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寶寶遵守規則,父母要先這樣做

想讓寶寶遵守規則,父母要先這樣做

規則本身就是一種秩序,讓人感到安全、安定。在有規則的家庭中,寶寶和父母都會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感到公平,權益得到尊重,讓相處變得和諧、讓生活變得井然、好習慣也將自然形成。學會在家庭中尊重規則、遵守規則的寶寶,進入集體,也會延續這樣的思維方式,更容易融入和適應。

一、被“打臉”的規則

想讓寶寶遵守規則,父母要先這樣做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為寶寶制定規則:飯前飯後要洗手,見面要叫人,想吃東西就要坐在餐椅裡,睡前要刷牙,每次只能看10分鐘電視,每次進超市只能選一樣自己喜歡的……並監督寶寶執行。有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往往被“打臉”,一邊制定規則,一邊不自覺地破壞規則。還振振有詞:

因為用筷子吃飯,手不油,所以飯後不用洗手;

因為我是業主,所以不用和天天碰面的本樓保安打招呼;

因為我不會四處掉渣,所以可以邊走邊吃、在沙發上吃,甚至在床上吃;

因為很晚很累了,又不出門見人,所以一次兩次不刷牙沒關係,嚼嚼口香糖就好啦;

因為我要忙著做飯,所以讓寶寶多看會兒電視,何樂而不為;

因為錢是我掙的,所以我去超市可以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很多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曲解了“規則”,把“規則”變成控制寶寶的工具,自己則凌駕於規則之上。長此以往,寶寶會慢慢發現不守“規則”的甜頭,為了和成人平等地享受“特權”,而反抗規則、藐視規則。所以,家庭中出現親子對抗就不足為奇。這是危險的,更是與我們的初衷相違背的。

二、規則的制定 & 遵守

想讓寶寶遵守規則,父母要先這樣做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規則是什麼。規則應是全家人都知曉、都認可、都遵守的。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制定規則。規則應該是讓全家人從長遠來講都受益的。

作為規則的制定者,我們要慎重考慮規則是否必要,是否對寶寶的長遠發展有利,對家庭和諧運作真正有利。

作為規則的遵守者,我們要時刻注意,至少在寶寶面前,我們是否和寶寶一起遵守著規則。

一旦,我們自己成為規則的破壞者,請像要求寶寶那樣要求我們自己:要真誠道歉,要真心改正,要想一想、說一說下次怎麼做才能不再犯。

父母以身作則,遵守規則,比說教一百遍,對寶寶更有用。

三、分清規則的種類

想讓寶寶遵守規則,父母要先這樣做

當父母自己違反規則時,常常找理由,覺得自己可以例外;而當寶寶違反規則時,常認為他們是明知故犯、不講道理。要不要堅定地執行、嚴肅地懲罰,這就需要分清規則的種類。

規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高壓線。一類是需要不斷完善的小電線。

高壓線,是底線,是無論如何不能觸及的。比如,過馬路時紅燈停綠燈行;不能把手指放在電源孔裡;不能手握尖銳物品走路……這些規則無論是誰、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遵守,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另一類,是家庭根據自身情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量身打造的。條條大道通羅馬,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正的。

比如,我們要求寶寶見人要打招呼。這沒有錯,對寶寶的長遠發展也是有益的。一般來說,打招呼的方式是說“叔叔/阿姨好”。但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做到。對語言發展好、開朗大方的寶寶,可能自己就會說,或者父母稍加提示就會說,但對內斂羞澀的寶寶,這就非常困難了。這時父母需要調整細則,仍然要求寶寶見人打招呼,但是可以用揮揮手、點點頭、微笑等方式替代,以後和來人越來越熟悉、語言發展越來越好、自信心越來越強,再逐漸讓寶寶開口叫人。

任何規則,只有寶寶能理解、做得到,才有可能堅持下去。

還有可能出現特殊情況,比如平時在家都是寶寶睡小床,父母睡大床,結果出門旅遊一次回到家,寶寶還想和父母睡大床,怎麼辦?這時更要看寶寶的個性特徵,如果寶寶是比較隨和的,適當滿足幾次問題不大,但如果寶寶是有主見、個性強的,那麼滿足幾次很可能會破壞掉“自己睡小床”的規則。

父母,是一項高技術含量的工種,需要不斷充電、推陳出新、鬥智鬥勇。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和寶寶一起痛並快樂的成長吧!

想讓寶寶遵守規則,父母要先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