段,監察體制改革後,明確了監察委員會可以採取談話、訊問、詢問、查詢、凍結、調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驗檢查、鑑定、留置等12項監察措施。總之,查辦案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既嚴厲懲處極少數,又教育警示大多數,每個案件都要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你辦了這麼多大案要案,有沒有受到過威脅?”苟紅兵說:“接到過,但真的沒放心上。我回答都是:你隨便。”

十四室現在10個人,5名紀委的、5名檢察院轉隸過來的。“合署辦公之後,雙方都要及時、儘快轉換角色,合心合力,要有全新的工作面貌。”

十四室現在很忙,“以前紀委有線索沒辦完,著手查;檢方也有沒辦完的案子,也要繼續辦。”

對於這些年的立功和精彩案件,苟紅兵反覆強調:都是組織的榮譽,我個人只不過做了該做的工作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